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打造健康扶貧 「43210」模式 讓貧困羣衆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西安打造健康扶貧 “43210”模式 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醫護人員和貧困戶結下深厚的友誼

西安打造健康扶貧 “43210”模式 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骨科專家為貧困戶做檢查

西安打造健康扶貧 “43210”模式 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西安打造健康扶貧 “43210”模式 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骨科專家到訪貧困戶家裡進行健康指導

西安打造健康扶貧 “43210”模式 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眼科專家現場為群眾義診

在西安脫貧攻堅戰中,健康扶貧是生力軍,也是先鋒隊。今年以來,西安市衛生計生系統全面貫徹市委、市政府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以建檔立卡貧困戶為目標人群,確保“每人有檔案,看病有醫生,慢病有藥箱,大病有救助,醫療有保險”,初步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緊緊圍繞“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了病、少得病”的目標,精準識別因病致貧家庭和病種,精確實施分類救治,完善保障,防治並舉,構建起政府主導、部門牽頭、基層實施、社會參與的健康扶貧大格局,形成以“四重保障”“三個一批”“兩個下沉”“一張大網”“0距離服務”為核心的“43210”西安健康扶貧模式,得到群眾一致好評,健康扶貧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截至2018年8月31日,全市貧困人口出院26997人次,新農合、大病保險、民政醫療救助、商業補充保險共補償1.55億元,報銷比例達到94.41%,“一站式”結算服務結報26431人次,結算率達到97.90%。截至9月底,全市大病患者319人,其中治癒銷號73人,243人轉慢病長期治療,3人安排在定點醫院救治,貧困患者大病專項救治率保持在98%以上。

健康扶貧好政策 讓貧困女孩術後重返校園

“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救了我娃。孩子手術做得特別成功,我們一分錢都沒有掏……”看著重返校園活潑可愛的外孫女,家住藍田縣洩湖鎮十里鋪村67歲的貧困戶李攀讓熱淚盈眶。

李攀讓有個女兒叫李鳳,今年42歲,幾年前因腦出血導致左側肢體行動不便,失去勞動力,女婿出門後再也沒有回來,9歲的外孫女悅悅和女兒相依為命。生活困難的李鳳母女倆只能靠李攀讓的接濟艱難度日。雪上加霜的是,2016年12月,悅悅在藍田縣洩湖中心衛生院檢查身體時被查出心動過緩,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我們帶娃去西安看病,做手術最少都要2萬多元,這筆費用我們承擔不起。”李攀讓無奈地說。

由於承擔不起手術費,悅悅的病一拖再拖,全家人心急如焚。2017年7月,鎮衛生院對全鎮貧困戶進行體檢時發現了悅悅的病情,鎮衛生院院長便親自帶隊多次前往李攀讓家中做工作,講解健康扶貧政策,李攀讓一家人盼來了希望。

在鎮衛生院的聯繫下,通過綠色通道,悅悅被轉診到西安市兒童醫院,按照“四重保障”制度,住院、手術等各項費用加起來4萬多元全額報銷。“多虧黨和政府的好政策,為我外孫女治好了病。我們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外孫女好好學習,將她培養成才,將來回報社會。”李攀讓動情地說。

李攀讓口中的好政策便是藍田縣健康扶貧實行的新農合住院報銷、大病保險報銷、民政醫療救助、貧困人口醫療補充保險“四重保障”制度。新農合住院報銷每人每年最高報銷25萬元,在衛生院和一級定點醫療機構就診不設起付線,合規費用全額報銷,貧困人口住院報銷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市縣醫療機構住院實行先住院後付費和一站式結算。大病保險報銷起付線從1萬元降到3000元,22種大病門診費用納入報銷。民政醫療救助特困供養對象門診、住院費用100%報銷。貧困人口醫療補充保險,指的是在冊貧困戶住院不花錢,脫貧戶住院符合報銷規定的費用最多花1500元。

家庭醫生入戶簽約服務

貧困患者有了“私人醫生”

“醫生對我的病特別上心,經常來家裡為我檢查……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我們全家都非常感動。謝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讓我們老百姓就醫更加方便了。”提起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電子一路社區低保戶彭女士一個勁兒地誇讚。

