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如一日“领跑”一线 法援惠民生扶弱解民忧

二十年如一日“领跑”一线 法援惠民生扶弱解民忧

“打官司没钱请律师,找法律援助。”如今,很多人对这句话并不陌生,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通过法律援助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就像严寒里的一把火,温暖着无数群众的心。

走进和平区法律援助中心,接待大厅中律师和工作人员们忙碌的身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或是接受法律咨询,或是帮助有需要的群众申请法律援助,或是监督案件办理进展情况……从1998年成立以来,法援中心的律师们二十年如一日地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地为贫弱群众服务……

将法援业务扩展到基层每个角落

二十年如一日“领跑”一线 法援惠民生扶弱解民忧

律师刘静与被援助人

“我得知官司打赢了,激动地一夜都没有睡着觉,如果没有律师的帮助,我绝不会看到今天这样的结果”。一大早,居民孟大姐来到法援中心,一见到在这里等候多时的常娇春律师,便拉着她的手热泪盈眶地说。

两年前,孟大姐与常娇春律师初识于法援中心设立在区残联的工作站,“那时,孟大姐精神萎靡,患有腰间盘疾病的她走路直不起腰,却还勉强用轮椅推着自己的残疾女儿来求助,让人看了心中不禁一阵酸楚,区残联的工作人员告诉她,残联每周也有法律援助律师来值班的业务,她便找到了我。”常娇春律师回忆。

孟大姐和前夫育有一个脑瘫的女儿,夫妻因感情不和睦分居十余年,女儿由孟大姐一人照料。 2016年,孟大姐和前夫离婚,然而离婚后,孟大姐发现,前夫不仅没有支付女儿的抚养费用,还在二人分居期间且自己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欠下了巨额债务,并以孟大姐独自购买的房产作了债务抵押。也就是在离婚之后,前夫“玩儿”起了失踪,因债务抵押银行将孟大姐告上法院,要查封母女二人赖以生活的房产。核实了孟大姐的情况属实之后,常娇春和同事帮助孟大姐向前夫提起孩子的抚养费诉讼,又通过确权之诉确定了前夫所抵押的房产为孟大姐所有,不能用作偿还债务之用,最终让孟大姐和女儿的生活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天气慢慢凉了,您和孩子可要注意身体。”将判决书交给孟大姐后,常娇春关切地问候她。“好,谢谢律师,这两天有几名大学生志愿者到家里帮助我照顾女儿,他们真好让我感到很温暖。”孟大姐告诉常娇春。在帮助孟大姐这两年时间中,常娇春和她之间已经超越了律师和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她们就像一对老朋友,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雨。

“法律援助是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我们要做的是要帮助受援者制定一个合理的诉讼方案,在免费的法援服务中,争取其最大利益。”常娇春这样总结自己的工作。和普通商业律师相比,她感到法援律师工作主动性更强,面对绝大多数从未进过法院的当事人,很多时候,诉讼阶段的每个环节往往需要律师亲力亲为。常娇春曾经为了收集证据,花了一天时间骑着共享单车陪着当事人到天津市各处收集材料,而这份耐心与执着源于她对当事人的一颗爱心和一份责任感。

近两年以来,为了将法援业务扩展到基层每一个角落,和平区法律援助中心依托社区建立65个便民联系点,依托司法所、工会、共青团、老龄委、残联、部队、高校、法院、看守所、信访等部门设立17个工作站,方便困难群众申请援助服务。

耐心沟通,倾听当事人的心声

二十年如一日“领跑”一线 法援惠民生扶弱解民忧

丁鹏在法院工作站接访

丁鹏律师2013年便来到和平区法援中心,和常娇春律师一样,每个月他都要去和平区法院的法援工作站值班,他发现,时间一长,不仅是困难群众,很多普通群众看到“法援”两个字,也会进来咨询法律问题,而面对这些群众,即便不符合法律援助的条件,丁律师也会热心解答他们的问题。“做法援工作就要时刻谨记自己的社会公共服务性质,比如有的居民和邻居有矛盾,想起诉邻居,我就告诉他们这种纠纷可以通过调解解决,另外还要让他们正确认识邻里之间关系,不必要因为斗气而浪费法律资源,这样一来,既扩大了法援服务的影响,又发挥了更大的社会效益。”丁鹏说。

