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建築垃圾資源化率達95% 將承擔起東、西城建築垃圾處置

核心城區的建築垃圾消納一直是個難題,今後,朝陽區孫河、東壩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生產線將主動承擔東城、西城的建築垃圾消納。今年底,朝陽區建築垃圾處置能力將達到1000萬噸/年,並且,處理後的建築垃圾還可作為透水磚、混凝土原料循環利用,資源化率達95%以上。

朝阳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达95% 将承担起东、西城建筑垃圾处置

“十一”前夕,記者來到朝陽區東壩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現場,幾輛從西城出發的滿載建築垃圾的卡車剛剛運抵。整條生產線忙碌作業著,隨著破碎機轟隆工作,大塊兒的建築垃圾被處理為大小不一的可利用石料。“今天拉過來的幾車,主要是西城區什剎海、西長安街兩處違建拆除後產生的建築垃圾,約有30噸。”東壩建築垃圾資源化生產線項目相關負責人說。

這些建築垃圾經過破碎、分選、篩分、處理等一系列工藝之後,成塊的建築垃圾變成了直徑不等的骨料,而這些大小不一的骨料,可作為混凝土、築路路基和透水磚生產的重要材料。

2017年,朝陽區與北京建工資源公司合作,依託國內領先技術,率先在朝陽區孫河、東壩兩地試點建設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配套設施,目前均已投入使用,年處理總量可達140萬噸,資源化率達95%以上。目前,已累計處置建築垃圾30萬噸。今後,除處置朝陽區域內的建築垃圾,它們還將承擔起東、西城的建築垃圾處置任務,服務首都核心區建設。

不光東壩、孫河這兩處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生產線,朝陽還建成了十八里店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生產線,三個臨時設施南北呼應,使建築垃圾就近、快速處理,而高安屯建築垃圾處置固定設施也已投入建設,年底將建成投入使用。

“朝陽區創新性地使用了‘臨時設施+固定設施’的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模式,力爭在年底前實現年處置能力達1000萬噸。”朝陽區城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朝陽區還將加大建築垃圾再生產品的推廣使用力度,最大限度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更好服務首都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