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将此国视为“眼中钉”,一直欲发动颜色革命,均被其迎头击溃

白俄罗斯面积约20多万平方千米,在前苏联国家中并不算是小国,它北连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西接波兰,南邻乌克兰,东邻俄罗斯,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重要门户。苏联解体后,舒什克维奇担任白俄国家元首期间,完全倒向西方,实施所谓的自由体制和民主政治,结果给国内经济带来混乱。1994年白俄确立总统制后,卢卡申科当选为首任总统,决定不再走西方国家路线,从而一举扭转了之前的混乱局面。

西方将此国视为“眼中钉”,一直欲发动颜色革命,均被其迎头击溃

在白俄罗斯,卢卡申科没有再大搞私有化,实行的是以社会为指导的市场经济,以国有大企业为主体、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同时坚持保留苏联时期的免费医疗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因此在老百姓中威望很高。在此后五次总统选举中,卢卡申科一直获得连任,成为目前白俄唯一的总统。虽然他当选总统是民众选择,但是却受到西方排斥,被西方称为是“欧洲最后一个独裁者”。

一直以来,欧盟对卢卡申科政权不但不予承认,而且极尽可能地想要颠覆它。美国也把白俄罗斯列为“暴政前哨”国家。为了推翻卢卡申科政权,西方国家通过扶持反对派、资助抗议游行等方式,不断给白俄罗斯制造麻烦。欧洲每年都会颁布一个萨哈罗夫奖,以奖励为所谓的人权事业做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此奖曾数次授予了反对卢卡申科的白俄罗斯个人或组织。

西方将此国视为“眼中钉”,一直欲发动颜色革命,均被其迎头击溃

2003年底,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策划下,格鲁吉亚首先爆发了颜色革命,亲西方派夺取了国家政权,此后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也先后发生颜色革命。为了颠覆卢卡申科政权,西方国家加快脚步,妄图在白俄罗斯也发动颜色革命。2006白俄罗斯总统大选期间,西方媒体出现大量预测白俄会发生颜色革命的报道,甚至连是什么颜色都想好了,称白俄罗斯颜色革命的标记是“蓝色”,是“牛仔服的蓝色”。

当年,卢卡申科第三次高票当选为总统后,反对派数百名支持者聚集在首都明斯克“十月”广场上,企图仿效乌克兰发动“橙色革命”,由于失去民意支持,警方发动突然袭击,毫不客气地摧毁了他们的计划。2010年12月,卢卡申科第四次当选总统后,国内举行了一个3万人的反对游行,也很快被当局迎头击溃。事后经过调查,这次游行主要是由欧洲一些组织资助。

西方将此国视为“眼中钉”,一直欲发动颜色革命,均被其迎头击溃

面对咄咄逼人的颜色革命,卢卡申科深知一个浅显的道理:选民衡量政权好坏的重要标准,是看它是否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卢卡申科主政以来,白俄罗斯是独联体国家中经济增速最高的国家之一,工资和退休金也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赢得了大多数选民衷心拥护。西方国家在经历数次失败后,也已感到在白俄罗斯发动颜色革命“力不从心”……

西方将此国视为“眼中钉”,一直欲发动颜色革命,均被其迎头击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