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英雄的落日,身爲會津藩士的女眷,在榮譽面前肉身算不了什麼

中野竹子是會津藩士中野忠順之女。中野忠順雖是會津人氏,但一直在江戶的會津藩藩邸中效力。所以,中野忠順的兩個女兒竹子和優子都是自小生長在江戶,從未回過自己的故鄉。中野竹子自小聰明,5歲就能背誦繁難的和歌集百人一首,被視為天生的才女。她7歲那年開始跟隨會津藩的武道指南赤崗大助學習薙刀,天性聰穎的她幾年之後便盡得薙刀精髓,被任命為赤崗大助道場的教師。  赤崗大助十分喜愛這位機敏聰慧的少女,但是,他被任命為大阪的御藏奉行,不得不和她分離。赤崗大助在赴任之前,懇求中野忠順將女兒竹子許給他做養女。中野忠順見他其志甚誠,便答應下來。赤崗大助便帶著17歲的中野竹子去了大阪。

日本英雄的落日,身為會津藩士的女眷,在榮譽面前肉身算不了什麼

在大阪呆了一段時間後,赤崗大助想將中野竹子許配給自己的養子。中野竹子嚴詞拒絕,她義正言辭地說,現在會津藩處於危難之境,不是考慮婚姻問題的時候。為了表示自己的堅決,中野竹子還解除了和赤崗大助的養父女關係,一個人回到了江戶的家中。那時候的江戶,正是風聲鶴唳之時。看見倒幕氣氛在全國範圍高漲,精明的15代將軍德川慶喜為了避免與薩摩藩和長州藩正面衝突,搶先表示了“大政奉還”的意向。德川慶喜帶領幕府軍隊上洛後,不忿薩長藩驕橫的幕府軍與薩摩藩、長州藩藩兵之間發生了衝突,慶應四年(1868年)1月3日,鳥羽伏見之戰勃發。見幕府軍不敵,將軍慶喜帶著數名隨從,沿海路回到了江戶城。其中一名隨從便是會津藩主松平容保。  松平容保是幕末的風雲人物。文久二年(1862)年,他不顧國家老西鄉賴母堅決反對,就任了京都守護職,全權負責京都的治安。受他直接約束的新選組,刀下有著不計其數的攘夷志士的亡魂。在幕府士兵人數佔優勢的情況下,將軍慶喜卻不戰而逃,這位以強硬著稱的會津藩主很是不以為然。  1月12日,將軍慶喜到達江戶城,仍然維持著對新政府的恭順姿態。但是,松平容保開始默不作聲地改革會津藩內的軍制,整理軍備,為可能即將到來的戰鬥做準備。沒過多久,新政府發出號令,將軍慶喜被定為朝敵,是新政府軍即將要討伐的對象。松平容保表示要保衛江戶幕府到底,但在2月10日,已下定了投降之心的將軍慶喜撤除了松平容保的所有職務,松平容保23日啟程返回自己的封國會津藩。主君松平容保迴歸,江戶藩邸中的家臣們自然隨主君返回。中野忠順帶著正室孝子,女兒竹子和優子返回了闊別多年的會津故鄉。中野忠順半生都居住在江戶城,在會津並無居所。匆忙回返,只有借住在親戚的書院裡。過慣了江戶城閒適生活的中野一家,在書院裡住得很不適應。最令中野家女眷困擾的是,會津的一般家庭沒有浴室,洗澡都得去公眾浴室,也就是所謂的錢湯。中野竹子素來愛潔淨,她勉強去了一次錢湯,卻發現會津的錢湯是男女混浴。

