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卖螃蟹的厦门少年,现在是首屈一指的海鲜供应商|人物

兴旺不是厦门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他是第一个卖螃蟹的人。

80年代中期,他和哥哥从五通码头收来螃蟹,再骑自行车运到鹭江道批发市场。

最开始,其余摊位大多只卖鱼鲜,只有兴旺和哥哥摊前,一笼笼螃蟹张牙舞爪。


第一个卖螃蟹的厦门少年,现在是首屈一指的海鲜供应商|人物



1973年,兴旺出生在五缘湾。

这个如今遍布豪宅的区域,当年只是片小小渔村。境遇翻天覆地,堪比曾厝垵。

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的五缘湾,家家有院子,养鸡养鸭。靠海边的出海捕鱼,靠内陆的耕田种菜,日子过得悠闲自在。

捕回的鱼种好的菜,一部分自产自销,一部分运到“厦门”出售。只有中山路一带才被称为厦门,是城里人。其他地方,都是乡下。

第一个卖螃蟹的厦门少年,现在是首屈一指的海鲜供应商|人物


乡村孩子早当家,兴旺也不例外。

念完小学,他开始在周末和哥哥一起帮爸妈卖菜。凌晨两点,夜尚黑沉,哥俩就出门了。

市场没有固定摊子,只能早点过去占位。蔬菜理好装上自行车,骑到鹭江道市场,正好三点。

铺块尼龙布摆好蔬菜,就算开摊。

接下来,清晨四五点,是市场最热闹的时候。批发蔬菜的菜贩、想省几分钱的家庭主妇、给酒家配送的送货员,一个接一个出现。

时针指向七,批发市场的嘈杂人声渐渐淡去,哥俩也返程回家。

第一个卖螃蟹的厦门少年,现在是首屈一指的海鲜供应商|人物


少年兴旺,差不多是哥哥身后的小跟班。卖螃蟹和八爪鱼,也是哥哥发掘的挣钱法门。

上午卖完菜回家,小小打个盹,下午一点,又到了收螃蟹的时间。

来自翔安欧厝避风港的螃蟹,个大新鲜,横行霸道。重要的是,离五通码头距离不远,渔民更乐意在这出售。

哥俩付了钱,把自行车蹬得飞快,越早到市场,螃蟹越新鲜,越能卖个好价钱。

物质贫乏的年代,鱼鲜很多,海鲜却是真正的奢侈品。他们的客人,大多是家境富裕的老厦门和排档酒家。

到落日西斜,如果还没卖完,兴旺和哥哥就得把螃蟹运到美仁宫路口。这里傍晚人流匆匆,是螃蟹低价出手的好地方。

第一个卖螃蟹的厦门少年,现在是首屈一指的海鲜供应商|人物


不忙的时候,兴旺会在一边,偷偷瞧这些城里人。

他有点羡慕城里衣着鲜亮的生活,又有点不那么羡慕。彼时老厦门以有份国企稳定工作为荣,小摊小贩被称为“下九流”,是不入流的职业。

国企工作稳定,工资也稳定,一个月顶多几十元。而兴旺和哥哥,每天卖菜卖螃蟹,偶尔再加上章鱼八爪鱼,每天能有几十元收入,顶得上普通工人辛苦一月。

第一个卖螃蟹的厦门少年,现在是首屈一指的海鲜供应商|人物


三年后,16岁的兴旺初中毕业,没有继续上学。

他选择真正成为一名海鲜贩子,和哥哥一起在八市占了个摊位。那时的八市,没有遮雨顶棚,也没有正式摊位,所有人担担子推车,席地而坐。

那些日子,兴旺认识了许多如今厦门知名酒家的老板。彼时这些知名酒家还只是小小排档,老板带着家人或帮工,亲自挑货。

卖蟹的小贩不多,兴旺哥俩的蟹新鲜肥美,酒家老板采购时总爱到他摊上转转。一来二去,慢慢成了固定供货商。

第一个卖螃蟹的厦门少年,现在是首屈一指的海鲜供应商|人物


卖海鲜并不容易,除了起早贪黑的辛苦,最怕的,是遭贼惦记。

