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王判官都害怕的宝玉,他的真身究竟是什么?

首先小说第三回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第一次提到宝玉的小名: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因陪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

阎王判官都害怕的宝玉,他的真身究竟是什么?

这里只是不露痕迹地点了一笔,如果对《红楼梦》一无所知,读到这里,也许一晃而过,并不注意。作者用宝玉名字自然别有用心,所以也不会一开始就让大家带着疑问,欲情故纵的笔势,也是一种高超的写作技巧。一串葡萄,先把顶端最小、最青的摘一粒让人品尝,自然越往后吃越精彩.

到了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作者再次说宝玉小名的时候,大家不禁目瞪口呆:

正闹着,那秦钟魂魄忽听见“宝玉来了”四字,便忙又央求道:“列位神差,略发慈悲,让我回去,和这一个好朋友说一句话就来的。”众鬼道:“又是什么好朋友?”秦钟道:“不瞒列位,就是荣国公的孙子,小名宝玉。”都判官听了,先就唬慌起来,忙喝骂鬼使道:“我说你们放了他回去走走罢,你们断不依我的话,如今只等他请出个运旺时盛的人来才罢。”

俗话说“阎王判你三更死,定不容人到四更”,看去阴间执法森严,铁律无缓,然而大家读到这段红《红楼梦》甚至对阎王那面官僚产生了怀疑,一声“小名宝玉”的“宝玉来了”,吓得都判官都唬慌,赶紧对小鬼发火,趁机也在同行面前继续保持得瑟“我说你们放了他回去走走罢,你们断不依我的话,如今只等他请出个运旺时盛的人来才罢”,这般情节,你会拍案叫绝:妈的,只这么一个小名宝玉就能让鬼神恐慌,搬出个大名,还不把阎王给吓尿了!当然你也会忽然问起:宝玉大名是什么?

到了第三十一回 晴雯撕扇情节,作者再次写道:

史湘云问道:“宝玉哥哥不在家么?”宝钗笑道:“他再不想着别人,只想宝兄弟,两个人好憨的。这可见还没改了淘气。”贾母道:“如今你们大了,别提小名儿了。”

这里再不仔细的读者,都开始要问:宝玉的大名到底什么?作者忘了交代了吗?

阎王判官都害怕的宝玉,他的真身究竟是什么?

其实大家忘了作者创作小说的一个特别手法“真事隐,假语存”,换句话说,作者是只说半句话,还有半句是要大家反复琢磨才能得到的,也就是这个部分,不能用文字表述,找不到隐语,那大家就只能在看半截话的小说,而且根本不是作者要表达的小说主题和思想,文字的敷衍部分,所以作者就是不说大名,那么这个大名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有非常的危险。作者到底要说的宝玉大名是什么?继续看:

小说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识宝钗小惠全大体》写道:

贾母又问:“你这哥儿也跟着你们老太太?”四人回说:“也是跟着老太太。”贾母道:“几岁了?”又问:“上学不曾?”四人笑说:“今年十三岁。因长得齐整,老太太很疼。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老爷太太也不便十分管教。”贾母笑道:“也不成了我们家的了!你这哥儿叫什么名字?”四人道:“因老太太当作宝贝一样,他又生的白,老太太便叫作宝玉。”贾母便向李纨等道:“偏也叫作个宝玉。”李纨忙欠身笑道:“从古至今,同时隔代重名的很多。”四人也笑道:“起了这小名儿之后,我们上下都疑惑,不知那位亲友家也倒似曾有一个的。只是这十来年没进京来,却记不得真了。”贾母笑道:“岂敢,就是我的孙子。人来。”众媳妇丫头答应了一声,走近几步。贾母笑道:“园里把咱们的宝玉叫了来,给这四个管家娘子瞧瞧,比他们的宝玉如何?”

看看,按照周汝昌意淫,江南的甄家还有个宝玉,就是贾宝玉的镜像,那就该叫甄瑛?扯淡的总是扯淡,不再啰嗦

当然还有一段文本也提到了宝玉小名:

晴雯听说,一发急红了脸,说道:“我叫了他的名字了,你在老太太跟前告我去,说我撒野,也撵出我去。”麝月忙道:“嫂子,你只管带了人出去,有话再说。这个地方岂有你叫喊讲礼的?你见谁和我们讲过礼?别说嫂子你,就是赖奶奶林大娘,也得担待我们三分。便是叫名字,从小儿直到如今,都是老太太吩咐过的,你们也知道的,恐怕难养活,巴巴的写了他的小名儿,各处贴着叫万人叫去,为的是好养活。连挑水挑粪花子都叫得,何况我们!连昨儿林大娘叫了一声‘爷’,老太太还说他呢,此是一件。二则,我们这些人常回老太太的话去,可不叫着名字回话,难道也称‘爷’?那一日不把宝玉两个字念二百遍(列本“几百遍”),偏嫂子又来挑这个了!过一日嫂子闲了,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听听我们当着面儿叫他就知道了。嫂子原也不得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当些体统差事,成年家只在三门外头混,怪不得不知我们里头的规矩。这里不是嫂子久站的,再一会,不用我们说话,就有人来问你了。有什么分证话,且带了他去,你回了林大娘,叫他来找二爷说话。家里上千的人,你也跑来,我也跑来,我们认人问姓,还认不清呢!”

阎王判官都害怕的宝玉,他的真身究竟是什么?

其实宝玉是作者对玉玺的人格化,本不是一个具体人物,更不是谁的自传。

我们看第五回仙曲中写道: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一个是美玉无瑕:贾宝玉一生愚顽,怎言无暇,自古无瑕之玉只有一块,那就是和氏璧

楚国美玉和氏璧被一统天下的嬴政收为囊中之物,后打磨雕琢为传国玉玺,成为皇权的象征。传国玉玺的玺文,是李斯篆书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是八个字,这与宝玉所配之玉正面内容何其相似:“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当然小说不能直接写出,说道皇权,红楼梦正是讲明末清初那场血腥争夺,说出玉玺二字,无疑小说也谈不上那么真事隐了

其实在古代,玉玺的民间说法,就叫宝玉,大家熟悉的凌濛初《拍案惊奇》的初刻卷三十一《何道士因术成奸 周经历因奸破贼》开篇就有这样诗文:

天命从来自有真,岂容奸术恣纷纭?

黄巾张角徒生乱,大宝何曾到彼人?

这里的大宝就是只玉玺,也可以说是皇权。

这样以来,小说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写道:

二人正说着,只见湘云走来,笑道:“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宝玉笑道:“你学惯了他,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

这爱哥哥正是作者讽刺姓爱的皇帝,史湘云象征历史,所以写爱哥哥的历史就是含糊的甚至是篡改的了。

在这一段文字,庚辰本还有一段眉批:

〖庚双夹:可笑近之野史中,满纸羞花闭月、莺啼燕语。殊不知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如太真之肥、飞燕之瘦、西子之病,若施于别个,不美矣。今见“咬舌”二字加之湘云,是何大法手眼敢用此二字哉?不独不见其陋,且更觉轻巧娇媚,俨然一娇憨湘云立于纸上,掩卷合目思之,其“爱”“厄”娇音如入耳内。然后将满纸莺啼燕语之字样填粪窖可也。〗

“是何大法手眼敢用此二字哉”如果大家不能理解作者隐藏的真正思想,表面文字,那个字还能那么危险?

阎王判官都害怕的宝玉,他的真身究竟是什么?

所以红楼梦中宝玉的大名就是玉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