日本英雄的落日,身為會津藩士的女眷,在榮譽面前肉身算不了什麼

實在適應不了錢湯的中野竹子只好日日在家中燒水,裝到水盆裡,然後用毛巾沾溼了擦身。附近的少年們看中野竹子年輕貌美,便起了不軌之心。他們想偷看中野竹子洗澡,便將中野家的窗戶紙弄破一個小洞,趴在上面窺探。中野竹子發現有人偷窺,也沒有大驚失色。她迅速穿上衣服,拿起薙刀走出門,悄悄走到少年們身邊,一言不發,舉刀欲砍。男子們正聚精會神地向屋內看,突然發現一把雪亮的刀朝自己砍來,嚇得四散逃命。中野竹子緊追不捨,眼看就要把這些少年斃於刀下。少年們的父母匆匆趕來,跪在地下謝罪,請中野竹子饒過孩子一命。中野竹子手舉薙刀,一字一頓地說:“若有下次,必不相饒。”從此之後,再無人敢對中野家的女眷有一絲一毫的無禮。松平容保回到會津藩後,雖然積極進行著抗戰準備,但還保持著恭順的態度,希望能免於一戰。閏4月11日,東北14藩的重臣在仙台藩的白石城(現宮城縣白石市)召開會議,經過會津藩松平容保的同意,會津藩的鄰國米澤藩和仙台藩給當時設在仙台的新政府奧羽鎮撫總督府遞交了《會津藩救濟嘆願書》,希望新政府能從輕發落會津藩,以免戰火燃起,以致生靈塗炭。但是,奧羽鎮撫總督府中的參謀世良修藏出身長州,素來厭惡會津藩。他不僅對嘆願書視若無睹,更催促東北諸藩一起討伐會津。東北諸藩同氣連枝,力圖避免戰爭,但看見世良修藏的態度驕橫無禮,連仙台藩士也怒不可遏。世良修藏與仙台藩的關係逐漸惡化,終於被10數名仙台藩士亂刀砍殺。會津軍隊隨後佔領了奧州的要衝白河城,也拉開了會津戰爭的序幕。  會津藩兵們雖然英勇,但還遵循著過時的長沼流兵法,武器還是老舊的弓、槍、老式火槍,而新政府軍配備的都是最新的武器。武器裝備的懸殊太大,會津藩兵只有冒著槍林彈雨衝入敵陣,與敵人進行近身肉搏戰。這種戰法傷亡巨大,會津藩兵只能步步後退。新政府軍步步緊逼,轉眼已到了兵臨城下的危急時刻。明治元年(1868年)8月23日,會津藩若松城下響起了“敵人接近”的警鐘。城下的會津藩百姓根本沒想到新政府軍的進軍速度會如此迅捷,彷彿突然之間,新政府軍的阿姆斯特朗炮的炮擊聲就已經傳入耳中。清晨的若松城下,警鐘聲、炮聲、攪成一片。會津藩士大都跟隨藩主在戰場,留在若松城下的都是妻兒老小。這些藩士的家眷們匆忙收拾行李,準備進城暫避。一部分人幸運地進了城,但很多人趕到之時城門已經關閉。想到敵軍已經近在眼前,很多藩士女眷們選擇了自我了斷。她們返回家中,親手在家中點火,然後抱著孩子一同死去。8月23日一天,若松城下自盡的女眷共計有230餘名。  但是,中野忠順家中的妻女沒有入城,也沒有自盡,她們選擇了反抗。

日本英雄的落日,身為會津藩士的女眷,在榮譽面前肉身算不了什麼

中野竹子在回到會津之後,便和會津藩家臣的20多名女眷組成了一個隊伍,準備在危難時刻前去保護藩主松平容保的姐姐照姬。聽到警鐘響起,中野家的女眷明白,已經到了她們行動的時候。母親中野孝子帶著兩個女兒,匆匆剪短了頭髮,換上男子的服裝,繫上綁腿,帶上武器,奔出了家門。在半路上,她們遇到了依田菊子等同伴,決定一起去照姬的御殿保護。  當時的若松城下一片混亂,她們聽說照姬正在城下12公里處的坂下,便騎馬趕到了坂下。等她們到坂下時,才發現照姬已經撤入了城內,她們撲了個空。既然要保護的照姬已經轉移到了安全地帶,她們沒了任務,變得一身輕鬆。她們找到在城下守衛的會津軍隊,表示要從軍,一起保衛若松城。會津家老萱野權兵衛看見男裝打扮的一行人,一臉的不可思議。他溫顏說:“讓婦女參戰,是會津男兒的恥辱。”隨後勸她們趕緊去安全地帶躲避。中野竹子一臉堅毅,她拉住萱野權兵衛說:“如果不許我們從軍,我們即刻死在這裡”。萱野權兵衛見她們其志甚誠,便搖了搖頭,將她們編入了古屋左衛門所率領的衝鋒隊中。

