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打倒傳統視頻內容的網際網路品牌,現在過得怎麼樣了?

近年來,無論是互聯網視頻,還是互聯網音樂,這些內容形式都由免費提供轉為付費購買,互聯網免費內容正在慢慢成為歷史。付費滲透率不斷的提升,也表明互聯網平臺的優勢正在下降。

想要通過網絡視頻內容來幹掉傳統視頻內容的互聯網電視品牌,比如小米,並沒有展現出足夠的市場壓制力,幾年過去了,視頻內容紛紛開始付費,以廣電為代表的傳統內容開始反攻互聯網視頻行業。

如果時間回到五年前,國內衛視的熱播劇都能在互聯網上找到免費的資源,海外最新的一些歐美大片,也能自由下載。而收費“高昂”的廣電服務相對來說,不被消費者喜歡。隨著有線電視由模擬信號變為數字信號,成本的提升也讓收費也由過去的每月十幾元,上升到每月幾十元。

一面是電視內容費用的提升,一面是互聯網有大量免費內容,大量消費者都把家中的有線電視服務停掉,購買一臺互聯網盒子觀看更豐富的內容。

雖然,互聯網的免費給了電視內容沉重一擊,但,因為監管的嚴格以及互聯網視頻本身的服務不到位,傳統電視開始吹響反攻的號角!

想要打倒傳統視頻內容的互聯網品牌,現在過得怎麼樣了?

愛奇藝、優酷土豆等互聯網視頻平臺通過推出了的少量自制劇,購買熱播劇等方式來留住用戶,但是成本一路攀升,持續燒錢的視頻網站已經無力購買內容,只能盜播電視臺的內容。而關鍵的點是,很多用戶希望通過購買視頻網站會員來提升體驗,然而,氾濫的廣告,不流暢的播放體驗,也促使用戶開始遠離互聯網視頻。

互聯網視頻平的崛起,得益於“免費”。目前,傳統的有線電視收費標準與互聯網視頻平臺沒有差距,反觀一些互聯網電視的會員服務費高於電視視頻。而三大運營商推出了免費的IPTV業務,更是讓互聯網視頻雪上加霜。

這幾年互聯網視頻行業的版權大戰態勢已經慢慢下滑,但視頻內容的採購成本依然非常高。媒體報道,2012年火遍全國甚至日引起日美韓等廣泛討論的《甄嬛傳》為例,當時單集的製作成本在80萬左右。樂視以2000萬拿下《甄嬛傳》的獨家網播權,衛視的採購價也只有95萬每集,76集總共的採購價只有7220萬。2017年,作者、題材和製作規格都一樣的《如懿傳》,被騰訊視頻拿下,單集的採購成本達到了令人咂舌的900萬,全劇總的採購成本達到了8.1億元。

視頻盜播,畫面粗糙,以及平臺視頻的超時間廣告讓用戶無法忍受,與其花錢買罪受,不如看看電視。付費是大勢所趨,免費本身就不符合商業邏輯,互聯網內容如果不能靠創新,那麼,只能是拖死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