兴旺还记得,那时渔业保鲜技术日渐发达,他们买了全套供氧设备,还在八市摊位后方租下个小仓库。当天卖不完的蟹可以收进仓库暂养,再也不用辛苦拉到美仁宫路口。

但八市常常遭贼,需要有人看着。夏天闷热,没有电扇,邻近小贩约好,一起在海鲜池边架个竹席,以天为盖露天而眠,互相看顾。

扛不住睡意汹汹,早上起来,不是发现少了鱼虾蟹,就是少了现金裤子甚至运动鞋。

最惊险的一次,螃蟹几乎被小偷捞完,幸好哥俩及时发现。

这种时候,兴旺只能警惕再警惕,觉也不敢睡踏实。

第一个卖螃蟹的厦门少年,现在是首屈一指的海鲜供应商|人物


就这么过了几年。兴旺在五通码头和八市间两地奔波,海鲜生意初具规模。

他与好友搭伙,不再只卖螃蟹,加上各类鱼鲜海味,品种越来越多。

生意最好的时候,他们在霞溪批发市场和八市各有一个摊位,霞溪市场的摊位达到上百平,工人近百位。

进货渠道也更多,兴旺的海鲜池里出现许多寻常摊贩没有的生猛海鲜,加上他踏踏实实,勤劳肯干,许多排档酒楼都愿意跟他拿货。

他的海鲜事业,慢慢声名鹊起。

第一个卖螃蟹的厦门少年,现在是首屈一指的海鲜供应商|人物



但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生意做大,麻烦也随之而来。

有时遇到运货三轮车不许驶进市场,兴旺就得和工人一起徒步几百米,轮流把鱼鲜海味扛到摊位。算上冰块,一箱货上百公斤。

若是不小心洒出水,还要负责把地拖净。

第一个卖螃蟹的厦门少年,现在是首屈一指的海鲜供应商|人物


2003年,因为霞溪批发市场迁往中埔,兴旺与合作十年的搭档也面临选择:是一起在中埔八市两地奔波,还是索性分开,一人去中埔,一人守着八市?

他们选择了后者,这对默契无间的拍档决定各自发展。

乡村青年骨子里的韧性,让兴旺的事业没有因为失去搭档停滞不前。

2005年,他遇见了青石斑鱼。这种名贵鱼种,多产于南海,将活鱼运送到全国,庞大需求足以让兴旺的海鲜事业再上一层台阶。

很快,兴旺成为厦门首屈一指的青石斑鱼批发商,每天打包数百公斤鱼送上飞机,从高崎机场飞往全国各地。


第一个卖螃蟹的厦门少年,现在是首屈一指的海鲜供应商|人物



接下来的事顺理成章,他把八市的摊位交给工人,自己也动身前往中埔开疆拓土。更多进货渠道,更多生猛海味,更多批发订单,雪球般越滚越大。

然后,他有了近两千平米的兴旺海鲜城,这里有小臂粗的波士顿龙虾,脸盘大的面包蟹,和童话里长得一点都不一样的美人鱼……还有了自己的海鲜餐厅,在一楼海鲜城挑完海鲜,再支付一笔加工费,就可以上楼大快朵颐。


第一个卖螃蟹的厦门少年,现在是首屈一指的海鲜供应商|人物



看起来风头无两,只有兴旺自己知道,风光背后的酸甜苦辣。

自从做了海鲜生意,他再难和家人一起,好好过个节假日。每逢节假,尤其年关,是兴旺一年中最忙的时候。

也因为海鲜,他被越来越多人记住。央视《消费主张》栏目曾两度采访,一次是作为青石斑鱼批发商,一次是作为厦门优质海鲜供应商中一员,“紧张得话都说不完整。”

这个渔村少年,从乡间走来,一步步踩出这片天地,足够励志。


兴旺海鲜城

地址:湖里区港中路1453

------ --------- ---------

记者/余琦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请关注

“开始厦门”

发现厦门的另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