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徐志摩的人品?

妞爸_Shanghai


毫无疑问徐志摩是个极品男人,他满身的才气皆是透露着不俗,没有那种酸酸的秀才气息。再加上徐志摩家世好,又留过洋,可以说是备受当时女性的青睐。如此有魅力的男人,当然桃花也是少不了的。这样的极品男人当然不会对平凡的女人产生兴趣,对他有着感情纠葛的,都是民国时期有名的才女。林徽因,张幼仪和陆小曼这三个女子,都有着让男人神魂颠倒的才华和美貌。要评判一个人人品的好与坏,并不能妄下结论。一个人在对待友情爱情和亲情上,如果能够把握合理的尺寸,总体来说人品还算是可以的。徐志摩这个人在对待感情问题上就有些失了分寸了。首先咱们先来看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情感纠葛是怎样的。

16岁时的林徽因,还是个甜美的少女呢,她对异性的吸引力非常的大。徐志摩一见到她,立马就对她一见钟情了。林徽因集美貌和才气于一身,徐志摩喜欢上她当然是合理的。但是当时的林徽因与梁思成已有暧昧产生,双方的家人都乐于促成这桩婚事。再加上徐志摩与梁思成又是朋友,自古以来朋友之妻就不可夺。在这件事上徐志摩确实失了分寸 。后来他又勾搭上陆小曼,当时的陆小曼与王赓还维持着夫妻关系,徐志摩都没有避讳。这就很过分了,这从道德观上来看已经是有些缺德的行为了。

在他奋力追求林徽因的时候,他曾经还伤害过自己的结发妻子张幼仪,当时的张幼仪还怀着徐志摩的孩子。令人可恨的是为了能够顺理成章地赢得美人的芳心,在妻子有孕期间,一直逼迫她签订离婚协议。纵使他满身才华,但他在爱情这方面确实有些鲁莽和出格。可是爱情本就是令人盲目的和自私的,再加上我们并不是当事人,对于他们的爱恨纠葛,我们也不方便做出评判。虽然徐志摩在感情这方面的人品不太行,但他在对待友情这方面,还是挺可以的。

想必大家对沈从文这个人并不陌生,他算得上是个翩翩君子了。这个人与徐志摩的友情非常深厚,在徐志摩死去的多年以后,如果有人在他面前提起这位故友,他总是潸然泪下。由此可见沈从文和徐志摩两人的友情并不短浅。对于徐志摩有个公认的说法,那就是他是人人的朋友。要想当得起人人的朋友这个说法,首先本人必须要够有义气,没有义气的人是交不了真心朋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徐志摩在爱情观方面确实有些偏激,属性还留有些理性。从林徽因拒绝了徐志摩的追求,她选择与梁思成结成姻缘后,徐志摩也并没有苦苦不放一事中可以看出,他还存有理性。徐志摩在对待朋友方面又是真诚而又交心的。所以总体上,他人品还可以。虽然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对他有很多偏见,认为他是个对待感情不忠的负心汉,典型渣男的代表,但在而为人处世上,徐志摩还算过得去。


历史课课代表


徐志摩飞机失事过世第六天,冰心写信给梁实秋说:“利用聪明,在一场不人道不光明的行为之下,仍得到社会一班人欢迎的人,得到一个归宿了!”

言外之意是:坏人徐志摩,终于得了报应了。徐志摩尸骨未寒,冰心就说出这样的话,说来确实有些过分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冰心所说,却也的确是事实。

对于徐志摩,他的老师梁启超在徐、陆二人婚礼上是这样评价的: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急躁,所以在学问上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致使离婚再娶,以后务要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概括起来,梁启超认为:徐志摩为人轻浮、滥情!现实中的徐志摩确实也是这样的存在。

