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節氣的傳統民俗與養生

大家都知道寒露節氣是我國傳統二十四節氣裡第17個節氣,在每年公曆的10月8日、9日或10日,太陽經過黃經195°時,寒夜水汽結成露時交節。在北方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深秋,東北和西北更是準備進入冬季,可見寒露氣溫比白露氣溫更低,而且露水更冷,寒露過後一段時間露水更會結為霜。

寒露節氣的傳統民俗與養生

關於寒露的傳統民間習俗,先來說說農家的寒露習俗吧。為啥寒露節氣對農家很重要?原因就是寒露時節的天氣對秋收十分有利,有句農諺是描述寒露這個時節:“黃煙花生也該收,起捕成魚採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來”。有一種晚熟的北方蜜桃品種叫寒露蜜桃,因成熟時間大概在寒露的前後,所以取名叫“寒露蜜桃”。寒露節氣是象徵著秋意正濃時,秋高氣爽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有登高的習俗,全國各處的山峰都會吸引大量各地到來的遊客,到了九九重陽這個傳統登山節,更會達到當年登高人數的頂峰。

寒露節氣的傳統民俗與養生

和其他節氣一樣,我國古代把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表示在此節氣裡鴻雁都會排列成一字形或人字形向南方遷徙;二候雀入大水為蛤,意思是深秋天裡雀鳥都不見蹤影,會看到海邊突然出現許多蛤蜊,並且這些蛤蜊貝殼的條紋顏色和雀鳥相似,所以古時候人們認為這些蛤蜊是雀鳥變成的;三候菊有黃華,是在說這個節氣菊花都開始開放了。

寒露節氣的傳統民俗與養生

寒露時節開始,雨水漸漸減少,風高物燥,南方地區晝熱夜涼。從養生的角度來講,寒露節氣的特點是“燥邪”當令,燥邪容易傷肺傷皮膚。此節氣人們的汗液蒸發較快,因而容易出現皮膚乾燥和多皺紋、口乾咽燥、便秘等等問題。在這個節氣要對付秋燥,所以要多補充水分,可以多吃補水的水果,雪梨、蘋果、提子、香蕉、哈密瓜等等補水的水果。在飲食上要減少吃辛辣刺激、煙燻醃製等等的食品,宜多吃蘿蔔、芝麻、核桃、蓮藕、百合、番茄、沙參等滋陰潤燥的食品,可以煮一些紅棗蓮子銀杏粥或馬蹄山藥粥都是不錯的選擇。運動要注意慢,避免過度勞累傷身。

寒露節氣的傳統民俗與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