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歐洲古代也是有王朝的,但它們滅亡的方式與我們不同

一提到王朝更替小夥伴們肯定首先想到中國古代的歷史朝代的輪換。從三皇五帝到新中國成立,一般朝代更替的原因主要是因底層農民起義和權臣的篡位,或者是被外族所滅和皇帝主動禪讓,但這些只是我漢文明的朝代更替,在遙遠的地球另一個角落——

歐洲,他們古代的朝代更替的原因與我們是不同的,甚至可以說是截然相反。

原來歐洲古代也是有王朝的,但它們滅亡的方式與我們不同

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

在歐洲古代,朝代更替大部分是因為王朝絕嗣,通俗來說就是這個朝代的國王斷子絕孫了。在古代天主教統治下的歐洲,無論何種階層,天主教教義均規定是一夫一妻制,除非妻子死亡不然絕不可娶第二任妻子。尤其在中世紀,國王甚至肩負著某種榮譽,更是不能輕易離婚的。曾經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就因為想換一位妻子讓整個國家改信新教。所以在那個神權至上的年代,天主教控制下的歐洲幾乎沒有什麼自由婚姻可言。

原來歐洲古代也是有王朝的,但它們滅亡的方式與我們不同

在天主教中,與妻子以外的情人所生的孩子之恩那個叫做私生子,在歐洲私生子地位較低,沒有繼承權,但是私生子卻可以擔任國家內的重要機關領導,如有不少的私生子是著名的將軍或主教。

因為國王只有一個妻子,所以如果妻子發生不孕不育的問題國王自然也就沒了後代。老國王駕崩前就只能在旁系親屬上另立新君,這樣雖然在名義上繼任者仍然是國王的親戚,但是實際上前任王朝就已經因為絕嗣而滅亡了,於是新的國王開始了新王朝的統治。

原來歐洲古代也是有王朝的,但它們滅亡的方式與我們不同

墨洛溫王朝的克洛維國王


當然歐洲也有和我們一樣的王朝更替,例如墨洛溫王朝。受該王室家族繼承製度的影響墨洛溫王朝自從頭任國王去世後就幾乎一直處於分裂狀態,到了王朝末期,末代君主希爾德里克三世被宮相丕平二世流放至修道院,於是加洛林王朝就取代了墨洛溫王朝。

原來歐洲古代也是有王朝的,但它們滅亡的方式與我們不同

加洛林王朝的丕平二世

由於歐洲各王朝既不屬於被底層民眾推翻,又不屬於權臣篡位,因此每一個歐洲王朝前後之間都有一定的血緣關係。同時,各個歐洲王室之間也互相聯姻,因此在歐洲每個國家的王室之間也許也存有一定的血緣關係。所以在歐洲現在還猶存著綿延千年的貴族。由於歐洲文化趨同、政治逐漸一體化,彼此認同感也大大加強。

原來歐洲古代也是有王朝的,但它們滅亡的方式與我們不同

因為一些朋友對日本王朝的錯誤認識,所以我們在這裡再插上一個東亞國家——日本。在亞洲國家最為著名的就屬於日本的菊花王朝了,從第一代的神武天皇開始起直至現在,皇室血統從來未短,王朝一直延續至今天。不過小編在此說明的是,在日本其實也是有王朝更替的。雖然天皇的血脈沒有斷絕,但是在日本古代卻分為不同的時期,例如德川幕府、江戶時代、鎌倉時代等,不同的時代由不同的將軍掌權,因此在日本,時代的更替就可以算上是朝代的更替了。

原來歐洲古代也是有王朝的,但它們滅亡的方式與我們不同

明末農民起義

在王朝更替的背後離不開錯綜複雜的政治、經濟、文化關係等因素,所以我們不能單從感覺去比較歐洲與亞洲的王朝更替制度的好壞。其實沒有什麼最好的制度,只有最適宜社會生產力的制度。所以,對於這些不同的制度,只能是因地而異,我們要尊重他國,更要尊重自己國家的文化。

想看更多精彩的相關內容請歡迎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