為了讓轄區特殊人群享受優質的健康服務,西安市雁塔區電子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轄區低保、殘障、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貧困人群進行家庭醫生簽約暨精準醫療幫扶服務,中心對貧困特殊人群進行入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長期臥床行動不便的彭女士便是中心精準醫療幫扶對象之一。

“區上的醫生除了定期上門,還經常打電話來詢問我的身體情況,就像私人醫生一樣,對我的病也是非常上心,讓我心裡暖暖的。”彭女士感動地說。據悉,經過中心醫療服務團隊醫療幫扶並與彭女士簽訂家庭醫生服務協議,中心醫務人員每月進行1~2次上門入戶服務,貼心專業的健康服務讓彭女士逐漸恢復了生活的信心。此外,中心還為彭女士送去輪椅,並對陪護家屬開展護理指導,有效防止壓瘡及開展科學的臥床康復訓練,使彭女士得到及時規範治療。

記者瞭解到,雁塔區電子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幫助轄區貧困特殊人群進行測量基礎生命體徵(血壓、血糖)及常見病、季節性疾病看診、健康知識指導、特殊人群精準評估、發放輔具、慢性病動態跟蹤管理等服務,以基本醫療為基礎為轄區特殊人群提供精準扶貧救助,讓特殊群體感受到社會的關愛與溫暖。

“先診療後付費”

讓絕望的家庭重獲希望

因為“四重保障”制度的建立,因為“先診療後付費”政策的執行,因為“重病兜底一批”救助的實施,才讓一個30多歲的小夥子重獲生命,讓絕望的家庭重獲希望。

今年33歲的李璐璐是長安區砲裡街道辦南桑村的貧困戶,他和妻子以及60多歲的老父親、6歲的孩子相依為命。作為家中唯一的壯勞力,李璐璐是家裡的頂樑柱,一直在外打工養家。2017年3月,李璐璐被確診為主動脈夾層並伴有高血壓3級(極高危)和腎衰竭尿毒症期,花費數萬元後因經濟困難選擇回家保守治療。

長安區砲裡街道衛生院和其幫扶醫院長安區中醫醫院醫師在疾病篩查中發現了李璐璐的情況,鑑於主動脈夾層有隨時破裂引發生命危險的可能,便建議立即住院手術治療。但由於該病風險大,市級醫院不好救治,只能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療。

9月28日,李璐璐在交大一附院初步診斷後,估計需要治療費用40萬元,由於交大一附院暫未執行貧困人口“先診療後付費”政策,鉅額的醫療費讓這個家庭再次陷入了絕境。砲裡街道辦、砲裡衛生院將此事向長安區衛計局進行了專門彙報,尋求解決方法。長安區衛計局局長王小虎聽聞此事,高度重視,立即與西安市衛計委、西安交大一附院分別進行溝通請求幫助。交大一附院施秉銀院長馬上安排醫院為患者開闢“綠色通道”,按照 “先救命再救治”的原則進行治療。

9月28日晚8時許,砲裡街道辦事處連夜將李璐璐送往交大一附院。未交一分錢,李璐璐當晚就入住交大一附院周圍血管科,並於次日進行了支架手術。10月10日,經過一週的精心治療,李璐璐病情好轉,交大一附院讓病人先出院,等報銷完成後由砲裡街道辦和砲裡衛生院再跟一附院結賬。

採訪中,李璐璐告訴記者,他此次住院共花費158600.08元,這些費用通過長安區健康扶貧“四重保障”制度全額報銷,其中新農合報銷65144.74元、大病保險報銷54653.1元、民政報銷27161.57元、補充商業險報銷11640.67元,他個人沒花一分錢。術後,長安區中醫醫院醫師團隊還定期對李璐璐進行隨訪。

“我想等身體好一些了,發展養殖業。黨和政府已經給了我很大幫扶,給我了第二次生命,我不能再等再靠,要憑自己的努力重新站起來,讓未來的生活更美好。”李璐璐信心十足地說。

“四重保障”制度

為貧困人口撐起健康“保護傘”

