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甲子|打造大專科小綜合 以創新推動醫院發展

2018年,是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簡稱北醫三院)建院60週年。10月9日,北醫三院聯合健康界傳媒、海南博鰲醫學創新研究院舉辦2018中國醫院創新發展峰會暨北醫三院建院60週年學術研討會,探討醫院在改善患者就診體驗、降低醫療費用、提升診療水平等方面的經驗與心得。

三院·甲子|打造大專科小綜合 以創新推動醫院發展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

打造大專科小綜合 以創新推動醫院發展

開幕式上,北醫三院黨委書記金昌曉介紹:“目前,北醫三院年服務患者400萬人次,出院人次超過10萬餘,手術量6萬餘例次,平均住院日低至5.78天;擁有20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其中,婦產科成為“國家婦產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產科和康復科分別成為“國家產科專業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中心”和“康復科專業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中心”。


三院·甲子|打造大專科小綜合 以創新推動醫院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醫三院院長喬傑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醫三院院長喬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北醫三院致力於打造大專科小綜合模式,在運動醫學、生殖醫學、骨科等領域做成國家隊,同時注重醫院綜合能力等提升。

比如在大數據建設方面,北醫三院先後多次對醫院的數據化管理進行改革。在北醫三院信息管理與大數據中心主任計虹看來,數據也是有溫度的。“首先是對公眾,數據應該為公眾提供服務,直接推送給患者檢查結果。其次就是在臨床上的運用,可以輔助醫生完成智能化的診療。”計虹介紹。此外,北醫三院還有一套完整的經營管理數據系統,通過建立企業號可以隨時查閱醫院的門診量、手術量,提高管理者決策的時效性。

喬傑表示,醫院的競爭力體現在對人才的吸納和培養上,北醫三院不僅需要能勝任崗位責任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手型人才,更需要能夠帶來新突破的創新型人才,以及能夠帶領團隊實現戰略目標和規劃的複合型管理人才。這也是本次醫院創新發展峰會的重要主題。

傳承家的文化 觸摸敘事醫學的溫度

醫院的發展是技術和人才的競爭,同時也是醫學人文的積澱。韓啟德院士在論壇上分享了自己10歲生病時第一次感受到來自父母、家庭之外的溫情。“雖然我已經不記得護士阿姨長什麼樣了,但60年過去了,我還記得當時她很是悉心地呵護我,等我當了醫生後,我都常常會記起來,原來醫生的態度也是可以治病的。”

韓啟德院士坦言,病人需要的不僅是醫術,還需要安慰,醫學應該是有溫度的。為此,在對北醫三院甲子之年的寄語中,他希望北醫三院5000多名職工可以傳承家的文化。

同時,韓啟德還透露,接下來將會把重心重新放回北醫三院和臨床,從頭學起,讓北醫三院成為我國敘事醫學的發源地和領頭羊,為我國醫學人文建設做出一點實實在在的貢獻。

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醫學部黨委書記劉玉村也坦言,北醫三院不僅擔負著為國家培養優秀醫療醫藥衛生人才的艱鉅任務,更承擔著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醫學生既要掌握精深的知識,擁有過硬的本領,更要深刻領悟北大醫學百年積澱的厚道精神,成為充滿人文情懷、愛黨愛國的北大醫學人才。

這樣的擔當和在探索醫療發展中的不斷創新,也得到了來自同行的高度認可。“在我心目中,北醫三院是最令人尊敬的醫院,也是代表中國醫院良性發展、健康科學發展的具有代表性的醫院。”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肯定了北醫三院過去60年所取得的成就。

在他看來,北醫三院具備了一家醫院持續發展的四大核心競爭力。分別是文化、學科建設、管理和人才培養。

“60年來,北醫三院形成獨特的醫院文化,並能夠一以貫之地穩步健康發展,實屬不易,還有醫院的很多學科都是“平地起高樓式”的發展。同時,還在管理上率先提出的降低平均住院日,並取得成功。最後是人才,學科是靠人才帶起來的,醫院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北醫三院在人才引進和培養上成績顯著。”


三院·甲子|打造大專科小綜合 以創新推動醫院發展


北醫三院授予歷任醫院領導以醫院管理突出貢獻獎

“站在新徵程的起跑線上,回顧和展望北醫三院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我們的內心充滿感動、感恩和感激。我們為每一位北醫三院人的努力而感動;我們為每一位病人的信任而感恩;我們為一批德高望重,一心為病人的領導和專家的無私奉獻而感激。”開幕式上主持人金昌曉感慨。

為樹立榜樣,醫院授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醫院發展特別貢獻獎”,授予7位歷任醫院領導“醫院管理突出貢獻獎”,表彰他們在醫院發展、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經營管理和黨的建設等方面作出的卓越貢獻。

三院·甲子|打造大專科小綜合 以創新推動醫院發展

來源 | 《健康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