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仁润先生诗词赏析

张仁润先生诗词赏析

张仁润,字逸仁,别署逸兴堂、四艺斋、集仁堂、三无居主人,河南省光山县人,研究生学历。1991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专业,2007年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硕士研究生班。受业于于小山、李鸿仪、欧阳中石、张同印、叶培贵、解小青诸先生。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新疆书画艺术研究院书法家,新疆美术家协会会员,新疆摄影家协会会员,乌鲁木齐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天山书社社长,新疆国税系统书法协会、美术协会副主席。获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首届“红山文艺”奖。张海主席创办的西部书界成员。

1、 江城子 伊梨河畔初春

伊梨初春着新装。栗花黄,野花香。绿草如茵,白杨树成行。伊梨河畔波荡漾,蜂蝶舞,采蜜忙。

影迷采风也张狂。查鹿场,探蜂房。仰视库德,投宿佛陀上。晨起暴雨风正旺,人欢笑,泥水扬。

先生的诗词大多积极向上,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所谓心中有景色,处处都是景色,那种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墨的艺术表现手法运用的得心应手。通过“栗花黄,野花香。绿草如茵,白杨树成行。伊梨河畔波荡漾,蜂蝶舞,采蜜忙。”把伊利的早春景象完美的展现在读者的眼中,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产生对新疆美丽山川的向往。记得几年前读过一片小说《天涯孤旅》,小说把西部沙漠描绘成江南美景。正是作者这种对生活的热爱,才能用美的笔触勾勒出祖国的秀美山川。让读者产生共鸣、憧憬与向往。先生笔下的艺术感染力同样让读者醉在其中。

2、雨中南陽

张仁润

古宛潺潺雨,孤旅客難眠。

龍中尋古意,畫館慕前賢。

瀚墨香千里,石藝傳萬年。

臥曉天下事,吾輩莫等閒。

慎终追远,抚今追昔,仰慕前贤,从5000年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中汲取营养是每一个文学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古宛潺潺雨,孤旅客難眠。龍中尋古意,畫館慕前賢。”诸葛亮是智慧的代名词,同样也是忠君爱民的典范。隆重三分天下的高瞻远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拳拳之心,五丈原巨星的陨落,无不昭示着一代名臣的风范。作者雨中凭吊古迹,怎能不感慨万千,“孤旅客难眠”!同时因古人的鞠躬尽瘁精神激励着自己,激励着后人,“吾辈莫等闲”,作者化用了民族英雄岳飞的诗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十六字令

丙戌孟秋,首师大书法硕士研究生班同学同游京郊云居寺。观石经洞时,被眼前浩大工程所振撼。传,隋时,举国上下大肆建造寺院,懒汉之徒云聚寺中,一时间与朝庭形成对肆之态,严重危机到朝庭的权威。为此,朝庭下令毁寺院、烧诗经。云居寺住持静琬为保诗经不被火烧水毁,带领寺内众僧,从十多公里外的山下取石,运到山上将诗经勒石,共16427块,历时数百年直至竣工。此项工程是世界上刻工最大、保存最完整,书法价值最高的石刻,艺术价格无法估量。故成小令一阙,以潜兴。

山,

螺髻交旋入云端。

石经洞,

伟业越千年。

4、吐鲁番之歌

张仁润

交河故郡葉迎秋,塔影蘇公萬古留。

火焰山前無馬迹,坎兒井上築銀樓。

東唐勝景輕煙去,落日長河皓月羞。

鬥轉星移垣仍在,人非物是看西流。

如果说先生的诗词是以细腻的笔触吟咏山川美景,但绝不乏雄浑豪迈之作。这首《吐鲁番之歌》既有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与雄浑,更是将历史画卷以宏幅巨制般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读之而热血贲张。蘇公的宏图伟业,坎儿井的旷世工程....无不彰显着在这片热土上发生的经天纬地的历史画卷,读来让人流连忘返,透过时光的隧道,步入烽火狼烟,琢地通渠,引水沐禾的时代。

5、如梦令

张仁润

金秋鹅湖风旅。

草原雪山争露。

兴浓不回宿,

已入景点深处。

前头。前头。

惊起水中白鹭。

注:鹅湖:八音布鲁克草原的天鹅湖。风旅:集体摄影采风。

文学作品并不是一味的凝重,就像人的情趣,也会有轻松欢快的轻盈。“兴浓不回宿,已入景点深处。”作者对于身临其境的美景,早已陶醉其中,然意犹未尽“前头。前头。惊起水中白鹭。”轻盈欢快的文字如珍珠落玉盘般清脆。

张仁润先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书法家兼诗人。是西部的这片热土滋养了他的文学艺术素养。愿先生在艺术的道路上 创作更多光彩夺目的艺术珍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