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孩子,他就总是怼你,怎么办?

孩子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不再什么都遵循父母的意见,嘴上答应好好的,可实际做起来经常不是那么回事。其中有一部分孩子,会跟父母对着干,你一说他,他比你脾气还大。比如假期要结束了,你要帮孩子检查作业,孩子就直接怼你:“我为什么非要给你检查?我自己检查就行了,不用你管”。这时,估计哪个家长都会火冒三丈, 接下来火爆三连:“作业都检查了吗?都对吗?考试的时候总是错那么多,就是平时不上心啊,还好意思跟我吼?!!”。

一说孩子,他就总是怼你,怎么办?

为什么一说孩子的时候,他就要怼回来?

孩子三四年级开始,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开始有掌控自己行为的需求;而这个时候,孩子大多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需要父母的引导和监督。

在这个有自主性的需求,又不能完全独立做好事情的时候,也是对父母的智慧比较有挑战的时候。一方面,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还要做好引领者和权威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要看到他情感下隐藏的需求。如果你内心不允许孩子跟你有脾气,一味对他情绪进行火力压制,看不到他情绪下的需求,这样的行为促使孩子对你有火气。

如何智慧地引导孩子?

从长远来看,孩子有自主意识是好事,这种需求需要被保护,但是行为不能放纵。引导的好,孩子将来会有很强的自我驱动和自我管理能力。

一、温和地映射情感和需求

当孩子情绪不好,并且对你发火时,我们要看到他的情感,并且看到他情感下隐藏的需求。千万不要急于让孩子按照你的指令行事,一定要先把这些情感和需求明确地讲出来,要像镜子一样映射给孩子,让他大脑中掌管理智的部分能够清楚地看到,这样才能起到引领的作用。

一说孩子,他就总是怼你,怎么办?

可以和孩子这样说:“我看到你很生气,你不想让我检查你的作业,你想全部自己来负责,这个很好”。孩子这样就能意识到自己生气了,自己生气的原因是他想要自己检查作业,这个是他情绪下隐藏的需求。通过对孩子的情感的映射,让他自己能够看到自己的需求,这对发展孩子发现、表达自己的需求,管理自己行为的能力,十分重要。同时,这样做也会让孩子觉得你是了解他的需求的,这是接下来共同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二、坚定地明确界限

接下来,我们要把界限明确的告诉给孩子:“你那么大声地对我吼,我觉得很不舒服,很不被尊重。下次你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前,我请你先想一想,想好怎么说。我希望你能够用尊重的语气说话。我希望我们能够彼此尊重,照顾对方感受。”这就是作为家庭权威者的要求:我不允许你对我大声吼,以后你要先想好怎么表达你的想法。我不允许吼的行为,这就是界限。

一说孩子,他就总是怼你,怎么办?

*避免贬损孩子

很多家长不太会正面表达要求和界限,而是习惯通过指责、抱怨,或者负面的影响来间接说明,这样是不可取的。比如对孩子说:“你和我说话这么没礼貌,别人会笑话你,你知不知道?”这样的指责和贬损会影响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我形象,让孩子将事情的标准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上,这对孩子形成积极阳光的心态非常不利。

如果要让孩子看到这些负面的后果,也要在平时看到类似的事情的时候说,比如平时在外面看到别的孩子在对父母吼,这时可以借机对孩子说一句:“这个孩子教养不好,怎么这样对父母讲话?”,这样做就足够了。这个时候孩子没有直接面对指责,内在没有阻抗,容易理解和接受什么是正确的“三观”。

三、解决问题,约定规则

上面的两个方面做好了,就可以就事论事来解决问题了。比如作业到底谁来检查的问题。明天就要上学了,孩子这时不肯让你检查作业,你心里肯定就会没底,再晚一点才发现有作业没做完的话,就可能要补到半夜才能做完。那么,这时就要跟孩子明确地说:“你想要自己检查作业很好,我也很支持你这样的想法和愿望。但是之前我们没有约定好谁来检查作业,怎么检查作业的问题,所以今天是个紧急措施,为了保证你能早点睡觉,今天必须由我来检查。我知道了你想自己检查作业的想法,那明天放学回来,我们再来讨论一下,看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把作业这个事做好,讨论确定好方法后,我也就能放心,让你自己管理自己的作业问题。”

一说孩子,他就总是怼你,怎么办?

这个过程要的是权威而不是专制。专制是忽视情绪和需求,通过指令限定行为;而权威是基于尊重和自主,通过界限和规则达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