不管徐志摩的诗歌有多美,他在为人处事,尤其在感情处理上,是尽显渣男本质的。

首先,两次夺朋友妻。

第一次是徐志摩看上林徽因时。这时候的林徽因年仅16岁,徐志摩在明知:老师梁启超儿子梁思成对林徽因有好感的情况下,不顾自己已婚、不顾老师和朋友丝毫,毅然对林徽因展开了猛烈追求。


林徽因

这期间,梁启超为了劝徐志摩回归自己家庭曾亲笔写信劝徐志摩,但徐志摩却丝毫不为所动,反而变本加厉并在信中说: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

回信毕,眼见林徽因要回国了,他还加快了逼孕妻离婚的脚步。

第二次,就是徐志摩看上陆小曼时。徐志摩与王赓是同学,也是好友。而陆小曼则是王赓的妻子,也正因为两人是好友的缘故,王赓才会在自己忙时请徐志摩帮忙照顾妻子。而徐志摩,见陆小曼美丽聪慧,很快就起了色心。相比内向老实的王赓,温柔多情善谈的徐志摩自然更得陆小曼的心。很快,两人陷入热恋。

至于两人一起时,是否想过王赓,就不得而知了。只知道结局是,为了嫁给徐志摩,陆小曼偷偷打掉了和王赓的孩子。而王赓,因遭遇妻子和好友背叛,加之失去孩子的痛,此后终生未再婚恋。
陆小曼与王赓

其次,妻子怀孕月子时,逼迫妻子离婚

“你快签字,我等不了了,林徽因要回国了!”这是徐志摩逼迫妻子张幼仪签署离婚协议时喊出的话。此时的张幼仪,刚刚生下他们的儿子彼得,尚在月子里。

当徐志摩追到德国,带着金岳霖等证人急不可耐地逼张幼仪签《离婚协议》时,张幼仪才真正看清徐志摩的真面目。
徐志摩

但此时,为时已晚!

对父母、老师忤逆不尊重

老师,我说的自然是梁启超了。抢老师儿子的女人,对老师自然是全无顾忌的。对老师如此,徐志摩在父母面前又是怎样呢?

徐志摩为了离婚,不惜与反对自己离婚的父母决裂。婚后,为了跟父母要钱供养妻子,他又数次与父母闹翻,最后生生逼得父母与其决裂。

感情上朝秦暮楚

这就更不用多说了,可以说如果不是徐志摩在婚后依旧与林徽因藕断丝连,他压根儿就不会飞机失事。

要知道,徐志摩最后坐飞机,仅仅是为了去看林徽因的演讲,顺便看看林徽因。
林徽因

可叹,宿命一般地,飞机因大雾失事了,徐志摩年仅34岁的生命也因此葬送了。

再回过头看冰心的评论,不得不说,冰心的话虽然过分了些,但终究是事实。

可叹自以为情圣的徐志摩,还曾调侃一般对冰心说:“我的心肝五脏都坏了,要到你那个圣洁的地方去忏悔!”



记者李满


民国时期的诗人,徐志摩是一个典型的存在,从文学上来说,他是一个凭借诗歌让无数少男少女都齐心喜欢的诗人,他的诗精巧雅致,就现代诗来说,他的诗达到了让人陶醉和膜拜的高度,如今在诗歌刊物上读的诗,已经读不出那种兴趣和感动了,遑论膜拜。

叶公超认为“胡适之跟徐志摩完全是两种人。适之自然淳厚、冷静幽默,志摩却是风趣爽快,全然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性格。”胡适的《追悼志摩》一文引用叶公超评价徐志摩的另一些话,说徐志摩真正领略到了人生的趣味,短暂的一生都“在这永不能达到理想的追求中”,“是爱一切生活的人”,“他对于任何人,任何事从未有过绝对的怨恨,甚至无意中都没有表示过一些憎嫉的神气。他那本性的纯真似乎总不容他去追究人家的罪恶。”这就是时人公论了。