随着法律援助普及度的提升,和平法律援助中心每天接受咨询和申请量也与日俱增。据中心工作人员杨慧超介绍,2017年法援中心受理案件500余件,而今年,截止十月之前,就已受理了400余件。虽然每天工作量很大,但是每一名法援人本着一个公心,尽心为当事人服务。去年全市法援业务综合评定中,和平区法援中心排名全市第一。在法援中心,记者看到,律师们没有商业律师的职业套装,而是清一色穿着朴素,每个人面带和蔼地微笑,更平添几分亲切感。

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法援律师至关重要,律师丁鹏说:“你会发现,有些当事人未必真想打官司,只不过是想找个渠道发泄一下,所以在他们叙述的时候,即便赶上下班时间,也一定要把他们的话听完并给出合理的建议;而还有些人出于各种顾虑,他们最初表达的并非自己的真实想法,需要通过深入倾听和了解,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为了做好法援服务,对于病残以及年事已高的当事人,法援律师多为上门服务。去年,丁鹏就曾接触过一名当事人,替老母亲申请援助,欲状告其他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老人已经90多岁了,行动不便,为了解老人本人真实的想法,丁鹏决定必须见见这位老人。于是他便来到老人的家,老人的意识还算清楚,就是耳聋非常严重,沟通起来特别困难。“为了了解老人要不要起诉其他子女赡养问题,我联系了社区居委会,请司法社工一起做笔录,由于她耳朵不好,问一句话要凑近老人大声说好几遍,她回答之后还要与她反复确认答案,耗费了一上午总算了解了老人的想法。”

就这样,这位老人状告子女履行赡养义务案件在丁鹏律师的帮助下开庭。庭审过程中,丁律师又和老人的五个子女沟通,调解,根据每名子女的实际情况为老人拟定最佳的赡养方案,最终圆满地解决了老人的赡养问题。

每个画面饱含着当事人对法援工作的认可

二十年如一日“领跑”一线 法援惠民生扶弱解民忧

法援大厅忙碌景象

和平区作为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的全市唯一试点区,将全覆盖工作作为2018年的重点任务,为被告人提供无偿法律援助。在近一年的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中,法援中心为153名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

今年年初,市民齐某和自己的小舅子因家务纠纷动起手来,扭打中,他将自己的小舅子打得头破血流并住进了医院,经公安机关鉴定为轻伤害,小舅子一气之下将齐某告上法庭,追究其刑事责任并索要赔偿数万元。齐某家庭生活困难,还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由于他并没有聘请律师,因此和平法援中心便为其安排了一名律师。

律师了解到齐某的家庭情况之后,庭审中,面对原告气势汹汹地要求严惩齐某,律师则于情于理地在法庭上化解双方矛盾,“毕竟是一家人,未来还要相处下去,好好相处靠的是互相体谅,互相理解,没有必要因为这一次矛盾从此相互怨恨……”,最终,律师的话感动了齐某的小舅子,让他接受了经济赔偿而不再追究齐某刑事责任,而齐某也得到了法庭缓刑的判决。“谢谢法官、谢谢律师,以后我一定会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再也不意气用事了”,法庭宣判之后,齐某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而无论是当事人流下泪水也好,还是露出笑容也罢,在和平法援中心二十年的历程中,像这样的一幕幕场景,一遍又一遍地上演,每一个画面都饱含着当事人对法援工作的认可。杨惠超从和平法援中心成立那一天起,便在这里工作,对于这样的情景,她总会不禁感叹:这些群众其实很朴实、很可爱的。最初,他们来找我们求助,带来的基本都是负能量。可到最后问题得到解决,他们所表现出的坚韧、积极的精神,却总能感染并激励我们,最终成为我们工作的正能量。

记者:肖明舒

通讯员:宋兆平

审核:刘健

照片由和平区法援中心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