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健身人群应该补充多少碳水化合物?

运动健身人群应该补充多少碳水化合物?

章京京 硕士研究生

随着大众健身运动的普及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运动健身中的营养补充问题日显重要。关于运动健身的营养补充,其核心问题就是碳水化合物的补充,很多健身人员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疑问:到底碳水化合物是好还是坏?多了会长胖吗?热量会很高吗?到底补充多少能满足自己健身需求呢?那么运动健身人群究竟应该补充多少碳水化合物?又应该如何补充?

运动健身人群应该补充多少碳水化合物?

1. 到底碳水化合物是好还是坏?多了会长胖吗?


很多运动健身人员忽略了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碳水化合物能让人发胖,对健身是不利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也就是平时说的糖,它是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所以摄入过多的脂肪和不当的碳水化合物会让人发胖。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量,往往是以脂肪的形式储存。

运动健身人群应该补充多少碳水化合物?

2. 为什么说碳水化合物是运动时最高效的能源物质 ?


在人体中提供能量的为三大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其中只有糖是可以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可以供能的物质,尤其是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中,糖的供能对运动能力尤为重要。但是糖在体的储存并不多,主要是以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形式,总量约500克左右。从能量系数来看,糖与蛋白质一样,均低于脂肪。所以,与蛋白质和脂肪相比,在运动健身时,碳水化合物是更高效的能源物质。

运动健身人群应该补充多少碳水化合物?

3. 补充多少碳水化合物能满足健身需求?


对于健身来说,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性,摄入量都应该是最高的。在三大能源物质中,糖类物质产生的能量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糖类物质产生的能量应占人体能量需要的60%左右。所以,对于健身人群,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应达到一个人能量需求的一半以上,如果运动量较大,则需达到65%左右。对于增肌的健身人群蛋白质摄入较多,其碳水化合物的需求要达到蛋白质的两倍,如体重70kg的健身人员,蛋白质摄入达到120-140g/天,那么碳水化合物则不能低于280g。

运动健身人群应该补充多少碳水化合物?

4.健身人群如何补充碳水化合物?


运动健身前补充碳水化合物能增加体内糖储备和血糖的来源,对于延迟运动疲劳有一定积极作用。

一般建议运动前的饮食最好是高碳水化合物、低脂和适量蛋白质食物为主,可以选择中低血糖指数的食物。

运动期间,对于短于1小时的运动,不建议再补充碳水化合物食物,而对于长于1小时运动,可以选择运动饮料的方式补糖,以低聚糖饮料为主,摄入运动饮料时要少量多次,避免温度过低对胃肠道的刺激,运动中补糖量一般不大于1g/min。。若有间歇时间,适量的含糖水果也是可以选择,如香蕉、橘子等。

运动健身后补充碳水化合物能加速肌糖原的恢复。运动后应及时补充多种糖类,为使运动消耗的糖达到最佳恢复速率,建议运动后每小时摄入糖约50克,在正常的进餐阶段也应注重碳水化合物食物的补充。

运动健身人群应该补充多少碳水化合物?

5.健身人群应该选择哪些碳水化合物?


我们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主食,对于健身人群来说,推荐选择含淀粉的土豆,红薯,玉米,五谷杂粮,粗粮类等食物,这些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I)相对较低,对胰岛素水平影响小、有助于控制血糖,吸收较缓、增加饱腹感、减少饥饿感。具体的碳水化合物选择推荐如

藜麦:不仅高纤维,低脂低热量,胆固醇为0,还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提供优质碳水化合物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避免脂肪的形成,可以作为健身减脂人群早餐和加餐时的重要碳水化合物的来源。

土豆:土豆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同时含有蛋白质,钙、磷等矿物质、维生素,既可作为蔬菜食用,又可作为主食。每100克土豆中含钾高达300毫克,是经常食用的蔬菜水果中含钾最多的。

红薯: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维生素A、B、C、E、胡萝卜素、亚油酸以及钙、铁、硒、钾、铜等十余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很高,被认为是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

玉米:玉米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比精米、精面高4~10倍。玉米中还含有大量镁,可加强肠壁蠕动,促进机体废物的排出。

水果:水果不仅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还含有丰富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而且还能够帮助人体消化吸收,也是运动健身人员重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之一。

运动健身人群应该补充多少碳水化合物?

参考文献

1. 张博淳. 科学的摄取碳水化合物[J]. 科学健身(健美健身), 2009(5):158-158.

2. 金宏. 人体需要的能量和能源物质[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4(2):30-31.

3. 薄荷. 糖与碳水化合物[J]. 食品与健康, 2006(7):15-15.

4. 徐倩. 碳水化合物在运动中的重要性[J].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0, 18(4):31-32.

5. 李心宇, 孙承天, 王娟,等. 健身过程中的“吃”法则[J]. 第一健身俱乐部, 2008(1):22-33.

6. VIVIAN. 健身的你该这样吃……[J]. 中国医学创新, 2006(2):74-75.

7. 张博纯. 碳水化合物大PK[J]. 科学健身(健美健身), 2011(3):166-16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