说徐志摩人品不怎么样的原因主要是他跟几位女人,就是林徽因、陆小曼、张幼仪之间的爱恋纠结,这就是后人们争议的花心事迹了,他真正对不起的大概只有发妻,然而那个时代由旧入新的文人们停妻再娶已是厚道,左拥右抱又何尝少,连胡适这样的人还不是托付老情人照顾小情人……徐志摩起码结束过去再追求未来,贯彻新婚姻法了吧。

“新月社”最可见徐的为人,他是社会活动家,不至于乐善好施,但没有他奔走呼号拉场面,又何来“新月社”网络英才奖掖后进呢?志摩一死,新月社归与沉寂,新月派分崩离析。

徐志摩在私生活上,却表现不堪,一生之中,有一个最大的污点,这个污点伤害了一个女人,毁掉了两个孩子。接下来,笔者就和大家聊聊徐志摩的人生污点。当然,有污点不代表他不伟大,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也。

总结来看,徐志摩伤害的人主要是三个,一个女人两个小孩。

受伤最大的女人是张幼仪,后来此女建有中国第一个女子银行,创办了云裳服装公司,性格非常坚韧。

徐志摩的二儿子,不能说他在就一定不会病死,但他在或许改变一些命运。

王庚的孩子,陆小曼当时已经怀孕,因为徐志摩的介入,导致陆小曼最终打掉了孩子。

徐陆成婚后,由于徐家都看不惯自己儿子,断了金钱,但陆小曼大手大脚花惯了,于是徐志摩经常要打几份工养家。

1931年11月19日,林徽因在北京为外国使者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坐飞机给她捧场,结果因飞机失事罹难。






纳兰自强


写一段他和前妻张幼仪之间的事情,至于人品如何,题主自己判断吧。


1921年,分别两年的张幼仪只身远赴欧洲,寻找她在英国留学的丈夫。期待中温暖地重逢相聚都不曾出现,徐志摩对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冷漠,甚至是残忍。可笑的是,即便是这般的冷漠,这个虚伪的男人依然让张幼仪怀上了孩子。可这个孩子,也并没能挽救他们的婚姻。徐志摩就这么不声不响的,消失在张幼仪的生活中了。

一、异国他乡,独自生子

远在英国,幼仪举目无亲,好在二哥张君励当时正在巴黎。幼仪给二哥写了一封信求助,在信里把近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二哥。寄完信后,幼仪回到家独自坐着,徐志摩走后,她第一次流泪。

几天后,二哥的回信就了。上面写着:要幼仪前去投奔。

幼仪几乎天天害喜,张君励根本不知道怎么照顾孕妇,再加上自己学业繁重,就把妹妹送到巴黎的乡下,托朋友刘文岛的夫人代为照顾。刘文岛与二哥和梁启超共同参加了巴黎和会,是好友,与徐志摩也是好友。

刘文岛

张幼仪觉得可笑,刘文岛是因为二哥和徐志摩的关系,才照顾她的。可是他哪里知道,徐志摩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呢?

二哥和刘文岛夫妇吃过饭后就离开了。看着二哥离开的背影,幼仪内心又凄凉又无助?正是在刘文岛家里这段时间,幼仪的内心经过了“沧海桑田”的变化。这是她一生中唯一一次独自理性地思考,自己应该做个拥有自我的人,而不是谁的附庸。

刘若英饰演的张幼仪

5个月以后,眼看分娩在即,幼仪的七弟将她带到了德国生产。志摩的次子出生了,取名德生,小名彼得。

志摩次子徐德生

医生告诉她,是个男孩。幼仪有些失望,她希望是个女孩,和她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而不是徐志摩的翻版。从这里看出,她对徐志摩已经很排斥了,甚至对徐志摩的为人甚为不悦。

在德国医院生孩子,没有家人的陪伴。自始至终她都没有说一句话,德国妇产医生说,她是他们见过的最勇敢的产妇。只有幼仪知道,这份勇敢浸透着血与泪。

二、生下二胎,收到志摩离婚信

从待产到生子,徐志摩杳无音讯。倒是她生完孩子后,徐志摩神奇般的来信了。幼仪满心欢喜,谁知展信一看,她的心又跌进了冰窖。信上明明白白写着: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

