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不游泳會生病?

很多人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心情不好,游泳遊幾圈,感覺身心舒暢。這並非偶然,美國心理學家馬爾曼作了研究,結果發現:人在運動後,焦慮、抑鬱的水平顯著下降,而愉快程度則會顯著升高,這種現象被稱為體育鍛煉的短期情緒效應。相對於這種短期效應,長期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獲得並感受快樂的程度要比那些長期不運動的人好很多,也正因如些,長期堅持定期游泳的人幾天不游泳會感覺到心情不好。

游泳本身是可以促進人體的內分泌變化的,當然,大多數運動都會,人的大腦在一定量的運動後會產生“內啡肽”,而大腦分泌的“內啡肽”的多少則直接影響著人的快樂程度。運動可以刺激內啡肽的分泌,使內啡肽的分泌增多,並讓人的身心處於輕鬆愉悅的狀態。內啡肽因此也被稱為“快樂激素”(也有的稱之為“年輕激素”)。

我們剛剛提到大數運動會產生“內啡肽”,這些運動要達到一定的運動強度和一定的運動時間,才能使“內啡肽”得以分泌,中等偏上強度的運動30分鐘以上基本都能刺激內啡肽的分泌,如游泳、健身操、跑步、登山、羽毛球等。

內啡肽同嗎啡的作用比較相似,都會使人感到特別舒服、特別愉快,因此運動也會使人上癮,人們享受運動後舒服、放鬆的狀態,如果一段時間不運動,就會覺得渾身不自在。但運動的成癮與毒品的成癮不一樣,這種成癮是一種比較健康的,比較好的成癮。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游泳可以促進內啡肽的分泌,也可促進五羥色胺和甲腎上腺素的分泌,減輕萎靡不振、思維遲緩,減緩鬱悶緊張情緒,抑鬱症或伴有焦慮的患者常會被醫生建議參加適量運動。

美國北達科他州大學心理學家布賴恩·邁耶認為,抬頭向上看時,人類的大腦會轉得更快。因此,當人產生悲觀情緒時,如果抬頭向上看,就不會那麼悲觀地思考問題;但若老是低著頭的話,就會更加悲觀地進行思考。所以,游泳,打羽毛球、網球是排除抑鬱的好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