日本英雄的落日,身為會津藩士的女眷,在榮譽面前肉身算不了什麼

跟隨中野竹子從軍的女性大約有20餘人,她們全部剪短了頭髮,著男裝。她們在戰場上英勇奮戰,與男子毫無差別,後世將她們稱為“會津娘子軍”。  8月25日,衝鋒隊在若松城下的淚橋與新政府軍遭遇。新政府軍向他們進行了密集的射擊,沒有新裝備的衝鋒隊陷入了苦戰。  因為敵軍炮火猛烈,隊士們只有匍匐前進,等接近敵人之後,再進行近身肉搏戰。中野竹子和平田小蝶是娘子軍中的頭領,她們立在隊伍的前列,舞著薙刀,與敵人英勇地交戰。新政府軍發現衝鋒隊中居然有年輕女性,頓時起了將她們活捉之心。不曾想到衝鋒隊中的女性並非弱質女流,幾名躍躍欲試的新政府軍士接連被薙刀砍倒。新政府軍士大怒,匆忙地舉起槍,對準衝鋒隊進行了密集射擊。一顆子彈擊中了中野竹子的胸口,她應聲倒地,但仍攥住薙刀不放。妹妹中野優子見姐姐受傷,趕過來救護。中野竹子輕聲說:“把我的頭砍下來吧,不想落在敵人手裡。”中野優子看見姐姐命在頃刻,滿臉是淚。但姐姐既然如此囑咐,自己不得不從命。中野竹子閉上了眼睛,妹妹優子用力揮刀砍下,但她情緒激動,一刀沒能斬斷。衝鋒隊要撤退了,中野優子只好含淚離開,沒能完成姐姐最後的要求,中野優子一路流淚不止。

日本英雄的落日,身為會津藩士的女眷,在榮譽面前肉身算不了什麼

正在中野優子傷心欲絕的時候,衝鋒隊的一名士兵從後面趕來,遞給中野優子一個包裹,還有一把薙刀。包裹里正是中野竹子的首級,而薙刀也是中野竹子的兵器。  原來他看見中野優子沒能砍下首級,便在她離開後,冒著被新政府軍包圍的危險,幫她完成了心願。  中野竹子的薙刀上綁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自己的辭世句:“血肉之軀易朽,武士之心長存。”她在出戰前已存了必死之心,所以會把辭世句綁在武器之上。  中野竹子享年18歲。與中野竹子一家不同的是,國家老西鄉賴母的女眷用另一種方式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其實,在會津戰役剛剛打響時,西鄉家中的女眷已經商量好了落城時的對策。8月23日的警鐘響起,西鄉賴母的正室西鄉千惠子立刻進入婆婆律子和祖母的房間,恭敬地說:“最後的時刻到了。”律子和祖母隨後在房間內自盡。  千惠子將自己2歲的女兒季子抱出,把4歲的女兒常盤和8歲的女兒田鶴子叫到身邊。西鄉賴母的兩個妹妹,26歲的眉壽子和23歲的由布子也來到大廳。西鄉千惠子輕輕地拉過田鶴子,一刀刺中她的胸口。常盤嚇得大哭,千惠子將她抱在懷裡,溫言安慰,隨後也舉刀輕輕刺下。千惠子雙眼含著淚水,刺中季子之後,又將短刀插進自己的咽喉。  眉壽子和由布子也相繼舉刀自殺。借住在西鄉家的親戚小森一貫家人5口,西鄉鐵之助家的女眷也全部自盡,共計21人。

日本英雄的落日,身為會津藩士的女眷,在榮譽面前肉身算不了什麼

城破之時,新政府軍中的土佐軍隊最先進入西鄉賴母的宅邸,他們發現整個宅邸像死一樣寂靜。土佐軍官一路尋找,進到內宅時,發現大廳裡滿是血跡,屍首狼藉,只有一個女孩尚未斷氣,那是最後自盡的由布子。由布子已到了彌留之際,她輕輕問道:“是敵軍還是友軍?”土佐軍官心生憐憫,溫柔地說:“友軍前來援助。”由布子輕輕地微笑了一下,掙扎著從懷中取出一把短刀,對他說:“請幫我介錯。”土佐軍官介錯後立刻離開,他不忍再停留在滿是血腥的宅中。很多年後,他還記得那把短刀的刀柄上刻著西鄉家的九曜紋章。這些死在會津若松城之戰中的女子,可能並不會覺得自己崇高偉大。在她們的心中,自己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身為會津藩士的女眷,理應維持家族的榮譽,在榮譽面前,區區肉身又算得了什麼?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很難理解離亂人的心情。我們不能妄自評論她們的做法是對是錯。我們只願,在這世上再無戰亂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