更令人绝望的是,关于次子,志摩提都没提。

信是徐志摩的朋友送来的,张幼仪知道徐志摩就跟她在同一座城市中,但他却没去看望过幼仪和小儿子。他在信中写满了无爱婚姻的痛苦,写着什么奋斗、自由、幸福之类冠冕堂皇的话,而其实,他是为了林徽因。林徽因马上就要回国了,所以他急着跟幼仪离婚,好去追寻林徽因的脚步。

林徽因和徐志摩(剧照)

早在硖石老家的时候,徐志摩就放言离婚,要做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可是,当时他没有。而现在他提出离婚,根本谈不上什么壮举,因为他纯粹是婚外精神出轨了。

绝望中的幼仪,第二天就去见了志摩。半年未见,志摩看上起很活泼,精神很好。他早就拟好了离婚协议,并邀请金岳霖作为离婚见证人。他原本以为张幼仪不肯签字,没想到她爽快地签了字,他们的婚姻就这样结束了。15岁结婚,22岁离婚,张幼仪年纪轻轻就历尽了悲欢冷暖。

金岳霖

张幼仪有她自身的魅力,既有女性温婉的气质,也有男子的气概。常说,名如其人。幼仪之名,“幼”有善良之意,“仪”有端庄之意。她晚年回忆道:不知道是不是名字的缘故,她在娘家和婆家总是努力做到进退得体,结果却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她在娘家和婆家的生活,是不尽如人意的。

张幼仪童年时期受过儒家思想的教育,懂得三纲、五尊(天、地、君、亲、师)的道理。志摩爱上了老师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的未婚妻。放在今天,这完全属于挖墙脚的不道德行为。对此张幼仪认为,丈夫的做法简直辱没了“五尊”里的“师”。

幼仪给儿子取名“德生”,其实这应该是在给自己取名。德国一行,是她人生的分水岭,来德国前,她是张家的女儿,是徐家的儿媳,是徐志摩的保姆,总之,她充当了太多别人需要的角色,就是没有做自己;来德国后,她不再是谁需要的角色,她有了另一个全新的身份,她是张幼仪!

离了婚,徐志摩才说要去看看新生的儿子,他很高兴,可是却止口不提如何抚养儿子的事儿。

三、幼仪母子抵不过爱情二字

梁启超对学生徐志摩任性的处事方式很不赞同。他说:“万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乐。”然而人性就是如此,以凡人之心难修圣人之思,人们总在自己快乐时,忽略掉带给他人的“无量之苦痛”。

梁启超

徐志摩给梁启超回信,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说的多么率性而为,如果所有的行为将冠之以自由和率直,那么伦理和道德将变得毫无意义。

离婚以后,徐志摩还特地写了首诗送给张幼仪以作纪念:《笑解烦恼结》。“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他要去继续寻访他的灵魂伴侣,而张幼仪却还没有想好,如何度过劫后余生,她想到了死。好在有兄长的支持,还有公公徐申如的物质支持,她很快就调整了人生的方向。跟徐志摩结婚,她放弃了自我,一心想做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离婚以后,她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未来,这一年,她只有25岁。

张幼仪剧照

她带着儿子在德国留学,虽然有家人的帮助,但是孤儿寡母漂泊海外的生活,又有多少人能够感同身受呢?她过得异常艰辛,尽管公公每个月寄来250美元,但她必须得精打细算才能度日。谁知,命运没有放过这个令人心疼的女人,厄运正在悄然袭来。1925年,她心爱的小儿子德生因病去世。

说来凑巧,在德生生病和去世的那段时间,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感情正好受挫。为了躲避小曼丈夫王庚,1925年3月10,徐志摩来到德国。可是,他却没有见儿子一面。德生的遗体在3月24日火化,他直到26日才赶到柏林。如果单单说他们父子缘浅,是难以抚慰张幼仪的心的。