今年以來,我市充分發揮經濟社會發展相對發達和優質醫療資源集中等優勢,以提高農村貧困人口受益水平為著力點,採取更加符合西安實際、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構建起政府主導、部門牽頭、基層實施、社會參與的健康扶貧大格局,形成以“四重保障”“三個一批”“兩個下沉”“一張大網”和“0距離服務”為核心的“43210”西安健康扶貧模式,極大地夯實了全市貧困人口脫貧退出的健康基礎,也為農村貧困人口帶來了巨大的實惠。

2017年我市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貧困戶數和人數分別達到在冊貧困戶和貧困人口的35%和39%,貧困群眾面臨的因疾病帶來的災難性支出,仍然是他們脫貧致富的重要制約因素。為此,我市加強頂層設計,加大資金投入,著力推進制度建設,形成相對完善的貧困人口醫療保障制度體系。出臺系列政策制度,構建新農合、大病保險、民政醫療救助和政府保障(政府購買醫療補充保險、政府專項救助基金等)構成的“四重保障”制度,堅持既不弔高胃口,也不降低標準,做到適度保障。各級財政全額資助貧困人口參加新農合、大病保險和醫療補充保險,確保貧困群眾全部享受基本醫療保障。對貧困人口實行提高報銷比例和封頂線,降低起付線等傾斜政策。推行“一站式”即時結算,整合醫療機構、扶貧、民政和保險公司信息平臺,通過提升效能、優化服務,使貧困群眾出院時一次辦結所有報銷補償手續。對貧困群眾實行免繳住院押金等優惠措施,減輕貧困群眾經濟負擔,方便貧困群眾診療就醫。目前,“四重保障”制度已覆蓋我市全部貧困人口,貧困人口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超過80%,確保不讓一個貧困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2018年上半年,我市實現“四重保障”制度全覆蓋,建檔立卡在冊貧困人口100%參加新農合和大病保險,符合規定的貧困人口均按照人均190元全額資助參加新農合和大病保險,並按照100~170元標準購買了醫療補充保險,貧困人口已全部享受健康扶貧“四重保障”政策。

截至2018年6月底,全市貧困人口出院20098人次,共補償1.91億元,實際報銷比例達到94.74%,“一站式”結算服務結報19570人次,結算率達到97.37%。

實施分類救治

“三個一批”治頑疾

我市健康扶貧工作中,在調查核實農村貧困人口患病情況的基礎上,著力解決貧困人口中因大病、慢病多年未治導致的喪失勞動能力問題,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服務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原則,實施分類分批救治,徹底解決因病致貧的存量問題。

實施大病專項救治。出臺全市11種大病專項救治方案,確定西安市兒童醫院等19所定點醫院,確定治療方案,解決治療費用,對全市篩查的符合省定標準371名大病患者,按照病情全部進行救治,該手術的手術,需要長期治療的轉為慢病管理,集中解決貧困人口中多年累積大病患者的治療問題。

開展慢病簽約服務管理。動員全市各級醫療技術人員,進村入戶對貧困患者進行健康查體,健康情況調查,建立健康檔案,實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訂治療方案和健康管理措施。今年上半年完成在冊貧困人口健康體檢2.61萬人、家庭醫生簽約5.37萬人,使貧困人口第一次實現了擁有家庭醫生的願望。

落實重病兜底保障。對貧困人口中醫療費用負擔重、家庭中多人患重病和殘障家庭,通過“四重保障”、民政醫療救助和專項基金,實行兜底保障,解決他們看病就醫的後顧之憂。

實施醫療幫扶

“兩個下沉”促提升

我市醫療衛生資源城鄉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比較明顯,一方面市區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超過100家;另一方面,我市3895名鄉村醫生,具有執業資格的僅有21%。

