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唐詩背後的哲理

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白日依山而落,黃河流入大海。這樣壯闊的大場景我們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才能看的全面和完整。《登鸛雀樓》被人喜愛,確也因為箇中蘊涵著大唐積極進取的滿滿的正能量。

詩的表面一層是說我們站的高就看得遠,但詩中所蘊含的道理遠不止眼前這些。我們在不斷感悟生命的過程中,會不斷的摒棄過去的思維方式,這個過程有時痛苦有時艱辛,但其中的意義就是讓我們眼界更寬,走的更遠。

這就是所謂的成長吧。

竹裡館(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我們總有失意的時候,總有苦悶的時候,排解憤懣的過程才最能看到一個人的格調。有的人喜歡喝點酒,有的人喜歡逛逛街,有的人喜歡向最親近的人發洩,甚至傷害別人。而有的人,卻選擇與人隔絕,與世隔絕,靜靜地感悟這個世界。這樣的人有點痴狂,痴狂的人往往有大成就。

送上人(劉長卿)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有一個成語叫“終南捷徑”,意思是借隱居成名,最終達到升官發財的目的。劉長卿這首詩正是諷刺了這類人。詩中有且只有一個主旨,告誡我們:做事,最好純粹一點,再虛偽的標榜也瞞不過朝陽區群眾的眼睛。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千山萬徑,其實是說所有的山和道路,飛鳥絕跡,人蹤湮沒,這是何等淒涼孤冷的環境!而在這樣的背景下,依然有孤舟一葉,披著蓑笠,在寒江垂釣。別人看這首詩是一副畫卷,蒼茫幽僻。而我卻彷彿聽到兩個人的對話:

“我讓你貧窮。”

“我堅持我的理想。”

“我讓你失敗一千次。”

“我堅持我的理想。”

“我讓你一無所有。”

“哦,我還有理想。”

這兩個人,其中一個叫命運。

登樂遊原(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夕陽西下,一天就這樣逝去,聯想到人的一生,真是不敢想象。二人轉演員小瀋陽曾戲謔地說:人這一生可短暫了,有時候跟睡覺是一樣一樣的,眼一閉一睜一天過去了;眼睛一閉不睜,這輩子就過去了。

雖然李商隱是唯美的含蓄的,小瀋陽是討好的逗趣的,但無論什麼樣的掩蓋都無法阻擋人們對生命逝去時的恐懼。

看官,珍惜當下所有吧。

嫦娥(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世間每每讓人糾結的就是那個“悔”字。但世上最難買的就是後悔藥。自己約的,不,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下去。

題金陵渡(張祜)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

我們喜歡熱鬧,尤其喜歡得意時候的熱鬧,但很多東西需要安靜方能體會其中的味道。這種安靜有時是自身探求,更多的時候是萬不得已。萬不得已後是安靜,安靜才是有力量的。這個時候往往能看到你得意時看不到的美和意境。

寒食(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初讀這首詩覺得很美,再讀還是美。“傳蠟燭”尤其美。如果把“蠟燭”換成“特權”,就不美了,這樣換說明你不懂詩。如果覺得蠟燭不是特權,說明你還是不懂詩。至於你懂不懂,我反正懂了。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詩有假設很妙,詠史詩假設尤其妙。但歷史是最不能假設的。折戟沉沙,昨天的勝負成敗、榮辱興衰都沉積在我們腳下了。歷史播種什麼樣的種子,我們今天就收穫什麼樣的果實。

金縷衣(杜秋娘)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古有金縷衣迷惑人眼,如今我們面對的各種誘惑,何嘗不是現在的“金縷衣”?青春如春花般短暫,生命到了哪個階段就應去做那個階段該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