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中國」諸侯割據,誰將「問鼎中原」?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楚莊王,一步步把楚國推向歷史的頂峰,北上爭霸,飲馬黃河,問鼎中原,位列春秋五霸。

連孔子都讚歎說:賢哉楚莊王!今天我們要來看一個關於他的歷史典故——

問鼎中原

鼎本來是古代烹飪的器具,最早的鼎是由黏土燒製而成,後來又有了青銅器做的銅鼎。

《史記》載:“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九鼎是夏朝的夏禹在治水時得到了民眾的厚愛,各個諸侯都擁戴他,夏禹把進貢的銅材做成了九鼎來代表自己統治的九州

「古建中國」諸侯割據,誰將“問鼎中原”?

那時的九州乃豫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雍州、梁州,因此九鼎為豫鼎、翼鼎、兗鼎、青鼎、徐鼎、揚鼎、荊鼎、雍鼎和梁鼎。

九鼎是九州的象徵,也是國家權力的象徵。

商周承夏,歲月無痕,在九鼎作為鎮國之寶不斷被傳承的過程中,它逐漸成了統治力量的象徵。

「古建中國」諸侯割據,誰將“問鼎中原”?

夏、商、週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它象徵天子的尊嚴,王位的神聖不可侵犯,從來都是像神明一樣用來進貢的,不容許任何人過問,為得天下者所擁有。

鼎又是用來記錄功績的禮器,周代的時候,國君或者功臣在重大的慶典或者接受賞賜的時候都會鑄鼎來彰顯自己的功績,記錄重大的盛況。

因此鼎在古代被視為立國重器,被賦予“顯赫”、“尊貴”、“重大”的意義。也有很多成語也說明了鼎的意思,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等。

「古建中國」諸侯割據,誰將“問鼎中原”?

那麼,問鼎中原為何會成為奪取天下的代名詞?

問鼎中原的是指詢問的意思,象徵國家的權力,中原是指黃河中下游一帶的地方,特指疆土領域。

“問鼎中原”是指企圖奪取天下,奪權政權。典故出自《左傳·宣公三年》,主要寫的內容就是春秋時期,楚國的楚莊王。

夏朝經歷了470年,到前1600年,夏桀無道亡國,九鼎為成湯所得,成湯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經歷550多年,到前1046年,紂王暴虐亡國,九鼎為姬發所得,姬發就建立了周朝。

毫無疑問,這是隻有周天子才有這樣的資格,配得上當時最高榮譽的九鼎。

「古建中國」諸侯割據,誰將“問鼎中原”?

公元前632年,晉、楚兩國在魏國城濮(山東鄄城西南)地區進行的爭奪中原霸權的首次大戰,楚轉而向東發展。前613年,楚莊王即位後,楚國再次強盛,楚莊王想取周而代之。

《史記·周本紀》載:定王元年,楚莊王伐陸渾之戎,次洛,使人問九鼎。王使王孫滿應設以辭,楚兵乃去。

前606年,藉口討伐入侵者為理由把楚國的軍隊開到了東周的首府洛陽郊外,並在周國的地盤上進行隆重的閱兵儀式,想要讓周天子看看楚國的實力,來震懾住周天子。

即位不久的周定王感到非常不安,擔心楚國對周國進行開戰。於是派遣善於應對的王孫滿去慰勞楚莊王,楚莊王藉機詢問周鼎的大小重量。

「古建中國」諸侯割據,誰將“問鼎中原”?

問周天子派來的大臣王孫滿:“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與周天子比權量力。

王孫滿委婉地說:“一個國家的興亡在於道德的有無,不在鼎的大小輕重。因為當初的夏禹有德,各地的諸侯都擁戴他,隨之進貢許多的銅材,夏朝才能鑄成九鼎,用九鼎來觀察萬物。後來夏桀昏庸,鼎也隨之傳給了商。商紂暴虐,鼎又傳給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雖然小但是不能輕易移動,但是如果天子沒有德,鼎即使再大也會被移動。周朝的國運還沒有完結,鼎的大小輕重是不能詢問的。”

這句話綿裡藏針,第一,王權天授,你無權覬覦;第二,你有武力而無德義,不要妄想天下。楚莊王聽了無話可說。

楚莊王陳兵天子門前,周王室並沒有表現出他期待中的軟弱態度,也就沒有秀到想要的效果。

如果楚莊王真正揮師直撲天子,周圍那麼多諸侯國虎視眈眈,既給人以攻打的口實,哪裡能活著回到楚國?於是,殺雞駭猴,去打鄭國去了。

「古建中國」諸侯割據,誰將“問鼎中原”?

問鼎中原不僅說明了楚莊王稱霸的決心,更重要的是,經過這一件事,周朝的威信,又下了一步。

“問鼎中原”的典故一直流傳到現在,雖然現在沒有奪取天下的形式,但也比喻為有私心,想佔據所有的意思。

楚莊王是一位有道賢君,更是雄才大略,功績卓著的一代霸主。對中原文化,楚莊王與他的祖先君王有所不同。楚王熊渠、楚成王,都自稱“我蠻夷也”,在民族上、政治上和文化上都不太認同。

「古建中國」諸侯割據,誰將“問鼎中原”?

但楚莊王從小學習中原經典,熟悉中原文化,所以他不僅不說“我蠻夷也”,他還要向中原人士表現出他真心熱愛中原文化的價值,並且身體力行。

也許正是因為如此,他得到了孔子、荀子、韓非子等中原思想家高度的認同。

在楚莊王之前,楚國一直被排除在華夏文化之外,自楚莊王始,楚國真正意義上開始強大,楚莊王為華夏文化的傳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古建中國-未來建築的產業鏈孵化平臺。融合建築、文化、文創三大行業,彙集“資訊、商務、文化、交流”四大服務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