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機構踩雷金銀島:2.8億資管產品面臨逾期

繼九州證券資管產品踩雷金銀島後,國投瑞銀子公司——國投瑞銀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國投瑞銀資本)旗下2.8億元的資管產品也陷入其中。

界面新聞記者從國投瑞銀資本和投資者方面獲悉,國投瑞銀資本發行的“國投瑞銀資本大宗商品投資5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和“國投瑞銀資本大宗商品投資6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面臨逾期。

其中,國投瑞銀資本大宗商品投資5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應於2018年8月13日到期,目前已出現逾期。另外,國投瑞銀資本方面表示6號資管產品也將於10月8日到期,公司已要求交易商提前履行還款義務。

消失的貿易商

在國投瑞銀資本資管項目的推介資料中,將這一模式描述為“源於中國建設銀行自2009年開始與金銀島合作開發的中小企業貿易鏈融資的‘E單通’”業務。該業務在近幾年來實體企業融資中頗為流行,將多數企業的現貨倉單(保管人收到倉儲物後給存貨人開付的提取倉儲物的憑證)作為質押,然後以信託計劃的形式給缺錢的企業融資。

金銀島在這過程中充當第三方中介的作用,一是幫助銀行和信託公司辨識這些缺錢企業的真實性,二是保管企業大宗商品的現貨倉庫。作為主營大宗商品的網絡交易平臺,業務覆蓋石油、煤炭、礦石、有色金屬、鋼鐵、化工、塑料、橡膠等10餘個種類,擁有超過120多萬家企業用戶,金銀島將該合作模式推廣至崑崙信託、國投瑞銀等機構,八年來該模式累計放款發生額600億元以上,未發生過不良。

今年8月,金銀島被曝資金鍊斷裂,旗下互聯網金融平臺金聯儲發生爆雷事件,曾承諾不跑路的金銀島實控人王宇宏也已前往美國。

但實際上,金銀島經營出現危機,不影響貿易商到期回購倉單收益權,作為構成投資者在國投瑞銀資本資管項目上的收益。在產業鏈金融項目中,金銀島僅作為中介,負責倉單開立、質押、撮合倉單交易、交易監督、風險預警等。貿易商戶才是經金銀島審核貸款資格,並將現貨質押給金銀島大宗商品倉庫的直接用款人。

但蹊蹺的是,二個信託計劃的直接融資方涉及的七家貿易公司都不翼而飛。

據公司官網及資管合同顯示,國投瑞銀資本大宗商品投資5號、6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分別成立於今年2月、3月,總募集金額28290萬元人民幣,存續期均為6個月。均以金銀島倉單管理體系下部分交易商所合法持有的現貨倉單收益權為投資標的,閒置資金可投資於銀行存款、貨幣市場基金等規定收益類金融產品。

又一機構踩雷金銀島:2.8億資管產品面臨逾期

金銀島產業鏈金融業務模式

國投瑞銀資本大宗商品投資5號、6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涉及的七家貿易商目前均處於非正常經營狀態。

其中,5號資管產品涉及大連謝布里貿易有限公司、河北明鼐商貿有限公司、北京慧佳維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遠馳諾信貿易有限公司四家貿易商。6號資管產品涉及包頭市廣利隆源商貿有限責任公司、洛陽霄雲商貿有限公司、張家港東江長盛商貿有限公司三家貿易商。

國投瑞銀資本在5號資管產品臨時公告中表示:“我司在2018年8月6日起通過電話、現場走訪等方式力圖與交易商進行溝通,但仍未能取得有效聯繫。”

界面新聞記者也撥打了上述七家貿易商公開披露的手機號碼,均處於停機、關機、無人接聽狀態。僅有包頭市廣利隆源商貿有限責任公司電話接通,對方表示自己是給這家公司“打工的”,公司今年8月已經“不幹了”,具體情況“不清楚”。

從企業工商信息來看,上述七家貿易商註冊地、法人、實控人及註冊時間均無聯繫,是什麼原因讓七家公司同時在近期失去了聯繫呢?

“我們現在關注的核心問題就是這些貿易商是不是真實存在,”一位5號資管項目投資者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商戶找不到是什麼問題,捲款跑了,還是拒不見面,國投瑞銀一直在迴避這個問題。”

該名投資者表示,在與國投瑞銀資本協商中,對方已承認沒有見過貿易商,均是以金銀島提供的材料和資質證明進行放款,“這是他們最大的錯誤”。

“商戶也許並不存在,國投瑞銀的相關人員和金銀島共同設計了騙局,為金銀島自融。”投資者在採訪中提出自己的質疑。

而對於七家貿易商同時失聯的情況,作為資管計劃管理人的國投瑞銀資本也表示“超出預料”。

國投瑞銀資本方面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該產品模式注重以金銀島為核心的物流控制、倉儲控制、以及變現處置能力,此模式金銀島與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已合作多年。公司作為產品管理人,已按照資管合同及相關法律文件約定履行了管理人職責。商戶失聯的情況,因為無法取得有效證據,暫時也無法確定其失聯的原因。“此次出現問題的資管產品有關交易合同在金銀島辦公場所簽署,且履行了必要的流程。”

