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這家酒企成立60年了 讓「老酒」飄出新味道

2018-10-17 10:16 | 台州日報

台州这家酒企成立60年了 让“老酒”飘出新味道

人物名片:邱建生,高級經濟師、工程師,浙江紅石樑集團董事長,省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屆人大代表,浙江省勞動模範,浙江省優秀企業家,台州市終身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在這個丹桂飄香的金秋時節,浙江紅石樑集團董事長邱建生一如既往地忙碌著。

徵求國家文物局領導和專家對非遺展示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啟動國家級烏藥種植與加工綜合標準化示範區項目,請國家指南針計劃紅曲課題組把脈天台紅曲酒產業規劃,與網泰產業互聯網研究院對接紅石樑杯大學生創新創意大賽的成果轉化……

歷史、現實、未來,創業、創新、創意。從邱建生的工作日程安排表中,記者解讀出了這些關鍵詞。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紅石樑集團創業60週年,對邱建生個人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他1978年考上大學,可謂與改革開放同呼吸共成長,與我們所處的偉大時代同頻共振。

1984年10月,浙農大畢業剛兩年的邱建生走馬上任天台酒廠主要負責人,開啟了紅石樑啤酒奇蹟之旅。他以過人的眼光和膽略,持續推進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把企業引上發展快車道。從全省啤酒行業134家廠的末位起步,到連續8年奪得全國淡爽型啤酒銷量第一,穩居全省酒店啤酒銷量第一,市場佔有率和覆蓋率第一,成為全國啤酒行業的標杆企業。連續20多年上繳稅收居天台第一、台州前茅,是我市最早一批稅收入庫上億元的工業企業。

在對啤酒產業發展作出戰略性調整後,邱建生和紅石樑集團一直致力於天台烏藥、天台紅曲酒等歷史經典產業的傳承發展,再造紅石樑的產業資源、品牌資源、文化資源,以此構建企業二次創業的平臺和產業轉型升級的載體。

老樹發新枝的“紅石樑樣板”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源自對傳統文化和歷史經典產業的溫情與敬意,邱建生為紅石樑集團的定位是:依託天台山資源,弘揚天台山文化,做名企、創名品、成名家。

傳統的經典產業如何嫁接新時代、新市場?憑著難以割捨的情懷堅守和創業創新的執著,邱建生帶領紅石樑人努力實現規模化與個性化“兩條腿”走路,以一系列有顏值擔當的產品創新重塑產業格局,開創“有歷史、有需求、有品牌、有市場”的傳統經典產業振興的“紅石樑樣板”。

省委省政府近年來高度重視振興歷史經典產業,明確將其與“七大萬億級產業”一併作為浙江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謀劃將十大歷史經典產業培育成新的產業集群,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省政府已相繼就黃酒、絲綢、中藥材、茶葉等產業發展出臺了指導意見和規劃,吹響了歷史經典產業轉型升級的全新號角。

歷史經典產業迎來發展新機遇期,邱建生堅定了做大做強的信心和決心。他說,歷史經典產業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凝結著歷代人的勤勞智慧,是老祖宗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我們要以感恩之心發揚光大。

邱建生感嘆天台山的人傑地靈與物華天寶。《本草綱目》載:烏藥“以天台者為勝”。《中藥大辭典》註明烏藥以天台所產者品質最佳,故稱“天台烏藥”或“臺烏藥”。今年2月,省政府將天台烏藥列入新“浙八味”,作為我省中藥材保護和開發的重點品種。

天台烏藥還有著其他品種無法比擬的獨特優勢,就是其豐厚的歷史文化積累,有“長生不老藥”的美譽,利用歷史已有兩千多年,東周和秦漢時就有“仙藥”之稱。東漢永平五年(公元62年),劉晨、阮肇到天台山採摘烏藥的桃源遇仙故事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此,邱建生如數家珍。

釀酒是邱建生和紅石樑的老本行了。天台是中國三大古酒之一紅曲酒的發源地,其發端於五代時期,鼎盛於宋代,從民間佳釀到宮廷貢品。活佛濟公(俗名李修緣)的家族歷世仕宦,乃天台望族,李府酒坊因工匠釀酒工藝精湛、品質優異而名噪周邊府縣。宋元明清的文人墨客對天台紅曲酒讚美有加,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天台山人傳秘方,釀成九醞丹霞漿。紫檀槽頭秋點長,絳囊榨壓甘露涼。猩紅顆滴真珠光,蓼花色比桃花強……”明代大儒方孝孺這首描繪天台紅曲酒的《紅酒歌》,不少紅石樑人能背誦得一字不差。

李府酒坊的釀酒古方和釀造技藝流傳千年,傳承至天台酒廠的前身之一天源釀酒社,2002年,紅石樑集團在原黃酒車間的基礎上組建了台州宋紅酒業有限公司,後改為濟公家酒坊,致力彰顯濟公文化,推廣中國紅酒。

邱建生是一個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至深的人,他對社會、財富、自我的認知,很大程度上都來自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

為了傳承和保護天台山民俗文化,邱建生個人發起並籌資幾千萬元建設天台山民俗博物館,目前已建成設施面積1萬多平方米,藏品涵蓋天台民俗的方方面面,其規模和品位得到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民俗學會榮譽會長劉魁立等權威專家的高度評價。