為加快基層醫療機構提升服務能力,我市集中出臺多項政策措施,大力開展城市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和醫務人員下基層的“雙下沉”活動,對口幫扶貧困地區縣級醫院。確定幫扶關係、簽訂幫扶協議、明確幫扶任務,重點從醫院管理、醫療技術、人才培養、項目傾斜等多方面開展幫扶工作,全市12所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級醫院13所,組團式幫扶周至縣級醫院、藍田縣醫院,打造縣屬三級醫院和縣域醫療中心,構建醫療聯合體和專科聯盟。對口幫扶貧困地區鄉鎮衛生院,通過派駐專家提升診療服務能力、安排基層醫療機構輪訓、實行技術管理雙驅動、對口幫扶與健康扶貧密切結合、探索托管和醫聯體等方式,建立緊密型上下聯動幫扶機制,幫扶鄉鎮衛生院(衛生服務中心)112所,長期派駐醫務人員開展醫療技術服務。開展“一院幫一村”活動,統籌協調142家城市醫療衛生機構,按照“一院幫一村”原則,實行貧困村衛生室掛牌幫扶責任制,進行為期三年的對口幫扶,在全省率先落實醫療幫扶工作村級層面全覆蓋。

今年上半年,開展進村義診活動365次,入戶服務貧困戶2763戶,義診群眾10萬餘人,發放各類藥品、健康用品8316件,開展健康宣教172次,發放各類健康宣傳資料3萬餘份,業務講座107次,培訓基層醫務人員2000餘人,142個貧困村全部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

加強疾病防控

一張“大網”保健康

為提高貧困群眾健康水平,讓貧困群眾講健康、會防病、少生病,我市堅持健康扶貧工作“兩手抓”,一手抓精準施治斬病根,減少因病致貧的存量;一手抓疾病預防控制斷病源,控制因病致貧增量。實施疾病預防控制“八大行動”,廣泛開展健康知識普及和“健康細胞”創建活動,發放健康教育宣傳品,建立健康教育宣傳欄,開展公眾健康諮詢活動,舉辦健康知識講座,個體化健康教育受眾人數累計30.3萬人次。積極推進艾滋病、肺結核等重點傳染病的防控工作,進行狂犬病暴露後規範化預防處置,對重點人群接種出血熱疫苗,創建慢性病綜合防治示範區6個,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規範管理率超過80%。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孕產婦和兒童保健項目覆蓋全部區縣。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建設美麗鄉村,全市142個貧困村優先安排無害化戶廁提升改造。廣泛開展全市全民健身活動,實現全市具備條件的行政村、社區全民健身工程全覆蓋。

開展專項行動

“0距離服務”求實效

緊扣“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主題,開展“健康扶貧大調研”“健康扶貧春季攻勢”“健康扶貧夏季會戰”“健康扶貧秋季攻堅”等活動,紮實推動工作作風建設,實施健康扶貧“0距離服務”,解決貧困群眾看病就醫實際困難。

廣泛開展“健康扶貧春季攻勢”活動,精心選定調研題目、擬訂調研提綱、設計調查問卷,組織全市衛計系統290多名幹部,走進基層機構和貧困戶家中,面對面調研座談,形成調研報告10篇,針對性出臺各類政策性文件5個。組織37所市級醫療機構派出各科專家120多名,組成60餘支醫療專科小分隊,對急需解決實際醫療問題的200餘戶貧困戶,有針對性開展專科診斷治療活動,提出治療方案261個,對30多人提出進一步檢查治療建議。

持續推進“健康扶貧夏季會戰”活動,組織開展“5·12國際護士節”、“6·6全國愛眼日”和“7·11世界人口日”三大健康扶貧進村入戶行動,深入貧困鄉村和貧困戶家中,開展送醫上門、健康教育、政策宣傳等活動,組織1.3萬名醫務人員入戶服務貧困群眾6000餘戶,發放宣傳資料2萬餘份,篩查視力2000多人,切實為貧困患者“0距離服務”。

9月1日至11月30日,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以“抓健康扶貧脫貧退出指標完成、抓各項健康扶貧政策落實和抓健康扶貧工作短板補齊”為三大目標任務的健康扶貧秋季攻堅行動。9月10日~9月14日期間,由市衛計委領導帶隊,委機關各處室、直屬各單位組成10個政策核查工作組,赴10個涉貧區縣開展村衛生室達標及醫療保障政策落實核查認定工作。通過此次活動,進一步深化健康扶貧各項工作開展,確保全市各相關指標全部達標、脫貧退出任務圓滿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