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滑鼠

近幾年,大部分廠商的遊戲鼠標在轉型,我指外觀。

羅技、賽睿、冰豹,對比他們5年前後的東西,就像看到大學的自己,眼瞅著畫風就要大相徑庭了。其實這是一股趨勢,也可以說它多了些成熟,但少了些純粹,不知道有多少人懷念,但又回不去的那些年。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最近,賽睿推出霜凍之藍光學版V2,我以為這就是對經典的一種懷舊,說到底,是不少用戶還是很喜歡經典、簡約流暢造型(一看就知道手感好)的那種鼠標。而在這一點上,我注意到同為歐洲品牌的瑞典兩家廠商卻顯得比較矜持,QPAD和MIONIX都似乎不捨得那股經典風,相比再炫酷的鼠標也必須守住手感底線,那麼“老土”的鼠標則只剩下追求手感的極致這麼一條道路了。

前些日子,QPAD將發佈的新品DX-30到我手上,畫風依然,在跟官方人員瞭解相關信息後,可確保下面內容的準確性,一起了解下。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寫在前:

QPAD不同時代的高端代表產品5K/8K雖舒適穩健有餘,但在FPS上靈巧不夠,DX-20又是個中小體型的對稱鼠標,一隻純右手的FPS鼠標呼之欲出。據瞭解,其實DX-30是在DX-20上市之後一段時間著手設計的,但到現在也差不多3年了。簡言之它本來是DX-20的右手版,所以在風格、工藝和底部包圍燈乃至驅動的架設上都有延續,這是產品的血緣。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另外,DX-30是採用傳統的鼠標手感調試流程,通過油泥一刀一刀削出來,然後試手感,改了再試,這樣不斷的重複。據說給DX-30試手感的不是廠商人員,是CSGO職業選手TaZ,前VP冠軍成員,現在DX-30的手感是他定的。而這也是讓我頗感意外的地方,都說外國人大手用大鼠標,過去的我不得而知,但現在DX-30並不大,關於國外玩家用大鼠標的以訛傳訛可以到此為止了。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傳統油泥和3D打印有什麼不同?同為尋找最佳手感的方式,油泥屬於傳統工藝,需要師傅一刀一刀的削出外形、處理表面,工期長,技術門檻高,但是手工細緻入微,修改微調更方便真實,適合做簡約流暢的手感型鼠標。而3D打印,是通過3D打印機將設計文件打成實物,優點顯然是快速方便、成本低(不需要手工師傅),可以直接做配色、手板和部分功能調試,而且還可以同步對結合內部結構進行相關預測和輔助改良,適合駕馭複雜設計和內部結構的鼠標,缺點用軟件微調的時候比較低效,做到完美體現人手的意志比較難。

開場白這麼多有違我的習慣啊,感覺跑偏了快,快看產品。


外包裝

堅持不為鬥米折腰,包裝依舊不縮水。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因為是逼近上市,產品的彩盒也基本板上釘釘,能看出包裝風格基本延續從8K開始的風格,和DX-20類似。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PMW3389引擎及其參數。

PS:從當年5KL用A9800來看,能第一時間採用最新高階引擎是不會放過了,直接跳過PMW3360。我很喜歡這個包裝,不只是因為它不縮水,原因每次QPAD給出的參數非常詳細,因為現在我寫評測,有時候各款引擎太多比如像素處理、採樣率和SENSOR辨識度這些參數記不住(可以來瞄一眼),很吐槽各個廠家都很吝嗇只告訴你幾個常規值了:分辨率、速度、加速度,想了解深點還不行了。

不縮水的包裝,鼠標和配件(配件可能不是最終的)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鍍金USB、磁環、編織線(柔軟纖細)。

這些前戲,看到了當年買外國牌子鼠標的影子,印象分加得挺高了。


鼠標整體印象

是DX-20的右手版同時,也有多處升級。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DX-30為非對稱人體工學右手鼠標,無側翼、無個性修飾,完全操控型。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整體採用流線型設計,屬於標準鼠標的設計結構,7鍵佈局、兩側橡膠防滑貼。整個表面為黑色,按鍵、中框的表面(手指接觸部分)均為類膚質噴漆處理。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鼠標的側面弧度相對平順、比例協調,前後弧度差異不大,憑經驗這個鼠標的重心比較好控制在中心。細心的玩家會發現,DX-30不僅結合處的縫隙小,而且很薄,按鍵張開的角度也非常小,整體偏秀氣、收斂。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鼠標的前臉迎合整體風格,富有曲線感,同時抬頭不高,這樣能給捏、抓手型的玩家一些活路。像IE3.0、蝰蛇、G502這種高下巴的鼠標想不趴握都難。