徐志摩次子之墓

张幼仪继续在德国的留学生涯,而徐志摩仍在欧洲漫无目的的游历。后来,陆小曼来信称自己病重,如果徐志摩赶不回去怕是见不到自己最后一面,于是徐志摩匆匆回国,想与陆小曼修成正果,只留下张幼仪独自咀嚼丧子之痛。

张幼仪悲痛之际将幼子的骨灰带回祖国,安葬在徐志摩的家乡,墓碑上还有梁启超的题字。后来,因工程改造的影响,徐家将徐德生的墓碑迁至徐志摩的墓碑旁边,徐志摩才终于有时间好好陪伴自己的亲生儿子。

文史君说

次子死后,徐志摩写了一篇悼亡词。张幼仪晚年,她弟弟的孙女张邦梅女士读给她听,听后她说了一句话:“文人就是这样子。”悼亡词中,满是一个负责任的父亲对幼儿的宠爱,可事实上,他从没尽过责任。徐志摩对所有的朋友都很友善,朋友中没有不说他好的,可他唯独对张幼仪,太渣了!

参考文献

顾永棣:《徐志摩传》,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韩石山:《徐志摩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

傅国涌:《民国商人 1912-1949》,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年版。

(美)张邦梅著,谭家瑜译:《小脚与西服 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黄山书社2011年版。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


徐志摩的人品如何在现代的评论中是存在争议的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徐志摩是近代新月派代表诗人,所著有代表作《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脍炙人口的佳作。徐志摩出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一个殷实的家庭里,从小过着优渥的生活,优越的家庭背景对其后来留洋求学接触新文化有着很深的影响。早年赴美国求学,在美国学习期间深受五四革命浪潮影响,兴趣方向开始转向文学。后来在狄更生的推荐下,以特别生的身份进入康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在康桥大学求学的两年时间受西方教育的熏陶以及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开启了他辉煌的创作近代诗的生涯。1931年11月19日乘坐的飞机失事,一代伟大的近代诗人不幸逝世。

在我中学时代,曾一度迷恋徐志摩的诗作,视其为文学上的偶像。也曾尝试着创作诗歌,奈何天赋有限,所作也多是涂鸦之作难登大雅之堂。随着时光逝去,这些涂鸦之作也早已消失在记忆中。

徐志摩的人品讨论我想多是出自他的感情生活中

徐志摩这辈子的情感生活与三个女人密不可分,同时也纠缠不清,被后来人所诟病。

1915年,徐志摩在父母的安排下与素未谋面的张幼仪结了婚。这段婚姻在徐志摩心目中仅仅只是遵从父母之命罢了,因为从婚前到婚后,徐志摩对待张幼仪的态度都是充满鄙夷的,认为她只是一个“乡下土包子”。甚至在张幼仪怀着孕的时候,徐志摩还提出离婚,而后结束了这段婚姻。

第二段感情发生在徐志摩康桥大学留学的时候,他认识了才女林徽因。与林徽因恋爱使得徐志摩异常兴奋,让他诗情汹涌澎湃,大量作诗。这一点足见徐志摩对这段感情生活有多迷恋了。后来林徽因不辞而别离开徐志摩回到国内,等到两人再次相见时,林徽因早已嫁为人妇。

最为人诟病的是与陆小曼的婚姻。回到北京的徐志摩认识了王赓的妻子陆小曼,之后两人便陷入了疯狂的热恋中。徐志摩在这一点上还真是朋友妻不客气啊!这段婚姻是最受家人反对,为此徐志摩不惜与父亲决裂。婚后陆小曼迷上了抽鸦片,还一发不可收拾,家庭开销巨大。为了满足陆小曼,徐志摩不得不拼命的赚钱,即使当时徐志摩一年收入几百大洋依旧是入不敷出。在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也封闭了自己的世界。

按现在的说法,徐志摩可归于渣男无疑了

有人说,在徐志摩在当时的世俗环境下,勇于冲破封建世俗的看法,大胆的追求自由幸福的婚姻生活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我看来,他是不负责任,无情的!

