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種糧大戶馬芳華:「只要肯干,土裡總能刨出『金子』來」

浦城种粮大户马芳华:“只要肯干,土里总能刨出‘金子’来”

浦城种粮大户马芳华:“只要肯干,土里总能刨出‘金子’来”

“這株水稻單株有22支穗,每穗有283粒,算是高產的啦!今年預計收成可以達到320萬元左右。”

近日,在浦城縣臨江鎮種糧大戶馬芳華的稻田裡,他一邊查看待收割的水稻生長情況,一邊樂呵呵地盤算著今年的收成。就在三年前,誰也不相信那個成天穿著皮鞋,開著轎車的“馬總”真能變成眼前這挽著褲腿、穿著拖鞋、滿身泥土的地道農民,腳踏實地紮根在流轉來的1800多畝土地上,把種好糧當成一份值得努力奮鬥的事業。

浦城种粮大户马芳华:“只要肯干,土里总能刨出‘金子’来”

馬芳華在田間數穗

“選擇當農民,等於把錢埋在土裡,每次看到收成的時候都特別開心!”馬芳華說,2016年以前,他和種糧基本不沾邊,可以算是個“農盲”。

那時,從事園林綠化工程的馬芳華面臨著丹桂市場走向低迷、工程款難結的困境,於是準備轉型另謀出路。

“原本準備把培育丹桂苗木流轉來的200畝田騰出來還給農戶,可是他們擔心土裡根系殘留太多影響種糧,要求我復耕一年後再還給他們。”馬芳華說,沒辦法,那就學種田吧,浦城大米在福州等地一直很受歡迎,既然已經要種200多畝地,何不多租些田來種?只要肯幹,土裡總能刨出“金子”來。

浦城种粮大户马芳华:“只要肯干,土里总能刨出‘金子’来”

查看長勢

說幹就幹

2017年春節假期一過,他便來到了臨江鎮三農服務中心瞭解土地流轉及再生稻項目。

“農村很多都是些上了年紀的人少量種點糧食自給自足,像他這樣主動提出要大面積種植的人很少了。”臨江鎮三農服務中心主任潘日明說,如果有個能手能帶頭科學種田,更能保證糧食的穩定。

當年,由於來不及種再生稻,馬芳華在潘日明的指導下種起了單季稻,通過實施標準化種植,嚴格控制有機肥、複合肥等施用比例,嚐到了畝賺一兩百元的甜頭,也讓他更加堅定了繼續種糧的決心,今年,他的1800多畝水稻成為了我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之一。

浦城种粮大户马芳华:“只要肯干,土里总能刨出‘金子’来”

收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馬芳華種糧不僅在數量上下功夫,更在質量上做文章。當天,在他的萬鑫農機專業合作社烘乾房內,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安裝提升機。今年,馬芳華投資近200萬元引進8臺技術水平領先的稻穀烘乾機並建設烘乾房。據介紹,該套設備採用水磨除塵技術,通過電腦控溫,利用蒸汽烘乾,將大米水分嚴格控制在13.5%的國家標準,既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浦城大米的原始口感,也解決了人工晾曬效率低且晾曬不均勻等問題。

“這些大傢伙一天能烘乾140噸大米,而且烘乾一批只要14個小時。”馬芳華說,明年一月,他還準備建設年可育秧10萬盤的育秧大棚,為培苗做好準備。

此外,他還投入了70餘萬元購置高速插秧機、大型旋耕機、收割機,推動全程機械化服務,並帶動農民合作經營,增收創收。

浦城种粮大户马芳华:“只要肯干,土里总能刨出‘金子’来”

裝車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從對農業知之甚少的“農盲”到成為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農忙”,離不開馬芳華刨根問底的韌性。為什麼機插秧齡要比手插秧齡早十天?為什麼種子要進行暗化處理?防蟲網和地膜相比有哪些優越性?只要一遇到問題,馬芳華立即向高級農藝師潘日明請教。

“打從種糧以後,他就像變了個人一樣,肯學肯鑽,看到他對種好優質稻的決心,他的妻子也從最初的反對變為全力支持。”潘日明笑著說。

浦城种粮大户马芳华:“只要肯干,土里总能刨出‘金子’来”

工人正在安裝提升機

“現在國家政策好,對農民發展糧食種植有農業支持保護補貼、糧食產能區項目補貼。我就想踏踏實實種好優質稻,帶動周邊農民推廣種植再生稻,為打響浦城大米的綠色品牌出一份綿薄之力。”馬芳華說,秋收之後,他又將為如何打開糧食銷路忙碌起來……

浦城种粮大户马芳华:“只要肯干,土里总能刨出‘金子’来”

(邱春靜 柳志勇)

往期回顧

浦城种粮大户马芳华:“只要肯干,土里总能刨出‘金子’来”浦城种粮大户马芳华:“只要肯干,土里总能刨出‘金子’来”

制 作: 中 共 浦 城 縣 委 宣 傳 部

策 劃:王樹瑜

值班主任:吳勇君

編 輯:練軍強 劉莉輝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浦城种粮大户马芳华:“只要肯干,土里总能刨出‘金子’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