你有没有感觉现在娱乐文化产业水平倒退了?为什么?

不忘初訫


如果只是简单的说,娱乐文化产业倒退的话,是不客观的,所以我们要从很多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娱乐化产业其实包含很多部分,像明星影视作品,明星代言等关于娱乐圈的商业利益应该都多多少少有涉及,就这些年的影视创作来看,是相比以前倒退了很多,而就明星偶像的择选上也比之前的门槛更低,单从这两点看的话,总体上娱乐文化产业的水平确实在倒退。

  1. 影视作品选择花更多的钱放在请流量明星上,而不是用在作品创作上。

一部电视剧可以花千万片酬去请一个女明星却也不愿意多花一分钱在特效上,《花千骨》这部剧在播出之时,虽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是在特效的运用上也被网友看出了很多猫腻,以至于成为当时的一个笑谈。但其实有时候过度将钱花在主角身上给人的效果也不是很好。范冰冰版的《武则天》自播出之后就一直被网友吐槽里面的,无论是装饰,还是剧情无法让人代入其中,而整部剧的投资基本上都是用在主角武则天的装扮上,所以整部剧看下来只会让人感到里面的人物和场景十分不符合。当然也有人说他们的装扮其实最接近大唐时期,可是如果只是将重点放在人的身上,对于周遭的环境不在乎的话,那是不是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



很多电视剧导演都选的花巨资去请一个,当时很火很有热度的流量明星,可是拍出来的效果却不怎么样?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像鹿晗还身为为顶流时,曾经拍摄的《择天记》,以及在杨颖热度很高时拍摄的《大汉情缘之云中歌》,还有莫名其妙就爆红的杨超越主演拍摄的《将夜2》。 他们三个人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红,所以我猜影视作品的导演在选他们做主角的时候根本就不关心他们是否有演技,这绝对不是部分导演的行为,或者在娱乐圈已经形成了一个趋势,只要你够红,管你有没有演技都能让你来拍戏。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对电视剧有很严格的要求,像《还珠格格》拍摄时,林心如因为长的不够美,差点被撤掉紫薇这个角色,其实在我们大部分眼里,以林心如的颜值是足够饰演紫薇的。


2. 以前的演员,科班出身,学霸,再不济也会有一技之长,而现在只需要你长着一张好看的脸,就可以认为你有当偶像的潜质。

不止一个人在说明星的门槛已经越来越低,甚至可以到容忍你没有文凭,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反正只要包装,任何人都是完美的。有时候你在镜头上看到自家爱豆风趣幽默的样子,或者直男式的回答,就随便给他下一个定义,但其实只要在镜头上播出的都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今年,很不幸的是社会暂停运转,人们在家待业,因为疫情的缘故,口罩开始变成稀有品,于是,抬高价格,虚假买卖便开始了。但是大家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居然在网上行骗,而他还曾作为一个偶像出道,拥有20多万的粉丝,可笑吗?如果他将来成名,那么我们将永远不知道原来自己喜欢的偶像是怎样一个样子。


很多人都在说,努力虽然不会成功,但是不努力,永远也不会成功,可是偏偏就有一些人,明明什么都没有做,却可以理所当然的拥有。而杨超越就是一个例子。她在参加由腾讯卫视播出的《创造101》时,因为踏实有趣被大家追捧,所以哪怕她做错了动作,拉低了整个团队的水平也无所谓,因为大家都知道她不会,她已经在努力去学了,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那些真正努力的人是不愿意让大家在镜头上看到她的错处的?我没有不喜欢杨超越,我只是讨厌不劳而获,明明就是一个拼实力的地方,却偏偏让有实力的人在旁边观看这场表演。更可笑的是她居然还荣获了2019年最有影响人之一这个称号。网红也可以慢慢成为明星,这怎么能说没有倒退呢?


为什么说现在的烂剧越来越多?因为大家相比演技大家更喜欢脸长的好看的人。我们也不用把这些都归结为资本家的错误,因为有时候其实都是为了迎合大众。雪崩的时候没有一朵雪花是无辜的事情,这种现象发生了,也不会只有一方是错的。


颜控小师妹


现在娱乐文化产业水平确实比以前倒退了,以前很多经典之作至今都无法被超越,像四大名著的影视版、以及张艺谋的《红高粱》、《活着》,陈凯歌的《黄土地》等等。为什么时代在进步,技术在进步,资金在增长,为什么反而娱乐文化产业的水平会倒退呢?细细推敲,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1.现在影视创作的目的越来越功利化,导致创作产品变得空洞和肤浅。以前的创作人创作影视产品多数是向经典致敬,怀着一颗对经典膜拜的精神去制作。他们追求原著的精神,要求完美,容不得一点瑕疵,所以每每产出都是创世之作。而现在,很多创作人盲目追求高票房,高利润,高产出,往往使用大卡司明星、电脑特技等迷惑观众,而常常忽略了影视作品的核心价值观,使影视作品成为空洞肤浅的消费品,而无法留存为经典。

2. 创作人的文化背景导致对作品的解构有所差别。老一辈的影视创作人他们经历了不同年代的文化冲洗,对影视作品的解构相对比较深刻。而年轻一代的影视创作人一开始接触的就是大众文化,这就影响了他们对影视作品的选择和制作。大众化是娱乐行业的趋势,这是无可避免的,即使老一辈的影视创作人,在这种趋势下,有些都无法坚持那种让影视作品成为精神和价值引领的追求。

3. 现代人越来越追求效率,娱乐文化的消遣也慢慢向快餐式转化,所以近年短视频越来越火,而这种快餐式的娱乐只是转眼即逝的消遣,在人们的思想中停留的时间短暂,也没有太多的深度在人们心中沉淀。短视频的文化是时代的产物,但这种快餐式的文化存在各种弊端,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好是坏,有待更深入的探讨。

归根到底,我认为大众的选择和创作人的心态,是两个互相作用的力,大众的口味如果越来越趋于通俗化和娱乐化,那么创作人也会根据这种市场采取通俗的作品和娱乐的效果,反之,亦然。如果希望娱乐产业能够在精神上更加丰富,在文化传承上肩负重任,我觉得影视创作人应该抛弃浮躁的心态,放开市场和效益的束缚,去创作具有深远意义和精神引领的作品。




超级娱乐大家


当今娱乐文化产业水平没有倒退,应该是在小步前进,为什么不象以前那样随便一个好点的作品就令人赏心悦目,激情澎湃呢?主要是社会多样化,各层次的受众越来越众口难调了,制作者如果考虑中和,反而失去了节目的特色和精彩,一味去张扬节目的个性,又必然会招致另一类粉丝的无视,所以相当考验制作者的智慧。

谈到娱乐文化,不得不提“某果”卫视,不可否认,它一直站在行业的前端,一个又一个节目火的不行,舞台更绚烂,节目更高端,名星大腕时常光顾,打造的新人层出不穷,并能顶着光环走红全国,还有许多好剧收视率也屡创新高,但依然难免招骂,被垢病,这真是众口难调众心难悦,切不能说制作水平退后了,这是打死谁谁都不信的。

为什么会导致这个结果呢?主要还是人们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视野越来越开阔,对产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眼不容沙,要求更高,更不能容忍矫柔造作,哗众取宠空洞的滥作,但制作产业又似乎赶不上大众成长的步伐,同时为了生存,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一些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人为的不足,但睱不掩玉,文化产业总体还是不错的。

当然,精彩也是来源于潮起潮落的,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的文化产业会溶入更多民族的和世界的先进元素,新一轮的喷发也许正在储存和积蓄中。

  • 注:插图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