“很多貿易商並不是第一次合作,此前已對部分標的公司和貨物做出了實地檢查,加之金銀島對庫區管理的反饋和24小時監控傳回的影像,我們認為管理上是連貫的。”一名國投瑞銀資本人員表示。

燙手的大宗商品

貿易商無法履約回購倉單,但按照合同規定,國投瑞銀資本仍享有貿易商現貨倉單的所有權,只要變賣這部分大宗商品現貨,投資者仍可拿回本金。

根據合同規定,現貨倉單的出具人和倉單對應貨物的保管人均為金銀島,國投瑞銀資本方面表示,目前仍與金銀島保持著聯繫。

“看到九州的事出來以後比較擔心,當時產品都還沒到期,所以尋求申請處置,果然最後沒有如期兌付”。一名接近國投瑞銀資本的人員表示,事情發生後,國投瑞銀資本方面員工大多被派往各地“看著這幾批貨”。“金銀島當地的庫管也還在,我們會要求他們拍照片,及時彙報。”

針對這批倉單貨物,國投瑞銀資本目前已向法院提起訴訟及財產保全申請,法院也已經受理。

但是貨物實際處置卻並不如想象的那般簡單。

國投瑞銀資本方面表示,大宗商品市場比較特殊,現貨企業一般擁有固定的進貨渠道。且目前法院查封的貨物分散在各個地區,每一地區的貨物數量並不大,相關貨物處置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採訪中,界面新聞記者也發現金銀島下倉單處理起來並不容易。

“我們進貨有自己的上游企業,犯不著去別的省份進貨。”一家現貨企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即便順路,貨物質量也不能保證,需要重新估價,人力時間成本都很高。”

記者又找到一家開展供應鏈金融項目的中型期貨公司,稱企業流動性不足,手中有一批倉單急需脫手。一開始對方表現的十分熱情,“不需要把貨處理掉,供應鏈金融能非常好解決您的問題,不管是上游中游下游都可以提供資金,貨權給到我們就行。”

但當得知記者手中握有的是金銀島的倉單,對方話立馬少了起來,“金銀島違約事鬧得挺大,我們不能碰。”

值得注意的是,國投瑞銀資本資管項目的推介材料中寫明:“倉單質押融資起始本金質押率不高於80%,倉單項下商品變現可覆蓋溢價回購款”;“大宗商品的特點是高週轉和交易活躍,以煤炭為例正常情況下只要低於市價2%即會遭到‘哄搶’”。

照推介材料的描述,這批倉單不但能完全覆蓋投資人成本,而且非常好處理。

但實際上,資管計劃合同中並未寫明倉單貨物屬於哪一類大宗商品,金銀島出具的倉單也不是獲得中儲認可的具有高流動性的標準倉單。加之目前金銀島的困境,無法再通過產業鏈金融模式變現,國投瑞銀資本控制的這批大宗商品急切不得脫手。

“我們認為國投瑞銀資本存在虛假宣傳的問題,不僅過度強調金銀島背景,還高估了倉單的變現能力,誘導投資人低估風險。”5號資管項目投資人表示。

對此,國投瑞銀資本方面解釋稱,推介材料中提到的內容,參考的是金銀島過往運行中的歷史數據。“如果目前金銀島平臺依然正常運營,這批貨物很快就能得到處理。”

“我們目前仍在持續跟蹤金銀島,即便他們平臺現在線上不具備轉讓(貨物)的條件,線下還是希望能介紹一些客戶讓我們去協商。”上述國投瑞銀資本相關負責人表示。

相比大宗商品處置困局,投資者更加關心這批倉單上的貨物是否還足額足量存在。

一名投資者向界面新聞記者反映,在與國投瑞銀資本溝通後,對方給出了其中一個倉庫地址。投資人去現場勘查後,發現並不如國投瑞銀資本所說“有公司和金銀島的人在看著庫房,並且上傳監控錄像”。

“只有一個小的傳達室,但沒有人,沒有監控。貨物有一堆,說不出有多少,大概半噸重,露天堆了一堆東西,和倉單對不上。”投資者形容道。

對投資者的上述說法,國投瑞銀資本表示相關貨物已經由法院查封,並正在履行相應的法律程序。

“如果貨物不存在,便不具備查封的條件,法院是不會執行查封的。”上述國投瑞銀資本人員表示不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