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將軍李廣:要有多努力,才能一直不被漢武帝升職?

一、

漢朝的飛將軍李廣是個“老同志。”

他年紀輕輕就開始工作,勤勤懇懇了大半輩子,憑著過硬的能力獲得了一系列榮譽,“技術帶頭人”、“勞模”、“優秀員工”......

但是也僅此而已了,眼瞅著就要退休,還被卡在一個不上不下的職位上熬日子。

升職?醒醒吧,做什麼夢呢!

那些年齡、資歷都遠不如他的人,都升到領導崗位上,稍有不慎,就會被年輕領導罵得跟孫子似的。

看著能給自己當兒子的領導,老同志也只能點頭哈腰的認錯,回到辦公室默默的把工作做好。臉上波瀾不驚,心中有多苦,也只有自己才能體會。

回家照照鏡子,看著腦袋上花白的頭髮長嘆一聲:“哎,都是命啊。”

這種“老同志現象”,其實是很普遍的。

他們有能力但不是特別強,溜鬚拍馬又不會,總是希望用腳踏實地的工作來換前程,但每次的升職加薪都輪不到他們。

從意氣風發的優秀青年,慢慢的蹉跎成油膩的中年,再到失意的老年。

有時候,李廣也會盯著手裡的保溫杯思考:“好好的人生,怎麼就混成這樣呢?”


飛將軍李廣:要有多努力,才能一直不被漢武帝升職?

二、

李廣不到20歲就參軍入伍,前往漢朝邊境抗擊匈奴的第一線。

在戰火紛飛的艱苦環境中,他努力工作,希望將來能靠自己的能力買房買車,如果運氣好的話,還想憑過硬的業務能力獲得帝國的最高獎賞:

封侯。

經過日積月累的學習、鍛鍊,李廣的能力進步很快,很快成為軍隊裡的“技術標兵”,在年輕同志裡一枝獨秀。

比如射箭,他能百發百中,耐力還特別好,一口氣射完一壺箭不喘氣,幾十年後還能把石頭射個大窟窿。

比如騎馬,甭管多烈的馬,到他手裡就像小狗一樣聽話。

有這兩手絕活,年輕的李廣開始被領導欣賞。被漢文帝接見的時候,漢文帝就親切拍拍他的肩膀:

“小夥子,你的能力很強啊,如果在漢高祖手下幹活,封萬戶侯不成問題。”

一個年輕的業務骨幹在帝國軍隊中升起。


飛將軍李廣:要有多努力,才能一直不被漢武帝升職?

三、

有了漢文帝的鼓勵,李廣逐漸冒出頭了。

他從一個小兵慢慢做到太守,成為坐鎮邊疆的一方大員,受到各方尊重。對手匈奴人就經常給他點贊,同僚也曾說:“李廣才氣,天下無雙。”

事業有了起色,李廣同志並沒有脫離群眾。

在外出執行任務的時候,手下戰士沒有喝完水,他絕不會衝上去自己享受。吃飯的時候,他要等別人都吃飽了,他才拿起筷子開始吃。

即便有人犯錯了,李廣也不會仗著身份辱罵,而是細心寬慰,幫他分析錯在哪裡。

而立功受賞之後呢,他還要把到手的獎金拿出來,請大家吃大餐、喝好酒,happy到天亮。

所以大家都喜歡跟著李廣幹工作,因為他是一個好朋友、好領導、好大哥。

這時候的李廣,心裡是美滋滋的,對生活充滿信心。

可他的好運也到此為止了,年輕的骨幹逐漸蹉跎成老同志,終其一生都沒有再升職,“封侯”的夢想也成了鏡花水月。


飛將軍李廣:要有多努力,才能一直不被漢武帝升職?


四、

大好前程的優秀青年,怎麼就被拋棄了呢?

李廣的職場覺悟太差了。

公元前154年,“七國之亂”爆發。相當於團長的李廣,也帶著部隊趕去平叛撈戰功。在周亞夫的指揮下,僅僅三個月,朝廷就取得最終勝利。

眼看著人生就要邁上新臺階了,李廣卻做了一件很無腦的事:

接受了梁王獎勵的將軍印。

梁王是誰?是漢景帝的親弟弟、竇漪房最寵愛的小兒子,當時正是漢景帝最強大的競爭對手。

在漢景帝看來,李廣已經上了梁王的船,不再是自己人了。

李廣平時就不會溜鬚拍馬,平時連阿諛奉承的話都說不出口。請客吃飯送禮?想想都要把自己臊死。

現在還被領導誤判為要跳槽,扒他三層皮都是輕的,升職加薪?做夢去吧。


飛將軍李廣:要有多努力,才能一直不被漢武帝升職?

