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募關注「舌尖上」的投資機會

在不確定性因素未消除的背景下,機構對與“吃”相關的投資機會關注度不斷提升。受訪的機構人士表示,國際經驗表明,在食品飲料行業中不乏好公司、好生意,一旦尋找到這類企業並長期持有,投資往往能夠“穿越股市牛熊”。

公私募關注“舌尖上”的投資機會

公私募都愛“吃”

日前,港股的康師傅控股及統一企業中國先後發佈了2018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康師傅控股實現淨利潤13.06億元,同比增長86.59%。統一企業中國實現淨利潤7.14億元,同比上漲25.4%。

一位私募大佬隨即在朋友圈曬出了康師傅控股的業績情況,並苦笑稱自己的兩個孩子平時吃飯沒胃口,遇到方便麵卻搶著吃,為方便麵企業的利潤做了不少貢獻。

上證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白酒延續快速增長、調味品需求改善、速凍食品大受歡迎……舌尖上消費的景氣度持續向好,這些也都直接反映在公司的半年報上。具體來看,貴州茅臺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約40%,海天味業同比增加23.3%,涪陵榨菜淨利潤同比大增77.52%。

靚麗的業績也吸引眾多機構聞風而至。上述私募人士透露,近期正在加大對此類公司的佈局。

此外,最新披露的公司及基金半年報也曝光了機構持倉動向,據Wind統計顯示,截至二季度末,醬油龍頭海天味業先後被多隻基金加倉,如泓德遠見回報增持了131萬股,富國滬港深精選增持了60萬股。此外,涪陵榨菜被南方新優享、招商先鋒等基金加倉,康師傅控股被泰康滬港深精選等多隻可投資港股的基金加倉。

剛性需求

“舌尖上”的投資機會備受青睞,在機構人士看來,在各種不確定因素仍未消除的背景下,資金尋求穩定增長的標的心切,而“吃”在我國早已成為一種風情、一種文化,與吃相關的往往具有較強的剛需屬性。

以細分領域的調味品為例,眾所周知,醬油和醋等調味品是典型的剛需型產品。同時,隨著產品升級換代,調味品價格持續上漲,比如在產品升級時期,大眾對於醬油的需求從最初的簡易實惠,到區分老抽和生抽,再到近年來高鮮醬油、零添加、有機醬油等新概念,都是調味品價格上漲的新動力。

華商基金研究員高大亮表示,在上述因素帶動下,調味品行業近10年來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整個產業鏈量價齊升。著眼於當下,相對於其他同類食品消費行業,調味品行業集中度提升空間依然較大,預計未來增長仍可持續。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消費股之所以受青睞是因為消費具體較強的抗週期性,消費特別剛需消費受經濟下行的影響或衝擊並不會很大,消費股自然也比周期股更加穩定,未來還可以繼續關注。

另一方面,國際經驗與國內實踐都表明,在食品飲料中不乏好公司、好生意,尋找到這類公司往往能夠“穿越股市牛熊”。

一位私募總經理舉例稱,巴菲特投資了可口可樂,獲得了巨大回報。巴菲特通過長期研究發現,可口可樂品牌在人們心中佔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這種地位不斷強化,構成了公司持久的競爭力,也成就了公司股價長牛。

該私募總經理還強調,食品飲料行業擁有直面消費者、生產地域侷限性、消費者口味偏好等諸多天然屬性,這都決定了該行業更容易形成品牌壟斷,形成很寬的護城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