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藍:我國歷史上被「山寨」最成功的產品

流藍:我國曆史上被“山寨”最成功的產品

從十七世紀初開始,我國瓷器在英國是一個非常搶手的產品。尤其是青花瓷,豐富的藍色圖案,手繪在明亮的白色背景上。對於只對鑽石珠寶“認真”的西方人,這種淡雅不失高貴的簡單物品,反而顯得更加富麗堂皇。但是,由於價格問題,它僅限於較富裕的階層來使用。

英國工匠用了100多年的時間來複制這種陶器。遺憾的是,他們創造不出輝煌的白色背景,也把握不了鈷氧化物的應用,更繪製不出中國古色韻香的歷史。

在17世紀後期,英國藝術家創造了一種技術,來複制我國的青花瓷:

先用銅板刻上圖案並加熱,把氧化鈷塗抹在雕刻的銅板上。接著用溼紙巾敷在雕刻的銅板上把圖案提取,把帶有圖案的溼紙巾覆蓋在陶器上。最後把陶器放在水中,讓溼紙巾自然脫落。

由於事先使用了氧化鈷設計了線路,染色劑順著線路著色擴散。這種擴散現象也使整個圖案的邊緣得到軟化。所以,很偶然的形成了像青花瓷一樣的紋理效果。這令他們很欣喜,高仿青花瓷——流藍,就這樣誕生了。

流藍:我國曆史上被“山寨”最成功的產品

在圖案方面,除了對傳統青花瓷表面的田園風光、草木藤蔓、小鎮場景等的複製,還加上了帶有東方風格的塔寺廟宇、山脈風景,甚至還有身穿中式服裝的人物畫像。

除了這些之外,更多的人還喜歡草莓、鬱金香、藍鈴等能夠代表當地特色的一些植物。同時也帶動了另一種流藍技藝的出現——手繪筆觸。當然,這種繪製絕不是我國青花瓷的製作技術。它更像一種雕刻,在縫隙裡填充染色劑。

眾所周知,青花瓷是用富含大量氧化鈷的泥土,表面繪製圖案後,經過特定的溫度進行燒製。在這個過程中,天然染料和泥胚內的化學元素產生反應,從而形成了獨一無二的青花瓷紋理。所以,填充染色劑燒製的瓷器顏色簡直是“美輪美奐”。包括粉色,帶有光澤的銅色。雖然不是很成功,但是這種新奇的瓷器品種反而讓人們更加追捧。

但是,好景不長,就在他們大批量生產時,發現染色劑擴散的面積陡然增加,圖案變得越來越模糊。整個瓷器看起來就像現代塗鴉。

流藍:我國曆史上被“山寨”最成功的產品

面對這樣的事情,製造商們一籌莫展。就在這個時候,美國為他們提供了市場。他們把這種像玩具一樣的瓷器賣給了中下階級的人。也就是從1840年到1870年,流藍在整個西方流行起來。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達到鼎盛時期。並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掀起了“流藍”收藏的熱潮。

從古董收藏家到家庭主婦,雖然都知道那只是複製品,但是也阻擋不了對這種藍白瓷器的喜愛。

甚至到現代時期,還在國外收藏界裡形成了一定的文化。並且按仿照時期的歷史,制定了不同的風格和後現代的工藝加工方式。

從整個事情來看,這不單單是對一件物品的複製。它從根本上早已從文化層面對東方藝術進行了早期的吸收和再融合,並以此為基礎又形了當時獨特的文化潮流。

就和現如今的“山寨”產品一樣,除了仿製、剽竊這些貶義的含義外。它所能體現的就是對美好歷史文化的宣揚。

流藍:我國曆史上被“山寨”最成功的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