尤其是对张幼仪,徐志摩不应该在她怀孕之时提出离婚,不顾结发妻子的苦苦哀求,将她独自一人抛弃在异国他乡!哪怕当时两人再无感情基础,徐志摩也应该尽到为人丈夫为人父亲的义务!

在中国文学史的贡献来说,徐志摩是伟大的;但对于他这辈子的婚姻来说,他是需要被诟病的。

研习一个人的文学作品,除了理解字里行间的思想外,也应该了解作者背后的故事。


林羲WIlucky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说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

“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



这段话是梁启超先生在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上的证婚词,被称为史上“最毒证婚词”。旁人听着都是“啪啪啪”的打脸的感觉,幻想一样这二位此时此刻的感受,顺带求一下徐志摩和陆小曼二位此时的心理阴影。


在下多事,幻想了一样,徐志摩和陆小曼此时除了尬笑就是尬笑……,好可怕!

再来看看徐志摩发妻张幼仪对他无奈的评价:“文人就是这一副德行。”这句话里更多透露出的是张幼仪对徐志摩的无奈。

想想年仅十六岁的张幼仪嫁给徐志摩,她也没有想到徐志摩最后会唱这一出。


徐志摩还是武侠大家金庸的表哥,徐志摩的风流倜傥和浪荡不羁,金庸先生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以至于金庸先生后来在小说中的表哥都是以反面人物呈现给大众的,值得一提的是,《天龙八部》中的云中鹤恰好是徐志摩的笔名。

如果按现在的说法来说,徐志摩就是一个典型的渣男,渣男就是渣男,不能因为他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就能掩盖其赤裸裸的渣男形象,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在下拙见,喷子绕道,鸡蛋和鸡屎是同一个部位出来的,咱们只吃鸡蛋,哈哈!


南柯多萌


他父亲是浙江海宁首富,徐志摩这个人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有真正的贵族气质作派,令人总是一见他就另眼高看,被他吸引,喜欢与他相处交往,当然他老爸帮了他大忙,送了一千银元巨款帮他在北京拜师梁启超,这为他以后在北京大学教师人际社会交际关系帮助巨大,并又使用了很多钱先送他到美国留学,后又转留英国伦敦剑桥大学,这时徐志摩二十三岁了,他贵族式的待人接物风度己经成熟完美,这使他在与外国人的交往如鱼得水相处甚欢,最至命固执浪漫的性格行为也己形成,这使他对少女林徽因一见钟情,并抛妻弃儿,不顾一切回北京追挽林徽因,写下那首最伟大浪漫不朽的现代爱情哲学诗偶然,以后更作出最感性孤独的我所知道的康桥散文杰作!

回到北京追挽林徽因不成只能做好朋友,生活仍要继续,他只能转追有夫之妇,名媛陆小曼,以为执到宝,哪知是毒药,婚后陆小曼吸毒无所事事乱花钱,这时徐父己断绝供钱徐志摩使用,徐志摩疲于奔命到处兼职讲课赚外快供养吸毒勾佬老婆,最后在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九日,他在被陆小曼烟枪掷脸烂眼镜反脸,负气偷坐赚外快的邮政飞机回北京听林徽因大学讲课,大雨撞山意外身亡。

看他各种传记描写,哦!原来有钱家庭出身养成的贵族性格品味原来对在上层社会发展交际是最重要的,高级就是高级,贵族就是贵族,派头就是派头,任性就是任性,命运就是命运,徐志摩有命如此际遇是他的命运,他三十四岁短命而死也是他的命运,一切都是命运!