局部細節和做工

基本代表完整版,但樣機需更換側面防滑貼。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DX-30採用一體式按鍵,類膚質的表面也是QPAD一直堅持的。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這次滾輪比DX-20特別些,橡膠圈表面有Z型山脊隆起,以增加防滑手感。DPI鍵(500/1000/1600/3200/6400dpi循環)為U型且內凹,能降低誤觸,這個我個人比較敏感,因為我玩FPS有時一激動,手型會變食指會往中間靠,凸起的DPI鍵就讓我誤觸了,G502就很典型。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還值得圈點的地方是,調節DPI是用食指之間,而且不必改變手型,言下之意,DPI在做宏定義或改鍵的時候,依然具備一定的操作效率。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最早的DX-30的側防滑貼是點狀紋理的,可能密集點容易造成視覺強迫症,故而改成條紋,需要自己更換,撕掉重新貼即可。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拇指區的佈局比較與時俱進,過去一直是兩顆側鍵的QPAD,給DX-30增加了1顆火力鍵(默認為按住時降低DPI並鎖定為400DPI),常規的4、5側鍵的位置和大小都為了便於操作做了相應優化。

PS:火力鍵早期是在賽鈦客CYBORG鼠標上,但它又和早期雙飛燕的火力鍵(壓槍、三連發等)玩法不同。現在因為吃雞火過,這個鍵一般是作為壓槍鍵,在吃雞裡也是比較頻繁操作的鍵,但QPAD這裡似乎並不是為了吃雞而生,但支持宏定義,為了避免誤觸放置比較靠前,想買宏去玩遊戲的,我認為這個初衷不適合選擇DX-30並且這麼貴的鼠標。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DX-20很早就實現整整一圈閉合360°的底部包圍燈,DX-30也在延續,因為改良了導光系統和導光件,效果控制的更加出色和均勻,等下可以參考後面的背光介紹。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底部情況看起來比較常規,右手風格一目瞭然,此外是銘牌、光孔和大腳貼。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DX-30居然是支持兩副不同規格腳貼的,一般廠商是規格相同材質不同。這套小腳貼讓我想起了IE3.0,小腳貼能改善它的靈活性。

PS:大、小腳貼,看起來都是確保平穩和操作順暢的,但實際上兩者在操控風格上的差別非常大。大腳貼接觸面大,移動起來更加平穩;小腳貼面積小、阻力小,移動更加靈活。關於墊子和腳貼的配合是雙向選擇,QPAD給DX-30定位是,玩家確認自己的墊子,喜歡哪種個感覺,腳貼自己換大or換小。


燈光情況

暫時只有白燈,沒人見過它的最佳狀態。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DX-30的燈一共分為4處:滾輪、LOGO、DPI和底部包圍燈。位置的分佈較過去有變化,尤其是DPI燈不再像8K那樣放在鼠標的上表面,而是在側面,這是在在避免擁擠和擾亂。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滾輪燈含蓄,DPI燈呆萌,底盤燈柔和。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招牌的“笑臉”效果還在,牙還很白。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底部包圍燈效果特別的均勻,同時光線柔和,你能感覺到燈帶的背後並不是一圈N顆LED燈,據悉,這只是1顆LED燈通過導光件材質和導光線路設計實現的。想想網上一邊暴殄天物的加燈做效果,在另一邊是蜻蜓點水的泛起漣漪,設計師完全是兩種心境啊。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DX-30這麼佈局的燈光,讓玩家在遊戲進行時完全不被光線干擾,但能看到DPI檔位。既保留了競技該有的講究,同時藉助背光豐富了產品味道,不會太單一,實際上如果特效全開也不見得輸給燈汙染的鼠標。

很想看看它RGB開啟的樣子,白燈發熱較大的情況也會緩解,可惜~~忍忍吧等新固件。


手感情況

完全競技風格,主打手感和性能。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性能就不必多說了,包裝參數就清楚寫著PMW3389的能力,

DX-30造型簡約流暢,無多餘的裝飾,也無側翼,操控受力方便,是完全實戰型的鼠標,尺寸實測大約123*64*40mm,104g,因為沒什麼無用的裝飾設計(側翼、前飾),這個尺寸的參考性比較強,不長不寬不高不重很折中的風格。與我18.5cm的右手的融合度高,握住它輕鬆掌心還略有富餘,想怎麼移動鼠標完全不受干擾,趴握、輕抓都很從容,自然舒適,握感讓我滿意。

當然,這樣的鼠標,必須接受三根手指(拇指、無名指和小指)在墊子上磨來磨去的。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左、右鍵是鼠標的命門,DX-30採用歐姆龍50M微動。儘管50M的剛性比20M的微動強,但是在DX-30的一體式按鍵的配合下,並沒有一些高端分體式按鍵那麼脆響,你會問這是歐姆龍?