李廣仗著資歷老,就不守職場規矩。

有一次,他跑到秦嶺大山裡打獵,估計收穫頗豐,所以在城門關閉之前,沒能回到城裡。

李廣衝上去就把守城門的一頓狂懟:“老子是以前的李將軍,快開門。”沒想到霸陵尉是個遵紀守法的人,就回他:“別說退休的將軍,就算在職的將軍也不行。”

就這樣,李廣沒回到家裡,在城門外吃了一夜燒烤,心裡窩火的很。

沒過多久,匈奴攻打遼西,李廣又被重新啟用,擔任右北平太守。臨行前,他想漢武帝提了個要求:“霸陵尉是個好乾部,讓他跟我一起去吧。”

當然沒問題。

可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當霸陵尉來到軍隊報道後,立馬就被李廣一刀砍死,只是因為他沒有為自己開門。

你看看,李廣仗著自己是老同志,就對年輕人吆五喝六,開個後門、佔點小便宜都不算什麼,只要讓他不滿意,哼,要你好看,反正我是老資格。

大家默認的明規則、潛規則,在他眼中算老幾?


飛將軍李廣:要有多努力,才能一直不被漢武帝升職?

最重要的是,李廣沒有創新精神。

李廣年輕的時候是技術尖子、業務骨幹,但那只是年輕時的成績。

騎馬好、射箭好、防守厲害,在漢文帝、漢景帝時期是最重要的技能,李廣趕上了時代的風口,升職加薪做到了太守的高位。

可到了漢武帝時代,風口已經變了,李廣已經落伍了。

這是崇尚進攻的時代,需要的是深入茫茫草原,尋找匈奴主力決戰,而不是守在長城一線被動防禦。

李廣引以為傲的職業技能沒有及時更新,就徹底被時代拋棄了。

在歷次大決戰中,李廣不是戰敗,就是全軍覆沒,更多的情況居然是迷路。連敵人都找不到,您跟誰打仗去?

其實說白了,不是時代拋棄了李廣,而是自己拋棄了自己。

他陷入固有的成績不能自拔,以為自己有30年的工作經驗,其實不過是一個經驗用了30年,並且打算繼續用下去。

可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想用30年前的技術,橫掃互聯網時代,可能嗎?


飛將軍李廣:要有多努力,才能一直不被漢武帝升職?

五、

作為後起之秀,衛青就比李廣強很多。

他的覺悟很高,時刻和領導保持一致。

漢武帝喜歡王夫人,衛青就把賞賜的千兩黃金,分一半送到王夫人的孃家。漢武帝討厭大臣養門客,衛青就遣散家中的所有僕人,任憑大家怎麼勸,也堅決不動搖。

他遵紀守法,絕不以勢壓人。

即便漢武帝再怎麼寵幸他,衛青也從來沒有說“我姐夫怎麼怎麼樣......”更不會說“我姐夫是皇帝,我姐姐是皇后。”

時刻把自己當作一名普通人,保持謙遜的姿態才能有純潔的赤子之心。

這樣的人,誰不喜歡?群眾基礎不要太紮實。

他創新工作方法,適應時代需要。

在漢朝國富民強的時代,終於有實力和匈奴決一雌雄了。於是,大規模的騎兵作戰登上歷史舞臺,優秀青年衛青積極思考騎兵的戰法。

怎麼練兵、怎麼行動、怎麼作戰,怎麼找水源、怎麼找敵人,勝利了該什麼辦,失敗了該怎麼辦......

衛青為漢朝的騎兵作戰摸索出一套方法,成為引領時代的弄潮兒。

僅僅用了20年時間,衛青就從職場新人做的了大將軍,而老同志李廣,卻羞憤自殺。


飛將軍李廣:要有多努力,才能一直不被漢武帝升職?

六、

時代和領導都給過李廣機會,可他都沒有把握住。

在漢武帝登基時,他就號稱“名將”,被大家推薦給漢武帝,而這時的衛青,還在平陽公主府當奴隸呢。

公元前129年,漢朝第一次主動攻打匈奴,最被寄予厚望的也是李廣。可他拿出的成績呢,是慘重的失敗,自己都被匈奴人活捉。

而第一次帶兵打仗的衛青卻斬首700,從此成為漢朝的王牌。

在日後的10年中,一大批年輕將領都靠軍功封侯了,只有李廣原地踏步,甚至在走下坡路。

李廣從來沒想過,自己是不是哪裡做錯了?

他能想到原因,充其量就是“背景”:“啊哈,衛青是皇帝的小舅子,我能比嗎?難怪他當了大將軍,我還沒封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