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還來觀這滿庭芳

開心地過完中秋節和國慶節,掐指一算,馬上就是重陽節了。

早在2006年5月,重陽節就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如此重要的節日居然不給放假......

不過我相信重陽節總有一天也會成為法定節假日之一的,大家說是也不是呢?

道不盡“重陽節”如斯風流

在《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陰曆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故名重九、重陽。

1· 源於先秦“九月慶”

兩千二百多年前先秦時期的“九月慶”可以說是目前為止可追溯到最早的與重陽節來源相關的活動。

戰國時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季秋紀》中載:“季秋之月……其神蓐收……其數九……菊有黃華……命冢宰,農事備收……。為來歲受朔日……天子乃教於田獵

,以習五戎……天子乃厲服厲飭,執弓操矢以射。命主祠,祭禽於四方。”

簡單來說,農曆九月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事收穫都已完成。因而,從遠古開始,就有不少民族或氏族將慶豐年、祭神祀祖等重大慶典活動安排在九月來進行。

儘管文獻中所提的活動並未與後世完全重合,但確實涉及菊花與野外出行。.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還來觀這滿庭芳

北宋馬遠《踏歌圖》 上書“豐年人樂業,隴上踏歌行”圖片來源 故宮博物院

2· 此後各代沿襲、增改至定型

東晉時期所著《西京雜記》中載:“漢武帝宮人賈佩蘭,九月九日佩茱英,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古,莫知其由。”

東漢後期《四民月令》中載:“九月,治場圃,塗囷倉......。存問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分厚徹重,以救其寒。九日,可採菊花,收枳實。”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還來觀這滿庭芳

晾曬秋菊圖片來源 Instagram

到了唐代,重陽節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採菊、登高、敬老等各項活動也得以沿襲至今。

重陽節可並非什麼歡樂節日

我們會說“新年快樂”、“元宵節快樂”、“中秋節快樂”、“國慶節快樂”......但似乎從沒人說過“重陽節快樂”,這是為何呢?

這就要重陽節背後的複雜內涵說起。

在遠古矇昧時代,人類的認知能力有限,對於未知的事物總是抱有敬畏之心。在無法保證自己生命安全的情況下,只能寄希望於他們認為有特殊能力的東西,比如火,就這樣對於火的信仰便產生了。

原始先民把天上一顆亮度很強的恆星看做是火神的化身,(那時抬頭看到的還是滿天繁星,彷彿觸手可及)稱其“大火”。通過觀察他們發現,每到九月大火星就隱沒不見了,之後肅殺的冬季便隨即到來。

九月之後天氣漸寒,再加之食物不足,這些先民們大多會在惡劣的環境中死去。後來為了盡己所能地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人們便在大火星還未隱沒之前舉辦各種儀式來祭奠火神。這種儀式在其後的發展中便成了重陽節求 “長生”、“消災避邪”等習俗的主要來源。

現在我們過重陽節時雖然多了些娛樂意味,但歸根結底,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登高等活動的初衷都是為了躲避“災厄”,所以重陽節也就不如中秋、國慶等節日那麼值得慶賀了。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還來觀這滿庭芳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圖片來源 暱圖網

從中醫來講,菊花與茱萸都具有藥用價值。在古代,辟邪與醫病是密不可分的,病是邪的外在表現,患病就是中邪,會直接影響人的健康和壽命。所以食、佩菊花和茱萸是為“避除惡氣”、“祓除不祥”、消災解禍。

晉代周處所著《風土記》中有:“九月九日,律中元射,而數九,俗尚此日折茱萸以插頭,雲避除惡氣,而御初寒。”又云,“漢俗(九月)九日飲菊花酒以祓除不祥”。

南北朝時期成書的《續齊諧記》中載:“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家當有災厄,急宜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係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消。’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家,見雞狗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日:‘代之矣。’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飲菊花酒,婦人帶茱萸囊是也。”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還來觀這滿庭芳

菊花酒圖片來源 Instagram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還來觀這滿庭芳

《滿城盡帶黃金甲》劇照:重陽節婦人佩戴菊花圖片來源 搜狗圖片

茱萸有山茱萸、食茱萸、吳茱萸等不同品種。古籍中所載“遍插茱萸少一人”之茱萸應為吳茱萸,先不考慮每種茱萸的不同藥性,單從形態來看當屬它最為合適。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還來觀這滿庭芳

山茱萸果實圖片來源 Instagram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還來觀這滿庭芳

食茱萸圖片來源 果殼網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還來觀這滿庭芳

吳茱萸圖片來源 果殼網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中國傳統節日著實不少

雖然每個節日都有其各自的特點

但慶祝的背後都與最深層的人倫親情密不可分

這也是我們中國人最看重的

重陽節當然也不例外

從那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便可管窺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如果不能回家就打個電話回去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