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爹老餘/文
任何運動門類,都有著自己神秘的體系,可以讓外行們覺得神秘莫測,摸不著頭腦。
游泳也不例外。比如,水感。
水感是一種什麼東東?
水——感——,我們經常聽見這個詞,而僅僅這個術語,就足夠初學者產生敬畏之心。
好了好了,別想多了,不是讓你敬而遠之,而是必須知難而上,繼續努力!
水感指人游泳時身體對水的感覺、適應能力以及在水中對身體的利用能力。
以前有觀點認為,水感的好壞主要決定於天賦,水感往往只靠運動員先天素質形成。
因了這種思想的影響,很多人就不夠有信心,總是逮著教練追問:孩子的水感好嗎?
有沒有天賦?我們練下去有得冠軍的希望嗎?
當然,天賦對於任何運動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但是總是有一些運動員,以自己持續不斷的努力打碎過一個又一個天花板,達到原先覺得無法企及的目標。
所以我們認為,水感的優劣固然與天賦有很大關係,但是通過有系統、有計劃、科學的訓練方式,孩子在協調能力、浮力、親水性方面都會加強,這個時候,更好的水感,已經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水感的定義
“水感”,是指人在水中游進時,隨著身體姿勢的變化,對水的特性懂得、感知和利用的能力。
也就是說:順著水勢借勢而為,人的親水性。
一位常年堅持游泳訓練的優秀運動員,能感覺到水從身體周圍流過的情況。
在遊進時,水對手指尖、手掌、面部周圍、軀幹、腳都有特定的感覺,這種高度水準的水感,使運動員能自我判斷遊進
是否均勻、快速和省力。
比賽勝利那一刻的0.01秒,有時候就贏在“水感”上,你說不清道不明。
比如美國飛魚菲爾普斯就幹過這樣的事情:
2008年奧運會100米蝶泳項目上以0.01秒優勢
戰勝了塞爾維亞運動員科瓦奇,獲得冠軍。
水感的重要性
水感,看不見摸不著,卻有著確定的規律,可以經過長期的游泳訓練逐漸形成和完善。
游泳運動員的水感不是固定不變的,它與運動員的技術情況、身體情況和訓練情況相聯繫。
例如,初學者的水感很不敏銳,往往用了很大的力卻遊不動,甚至寸步難移,提高很慢。
又比如,如果運動員身體狀況不好、水溫太低,或處於極度疲勞的情況時,運動員會出現劃不到水、摸水、蹬空等現象。
水性&水感
很多人對於水感與水性的區分處於一種很模糊的狀態,這裡想告訴大家,水性和水感是不同的。
水性更強調的是呼吸熟練程度,偏技術層面。
而水感指的是游泳者對水的綜合理解、體會和感受,偏心理層面。
它是在游泳訓練中逐漸產生和形成的在大腦裡對水的直接感覺。
類似於音樂的“樂感”,語言的“語感”。
水感既可以是先天的稟賦,也可通過後天的訓練獲得。
經驗表明,後天的實踐及訓練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水感”。
如何提高水感
人體的表面佈滿了感應系統,這些感應系統的靈敏程度,決定著你對肢體動作的支配能力。
比如手指的動作就遠遠勝於腳趾的動作,但如果沒有了手的人在經過訓練之後往往能用腳趾代替手。
因而如果你經常在水裡,身體表面的感應系統對於水的流動能夠精準的把握,隨之也就支配肢體做出相應的動作去追隨它,這一切都在潛移默化中完成。
因此要想得到良好的水感,說到底就是要多接觸水。
對於小孩子來說,培養水感是當務之急,越早越好。
比如,現在可以從零歲開始進行“嬰兒游泳訓練”。
去專業的游泳館,讓嬰兒戴上特殊的游泳圈,漂浮在水上,可以很好地訓練水感。
5、6歲正式學游泳前,可以讓孩子多去游泳池玩水,去水滑梯、造浪池、大海邊感受水的魅力,讓孩子習慣在水裡玩耍、呼吸吐納,
無形中培養了良好的水感。
正式學游泳後,訓練開始前和訓練間歇時可適當安排些有益於培養水感的水中動作。
如水中倒立、水中滑行等,有的教練還會安排水中撿錢幣、玩水球等趣味遊戲,讓孩子儘快愛上水。
這些動作可以有效培養人體在水中的感覺能力和對身體的控制力,逐漸養成良好的水感。
高水準的水感
良好的協調能力必然在技術上有所反映。
協調性好的人,表現為手腳能夠更好地協調運動,形成合力,更容易抱住水,很容易地形成正確的動作。
良好的“水感”有助於形成規範的動作,規範的動作也有助於對水形成較好的感知能力。
二者相輔相成,事半功倍。
一旦擁有高水準的水感,不僅平時訓練提高很快,如魚得水,也許,下一位贏了0.01秒的那個人,就是你了!
水感,就是這樣一種微妙的感覺,是一種境界,是愛游泳的孩子夢寐以求的東西!
閱讀更多 渤銳體育俱樂部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