現代技術與工匠精神相融合

說起歷史經典產業,許多人的印象可能依然是老字號作坊式的生產場景,肩扛手提的原始作業方法,以及慢工出細活的低效率。

但近日記者在紅石樑工業園看到的是:既有天台山烏藥公司符合GMP標準、國際先進的茶劑和顆粒劑生產線,也有養生研究所的中藥材傳統作坊;既有國內領先水平的黃酒生產線,也有濟公家酒坊的宋代古方紅曲酒車間幾百口大缸同時搭缸發酵的盛況。

邱建生將利用適宜的現代科技與弘揚工匠精神有機結合作為振興歷史經典產業的立足點。烏藥公司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南京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等深度合作產學研。濟公家酒坊與浙工大共建紅曲研究所,與浙大合作在國內黃酒行業率先採用計算機自動化控制模式。

匠心是不變的內核,經典在傳承中新生。邱建生高薪招募了一批老藥師老匠人精研中藥處方和釀酒古方,通過師徒制搞好傳幫帶,薪火相傳,承接經典。濟公家酒坊的老師傅只要把手伸進正在發酵的大缸裡,憑手感就知道是否到了開耙的溫度,精確如儀器檢測。

在構築好現代技術與傳統工匠技藝融合平臺後,邱建生著力推進產品創新,去除低端產能,瞄準中高端、高附加值的產品。

在浙工大紅曲專家周立平教授的指導下,濟公家酒坊成功開發出高品質的紅曲型黃酒,在全行業率先實現紅曲釀酒產業化、規模化和效益化。

匯聚老藥師、老工匠和江南大學釀造專業博導的智慧,創新利用李府釀酒古方,精挑細選最道地的藥材入酒,先後開發出恩典酒和佛藏酒,從一鑽到六鑽,數十元、數百元到上千元,一瓶黃酒甚至賣出了五糧液和茅臺酒的價格。

對此,邱建生說,產品創新可以是從無到有,更有意義的是從有到精的飛躍!把產品做好只是第一步,關鍵是如何把產品做到極致?

對天台烏藥的產品研發和品牌建設,邱建生幾年來已投入上億資金。遵循“繼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原則,光大傳統“養氣養生”理論,利用現代生物技術融合中醫古方推進烏藥系列產品的開發,取得了3個保健食品批文和1個新資源食品認定,獲得6項國家發明專利,烏藥鐵皮石斛人參顆粒等3個產品成為省級新產品。烏藥公司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天台成為“中國烏藥之鄉”,6項國字號榮譽把“臺烏”這個中華老字號的招牌擦得更亮了。

濟公家酒坊則已成為中國紅曲酒保護髮展基地、中華紅曲保護與發展聯盟示範基地,宋紅牌濟公家釀酒,工幫土製酒被推薦為國家級創新產品。

10月5日上午,邱建生在濟公故居酒鋪聽到上海遊客在採購恩典酒和佛藏酒時說:“在上海也能買到濟公家酒,但在濟公故居買意義是不一樣的,自己喝或送人都顯得特別有腔調。”

邱建生感慨這就是文化情愫和歷史經典的魅力!

激活文化基因,釋放創意動能

如何朝市場要求發展,增強產業新動能?藉助“創意+”“文化+”“互聯網+”,吸納融合、創新、跨界新理念,邱建生一直在思考、在探索、在行動。

邱建生在2014年10月向全體員工發出《眾創時代,就等你來》的倡議,號召每一位紅石樑人參與到創新創業的大行動中來。

紅石樑以其深厚的軟實力積累和優質的製造業基礎平臺,為“創客”提供有力的資源背書,借力滬杭頂尖創業導師隊伍,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創業輔導服務。員工的創業熱情和創新活力被不斷激發出來,“青春小酒窩”“拉風”“溪林三寶釀”“烏藥精茶隨心杯”“酷一把”等六款眾籌眾創產品目前已初具規模。

讓邱建生欣喜的是,這些富有時代感、時尚感的產品抓住了年輕消費者的心,讓歷史經典文化瑰寶走進年輕一代的視野,滲透進青春生活而活力無窮。

受到鼓舞的邱建生隨後向全社會有夢想的“創客”開放了眾籌眾創平臺。他說:不管你想選擇“臺烏”健康養生品還是濟公家美酒,只要你有創意有點子和做法;不管你喜歡一個人創業,還是團隊合作、跨界組合、社群眾創、親友眾籌,只要你有模式和方案,就可以大膽來嘗試。

互聯網思維+眾籌眾創的新模式,給紅石樑配備了歷史經典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天台烏藥在日本的崇高信譽讓邱建生看到了新的市場前景。他給記者看一份報紙版面複製品,是1979年2月7日的《人民日報》,刊載有《日本朋友請鄧副總理把“長生不老”藥苗帶回國》的新華社消息。說的是鄧小平同志訪美歸來經過日本,日方將三盆天台烏藥苗作為國禮贈送給鄧。據《鑑上人秘方存藏》記載,唐代高僧鑑真東渡日本後,用從國清寺帶去的天台烏藥治好了光明皇太后的頑疾,被尊為日本的神農。

濟公文化在海外華人社會也有著深遠影響力,帶著獨特文化印記的濟公家酒幾時走出國門?

人們有理由相信,邱建生和紅石樑的歷史經典產業振興之路會越走越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