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家具品牌中国热的背后原因

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的家具市场格局也在发生变化,作为全球最大的家具市场,中国已经慢慢失去了家具制造业霸主的地位,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技术劳动力老龄化,缺乏研发能力,市场混乱,无序竞争。还有近两年的环保风暴,今年的中美贸易战,这些种种不利因素,都将本不景气的中国家具业逼上绝路。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累计下来的问题也在2018年集中爆发,股市暴跌,P2P倒闭,打着区块链概念的融资诈骗,到处都在割韭菜。大量资金沉淀在房地产,一二线城市房产交易如一潭死水,三四线城市还沉浸在房价暴涨的狂欢。而一个现实是,消费市场变得更加理性。

国际家具品牌中国热的背后原因

进口家具市场作为消费升级的风向标,据业内人士保守估值在3000亿元人民币以上,但当下只有500亿左右。目前国内一批有先见之明的家具企业都在布局美系的进口家具。包括美克美家、红星美凯龙、帕诺家居、A家家居、全屋优品等等,这里面既有家具企业,也有卖场,还有一批纯做供应链的公司,各类企业不约而同认识到未来的大趋势,那就是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新消费需求和国产家居无法满足的高性价比和环保之间的矛盾。

布局进口家具,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直接海外并购;另外一种创新商业模式是引进海外家具品牌。手捂重金的上市公司,如美克、曲美等纷纷出海收购,美克除了收购ART变成国内生产销售,同时也代理美国伊森艾伦品牌。在今年5月,曲美家居公告拟以40.63亿元收购挪威家具商。在创新模式上,帕诺家居作为一家供应链公司,自2012年开始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优选出全美知名的近60个品牌,2018年开始以平价进口家具优选店的模式推向全国。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2013年正式成立B2B国际品牌运营中心,2017年代理美国三个高端品牌Thomasville、Drexel以及Henredon,并进行招商加盟。

国际家具品牌中国热的背后原因

国际范

近年来,在国内家居巨头频繁收购国际家具品牌的同时,国内的家居卖场也在积极“筑巢引凤”,将一些海外知名的家具品牌引入中国。例如:

国际家具品牌中国热的背后原因

90多年历史文化沉淀的全美十大家具品牌之一的Hooker。其独一无二的设计风格,取得了“代表非凡价值的高质量创新家具”的声誉,成为美国家具创新和功能的领导者。

112年悠久历史的美国Bassett(巴赛特)家具品牌。Bassett致力于提供舒适、持久耐用的家具。100多年来已经使高质量的家具遍布全美及全世界。

124年历史的美国名品家具品牌Flexsteel。在此后的124年里,虽然技术在不断推陈出新,但奉献给每一件家具的工艺,一如既往的精湛。

家具品牌里的爱马仕Riverside。以精致的做工、温润的材质,时尚感和品质感、适中的价格吸引大批忠实粉。

闻名世界的美国SIMMONS(席梦思)品牌。除床垫外其沙发也深受人们喜爱,其沙发不仅秉承了席梦思顶级的制作技术,同时融合了来自世界各地经典设计元素,并坚持创新。

专为中小户型设计的来自英国的Interwood家具品牌。蕴含英式田园风格元素,兼顾城市生活所需的简约精炼。既重视实用,又贯彻舒适和方便的理念。

全球顶尖品牌Serta(舒达)。一直专注于生产床垫和沙发,经过80多年的发展和沉淀,收集了全球的核心技术与优质原材料,制造出舒适度、环保度以及健康度达到极致的产品。

在法国大街小巷里都能听到的“设计师品牌家具”Ashkelly。这个品牌不仅以优良的设计来吸引更多的客户,其简洁的设计更是举世闻名。

国际家具品牌中国热的背后原因

法国户外家具品牌DAFI,其产品的材质是强化的核心力。其采用专业赛事中降落伞、帆船的绳索,速干、柔软有弹性又坚韧,不会因为风吹日晒腐烂变形。

还有一些进口品牌比如Standly,Berhhardt,Century,也已经悄然布局国内市场,并站稳了脚跟。

背后原因与启迪思考

可以看到,特别是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本土知名家具企业加入海外收购的队列里;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家具品牌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人们不禁要问,国际家具品牌的中国热,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品牌效应及战略布局需要,还是渠道拓展及技术革新需要?亦或是其它?这些国际家具品牌进入国内市场会否水土不服?其对我国家具行业又有哪些启示及影响?

国际家具品牌中国热的背后原因

究其共通点,不难发现,国内家具巨头纷纷进军海外收购及那些国际家具品牌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品牌效应及战略布局的需要。从上述所提到的被收购的标的企业,都是在国外拥有一定品牌历史及品牌地位的企业,而且是在中高端家具领域里面享负盛名的。众所周知,消费升级的时代早已到来,新的消费群体不再以便宜实用作为消费理念,相反的,他们更愿意为产品衍生出来的附加值付钱,例如:产品的体验、服务,以及品牌等。而且消费升级带来最明显的变化是:消费者越来越青睐于中高端品牌。因此,本土企业收购海外中高端品牌可以带动自身品牌的品牌效应,同时也能因此布局国际品牌化战略。

第二,渠道拓展的需要。从2008年开始,许多外销企业转内销,除了受经济环境影响之外,一定程度上是受国内电商当时飞速发展的影响。电子商务作为当时有力、便捷、快速的渠道,使得内需充分体现,内销有了充分的切入理由。但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对制造业的结构调整、消费结构的升级,以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本土家具企业不得不拓展渠道,作更广阔的战略布局,以此保持盈利增长。

第三,技术革新的需要。海外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技术上有其自身一定的优势,通过收购,可以对本土家具企业的技术进行一轮革新。消费升级带给消费者的体验升级不仅仅局限在品牌知名度,要需要有技术革新带来的根本性的产品品质升级。

国际家具品牌中国热的背后原因

毋庸置疑的是,时下的消费者购买家具时关心的已不再是单一的产品,而是以“家”为单位的生活消费。消费主权时代,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自身个性的表达,尤其是在家居家装领域,消费者的关注点从性价比、产品功能等共性特征明显转向美学设计、价值标签等个性特征,他们渴望能够同步获取世界最前沿的家居产品和生活理念。

对于国际家具品牌疯狂地进入国内市场,我们大可不必惊慌失色。正如有人所言,这些“洋面孔”在带给我们国内品牌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创新、革新的动力。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很多中国的高端消费者因为国际视野的打开,他们也更愿意去了解、去触碰那些知名的国际家具品牌。

了解它,触碰它,拥抱它,或许可以看到另一番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