實測連續點擊手感緊湊、行程稍短和聲音偏低,但按鍵不鬆垮、也並無空行程。和一般調教大開大合的清脆不同,DX-30的調教是偏反應速度,適合手速極快的人,就好像機械鍵盤裡的線性軸(紅/黑軸),不讓他完全回彈,馬上接下一次觸發(我不知道大家理解意思不)。我提供個個人數據參考,用Keyboardtext測試著玩的結果:巴塞利斯蛇正常握持我最快8.8次/秒觸發,DX-30最快是9.0次,連點(傻傻的一直最快速度的點)均數在8.0次/秒以上的時候,DX-30大概平均高0.2次左右。(這差距不大,不影響什麼電競結果。)可能我這個不嚴謹,但平心而論至少能說明DX-30是不輸的,無法證明這個一體式的按鍵調的效率之高,畢竟巴塞利斯蛇是分體式按鍵。

那為什麼相同微動有那麼多種點擊味道和聲音?因為這是個系統工程,首先一體式、分體式就有很大不同,再有按鍵蓋的張力控制,還有上下蓋結合力度控制、腔體的影響因素。在DX-30上的這種手感,是通過控制一體式按鍵力臂分配讓微動的導芯和按鍵結合到,按鍵能接受什麼力道,是看參與研發和決策者的標準來的,並不是說一定越脆、越響就是好,就好比牛肉無論涮、烤、爆炒還是紅燒都可以有讚不絕口的味道,因為吃的人(用鼠標的玩家)標準不同。回到DX-30,能感覺按鍵挨著導芯是非常緊密的,既無空行程,回彈時也能很快被控制住震動,才會是這種既有一體式按鍵的緊,又有微動快速被去噪而產生的悶。

感覺我在按鍵上糾結的比較多,因為3個同為50M微動(SENSEI310、巴塞利斯、DX-30)3個手感,聲音大小SENSEI 310>巴塞利斯>DX-30。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滾輪方面,依然保持DX-20的安靜,但刻度感更為明顯,阻尼也有所增加。正常握姿下,滾輪與食指的第一指節齊平,直接平移後指肚實現操作,因為高度控制良好,操作方便順手。下壓則需要一定力度(為了避免誤觸),行程短聲音脆,不鬆垮。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這是我趴握時拇指的位置,應該能看出拇指上方的4、5側鍵對我來說很容易操作,而且按鍵行程長、清脆有力顯然不會出錯。而火力鍵則需要拇指再向前1公分才能正常觸發,需要稍調整手型才能按到。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DX-30採用的類膚質,觸感比磨砂類的細膩柔軟,搭配這握感確實舒服,在出汗時候手感粘附力極強,但比較容易留下汗漬痕跡,同時耐磨性一般,可謂有所得必有所失。


總結

傳統功底打造的當代MOBA電競鼠標。

即便不談性能、燈效,DX-30作為QPAD第三代鼠標(5K、DX-20之後),已然有了明顯的提升,尤其是在操控性上,比8K多了靈活性舒適的手感,靈敏穩定的操控性。另外,這個不大不小的尺寸和右手造型,有經驗的人能知道讓它不僅僅能適合FPS遊戲,整體來看,對得起3年等待。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比8k更全面,QPAD DX-30等待3年不後悔的電競鼠標

其實從設計風格和路數來看,DX-30是屬於那個年代經典FPS鼠標的味道,但在性能和燈光上適應了這個時代,就像是鼠標中的Time Traveler。

因為是試用產品不等於最終版本,而且固件、驅動都未開放,具體優缺點我就不總結了,留點懸念,希望多看內容而不是隻關注個結果,作為小眾高端,QPAD的東西包含的細膩是值得琢磨一下的,不算不上黑科技,更多的是老司機的獨門秘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