可以讲,以他性格如果不死,他到八十岁都会一直浪漫恋爱下去直到死为止,他那个年代的思想革命者鲁迅冰心,无产阶级者对他这种人是很不屑鄙视的,但当他死去九十年后,到我们现在这个思想开放经济发达的伟大年代,人们对他的重新审视看法评论相对来讲就比较正面合理了,讲到底他也只不过是一个真挚浪漫为追求真爱而早死的知识分子名人罢了!



嘉哥64


徐志摩是在白话诗发展史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作家,在当时堪称文坛领袖,虽然从今天的视野看,他的作品存在种种缺陷,但不应忘掉,后来许多诗人是从模仿他开始走上诗歌之路的,然后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所以说,徐志摩的贡献不容抹杀。

此外,徐志摩是当时一位难得的、清醒的自由主义者。

胡适去俄罗斯一段时间,对苏式革命曾表示认可,为此徐志摩与胡适还打过笔仗。可见,胡适先生也有不甚坚定的时候,至少在这件事上,徐志摩比他更清醒。

对于徐志摩人品的争议,主要来自张幼仪的自传。在这本自传中,张幼仪成功地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受害者的形象,似乎已经到了放弃尊严的地步,徐志摩仍坚信出轨,这种对照给人留下很深印象。但事实是,张幼仪这本自传中的很多内容不靠谱,在细节上错误很多。

比如霓裳公司,张幼仪坚决说是她办的,事实上那是陆小曼、唐瑛、江小鹣等人办的。自己参与没参与过这么大事,张幼仪能记不住?可见这本书中大有水分。

那么,她说怀孕了,徐志摩让他流产,张说流产会死人,徐志摩说坐火车也会死人。这种绝情的话究竟说没说,是在什么背景下说的,没有第二个人拿得出证据,是所谓孤证,可很多人恰恰就是根据这句话下的判断。

可以给大家补充一条史料,据著名篆刻家陈巨来的《安持人物琐忆》中披露,徐志摩告诉陆小曼,他之所以和张幼仪离婚,因张和徐志摩的父亲有染。

当然,这也是一面之词,但张幼仪离婚后长期没有再婚,直到徐志摩父亲去世后才结婚,此外徐志摩的父亲让她当银行总经理,张幼仪此前无经商经验,徐父此举确实令人琢磨。

最后,个人认为讨论人品是件很没意思的事,不如论事好一点。


老虎他爹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到这首诗,自然而然地想到这位满腹才华、颇具风情、在文坛红极一时的大诗人徐志摩先生。

对于徐先生人品的评价,不能简单的说好或者不好,这样的评价都太过于片面。他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三个女人的爱恨纠葛一直颇受争议,让不少人对他做出了负面的评价,多情、不专一、不负责、抛妻弃子是大多数人对于他对待感情的评价。在文学方面,他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流传至今,我们仰慕他的文学造诣,更惊叹他的才华。他曾与胡适、沈从文、徐悲鸿、泰戈尔等大师交好,而朋友对他的评价的是极高的,徐志摩对待朋友都是很好的,必要时甚至可以做到两肋插刀。但他对于感情问题的处理,无疑,他是有错的,好友胡适就曾这样评价过他:徐志摩是个单纯的理想主意者。他虽有错,却不是一个人品极差的人,他像一个孩子,一味把现实生活理想化,正如这首诗:



徐先生做得最错的两件事,一件是抛弃原配妻子张幼仪,另一件是夺好友之妻陆小曼。 一、徐志摩与张幼仪

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时代背景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他对张幼仪没有感情,曾一度嫌弃张幼仪,觉得张幼仪没有文化,像个土包子。在英国留学时与才女林徽因相识,对她展开了疯狂地追求,甚至不惜代价要与张幼仪离婚,此时的张幼仪怀第二孩子两个多月,徐志摩极力劝说要她打掉孩子,张幼仪不顾反对坚持生下孩子,但孩子在三岁多时不幸夭折,在这期间,徐志摩不管张幼仪的死活,直到孩子出生也没去看过她,唯一的联系是孩子出生后他寄来了离婚协议,对张幼仪可谓是冷漠至极。他们的这段故事也是受到许多争议,最让大家觉得不合理的是:既然他对张幼仪没有感情,生下大儿子后,为什么还怀了二胎?如果他真的那么嫌弃她,生下大儿子后就应该对她置之不理,反而让她再次怀孕,可见他对张幼仪是有基本感情的。虽然徐志摩对张幼仪不仁不义,但是从始至终,张幼仪都没有说过半句徐志摩的不好。 二、徐志摩与陆小曼
在追求林徽因无果后,徐志摩从英国回到北京,常常与好友王庚相聚,而此时的陆小曼正是王庚的妻子,与陆小曼相识后,徐志摩迅速被她的才情所迷倒,对她展开追求,陆小曼与王庚本就感情不和,王庚痴迷于生意,时常在生意场上奔波,根本无暇顾及陆小曼,需要陪伴的陆小曼在徐志摩的攻势下沦陷,二人郎才女貌,出双入对。他们二人的结合遭到了徐志摩父亲的强烈反对,为了阻止他们结婚,徐父不惜切断了徐志摩所以的经济来源。不顾一切的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娶了陆小曼,给了她一个震惊北京城的婚礼。夺人之妻的做法确实让人觉得难以启齿。


天马行空你ka


民国时期的诗人,徐志摩是一个典型的存在,从文学上来说,他是一个凭借诗歌让无数少男少女都齐心喜欢的诗人,他的诗精巧雅致,就现代诗来说,他的诗达到了让人陶醉和膜拜的高度,如今在诗歌刊物上读的诗,已经读不出那种兴趣和感动了,遑论膜拜。

徐志摩是个有才情的诗人,但在私德上却有亏,人们往往因为他的才情而原谅了他私德的败坏,或者说因为他的才情而包容了他的不是,然而,他毕竟道德有亏。他在私德上最有亏的,就是横刀夺爱,“朋友之妻也要妻”,把好朋友王赓的妻子陆小曼追求到手,让好朋友既没面子,又受很深的伤害。

1920年,17岁的陆小曼与陆军上校王赓结为夫妻,王赓其实很帅气,不亚于徐志摩,清华大学高材生,也年轻有为,后来还任过护路军副司令、陆军少将。王赓与徐志摩是好朋友,因妻子陆小曼也喜欢文学诗歌,便偶尔请徐志摩来陪陪妻子,陆小曼因此经常与徐志摩一起出入于文学沙龙、诗人盛会。

期间,徐志摩为陆小曼写下了《爱眉小札》,那浓情炽烈的文字,把平静的陆小曼给点燃了,二人快速升温,终于抛开了家庭,走到了一起。王赓本来是请好朋友护花,结果好朋友却成了采花大盗。随后,陆小曼绝情地向王赓提出了离婚,王赓知道人已去,心已走,无法挽留,只好同意离婚。其实,王赓是深爱着自己的妻子的,他离婚以后,再也没有续过弦,一个人孤独地度过了余生。

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与陆小曼举行了婚礼,当时名人云集,里巷皆知,他们的婚礼不仅惊动了整个京城,也轰动了整个文艺界。但最轰动的,是当时徐志摩的老师梁启超在婚礼上致的证婚词,梁启超说:“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励。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我说完了。”

这些话既是对二人的劝勉,也是批评。在梁启超看来,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结合,是不足取法的“恶例”,但既然走到这一步了,只能加以警醒,希望他们这是这辈子最后一次结婚,不要再伤害人了!

其实,徐志摩一辈子伤害的人,不止好朋友王赓,还有自己的发妻张幼仪,张幼仪怀孕,徐志摩要求她打胎,张幼仪说打胎危险,徐志摩竟然发怒说:“还有人因为火车事故死掉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因为满足自己而伤害他人,无论这个对象是谁,都是无德的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