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世事漫隨流年,杯盞之隙,訴說思念

面對愛,每個人的表達方式都不盡相同。


2010年5月31日下午。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來自塞爾維亞的世界著名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從一把木椅上緩緩起身,宣告又一部劃時代行為藝術的完成。

中秋|世事漫隨流年,杯盞之隙,訴說思念


從2010年3月14開始,她已經在這把椅子上坐了兩個月,共計736小時,接受了1500多個陌生人的對視挑戰,創造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70多年來最為轟動的藝術盛事。

60多歲的瑪麗娜,專注凝視每一個人的眼睛。直到一個人坐在她的面前,她看到對方出現,對視片刻,便留下了滾滾熱淚,之後甚至打破靜坐不動的守則,和對方四手相握。

阿布拉莫維奇,昔日戀人的對望


中秋|世事漫隨流年,杯盞之隙,訴說思念


上一次見到他,尚是22年前,他是烏雷,她曾經的男友,在十二年刻骨銘心的相愛中,他們不僅是藝術事業的共創人與合作者,也是情感中互相認知的靈魂伴侶,他們共同被世人矚目,但最終卻因生活事業目標的分歧而分道揚鑣,所以在那之後,他們22年都未曾相見,花開花落,轉眼便是今天。

中秋|世事漫隨流年,杯盞之隙,訴說思念


分手彼時是1988年,那時她42歲,而今天,64歲的她在這個自己一手構思的行為藝術現場,凝望著忽而出現的昔日戀人的眼睛,一切愛恨過往,如此坦然。

中秋|世事漫隨流年,杯盞之隙,訴說思念


中秋|世事漫隨流年,杯盞之隙,訴說思念


1976年的瑪麗娜與烏雷


真正全心看到了對方的眼睛,或許就讀懂了對方的一切,所有的恩怨情仇,儘可隨風。小時候總聽到有人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在歲月漸長愈加聽慣甜蜜美言之後對此句更體會得真切,語言可以修飾,形態可以矯正,只有眼神才會毫無保留地映射出一顆心的色彩。

有時候,久久凝視本身便可扣人心絃。

中秋|世事漫隨流年,杯盞之隙,訴說思念


中秋|世事漫隨流年,杯盞之隙,訴說思念


30年後的凝望


也許是情感羈絆太過激烈,好比兩束煙火拼命綻放,最終疾疾而終。在12年後,他們的感情走到盡頭。她決定以一種浪漫主義的方式來結束這段情感。瑪麗娜和烏雷來到中國,以長征的方式,歷時三個月,瑪麗娜從渤海的山海關出發自西向東,烏雷從自戈壁灘的山海關由西向東前行,兩人最終在二郎山會和,完成了最後一件合作作品——「情人——長城」。

中秋|世事漫隨流年,杯盞之隙,訴說思念


瑪麗娜用彼此的凝視,用幾千公里的行走,來表達愛意,以及紀念過往時光裡那些珍貴的記憶。正如她說: “我們各自行走了2500公里,在中間相遇,然後揮手告別”。


中秋|世事漫隨流年,杯盞之隙,訴說思念



━━━━━━━━━━━━━


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全然不同。亦許羞澀,亦許含蓄,亦須肝腸之間難於言表。

常常在想,難以言說的話,是否可以換一種方式去表達?

就像有人對王小波說:“你寫的最好的東西不是小說,而是你寫給妻子的那些信。”

就像荒木經惟會在深夜給陽子打電話,不傾訴衷腸,話筒裡的那頭只是播放自己在聽的歌曲。

愛人之間如此,親人和家人之間,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中秋|世事漫隨流年,杯盞之隙,訴說思念


就像愛不必大聲說出來,也可以珍藏在酒標裡。贈酒之人手有餘香,飲酒之人醉在甘醇裡。

中秋|世事漫隨流年,杯盞之隙,訴說思念


中秋|世事漫隨流年,杯盞之隙,訴說思念


節日相聚,花好月圓時,讓一杯大黑羊紅酒打開你我的話匣子,溫柔時光。放鬆身心,佐一桌真誠美好,在這個中秋節,表達愛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