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明達:日本投降後第一次解放錦州市的一段回憶

第一次解放錦州市的一段回憶

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後,中共中央很快發佈命令,任命冀熱遼行署副主任朱其文同志任秦皇島市市長。

行署於9月20日以民行字第374號文,委任我為該市市政府社會科長。

十二地委、十六專署立即給我配備警衛員二人、服務員一人,指示我迅速整裝起程,去該市做好接受敵偽政權準備工作。

但盤踞該市的日偽軍拒不投降,我們即轉向已接收的山海關,準備在那裡觀察秦皇島敵偽軍的動向。

到山海關後,縣長李煥章同志為我們安排好住所。

次日,十六專署于明濤專員也到達山海關,他告訴我秦皇島的接收可能推遲解決,李運昌司令員要你隨他去東北,已電告冀熱遼行署。

次日,得行署回電同意,焦若愚同志派人持通知要我立即準備出發。

我們四人又無行裝,馬上按指定地點集合,登上北寧鐵路專列向錦州進發了。在這列車上,李司令員和焦若愚同志率領的部隊約有一個營的兵力,一路順風到達了錦州。

到達錦州後,蘇聯紅軍已接管了該市,敵偽軍全部放下武器。

焦若愚同志任冀熱遼行署熱遼辦事處主任,他於9月10日以民字第三號文,委任我為錦州市市政府秘書主任。

當時市長由遼西專員張士毅同志兼,但有關市政接收和組建工作等,由我直接負責。

我到市政府視事第一件,先出安民告示,召集全體偽官吏、職員(偽市長、公安局長在逃)開會,命令他們各回原工作崗位,按時上下班,隨時聽候工作安排。

第二,抓緊清點、封存所有槍支彈藥(主要是公安局的槍支,包括步槍、手槍、獵槍,數量不少。蘇軍在未開走前,常到市府要獵槍)和庫存物資。

對偽機構人員的使用,我們的方針是積極發揮偽職員的作用,特別是小職員。這班人職位低,待遇低,受氣多,瞭解基層情況多。

事實證明,他們向我們提供很多內部情況,揭發不少偽官吏罪行。

對中層也適當安排使用,如任用劉某為市府秘書,原偽綏中縣縣長(在抗日時期與我們有過聯繫)留在市府也準備適當安置。

我們幾個同志,初到可謂人地生疏,亦只能如此。

對全市的供電、供水、電話等要害部門,也只有責成原偽機構人員負責,保證正常工作不出事故。

我們儘可能進行督促檢查。

遼西地委和專署大力支持我們,從抗日戰爭的老根據地,陸續給我們派來幹部,但來的幹部多是村級幹部,雖有實際工作經驗,但政策水平較低。

我們把這批同志派到區裡,有的任區長,有的任區委書記。

按全市規劃八個區,各區基本有了領導。

軍政學校,以後又選派些學員充實區裡工作。

各區在清繳武器、物資,在清查隱藏漢奸、以及動員備戰、擴軍等,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我回憶中的區幹部有劉玉軒、祁寶林、劉治民、劉秉信、邸致中、王救危、穆建國、馬振東等。

市政府的行政組織,我們首先建立公安科、財糧科、民政科、總務科以及衛生局等。

這些幹部都是專署派來的得力幹部。

魯夫同志任公安科長,門桂林同志任財糧科長、蔡公琪同志任衛生局長。蘇顯清任總務幹事。

那時市府只有八名黨員,李樹森同志任支部書記。

摧毀敵偽政權,建立新政權,除了大力消滅敵偽殘餘,掌握物資支援前線,還必須恢復和發展生產。

於是分別召開工、商業代表座談會,召開教師和知識分子座談會。

宣傳我黨的方針、政策。這些座談會都由市長張士毅同志親自主持,效果很好,對於穩定社會秩序,起到一定的作用。

10月上旬,召開錦州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

張士毅同志被選為遼西專署專員,我被選為錦州市市長。

遼西專署當即根據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選舉的結果,於10月16日正式任命我為錦州市市長。

遼西地委為了加強市黨的領導,決定成立中共錦州市工委。

派魏奇同志任書記、陸毅同志負責組織、我負責行政、耿進同志負責工運(魯夫是否參加工委?)。

從此,市的黨、政領導班子大致就緒。

但從實際需要,還遠遠不能適應。

特別對於宣傳教育方面,更是空白!

那時,人們對共產黨、八路軍是否能站住腳?有懷疑,偽官吏、甚至有些偽職員,普遍存在著變天思想,這是我們當時工作困難的重要方面。

但是,也看到廣大基本群眾、產業工人,是歡迎我們的,願意參加我們軍隊和市區政府工作的。

以市府從工廠中擴大的一營戰士來說,基本是好的。

據瞭解在解放戰爭中表現勇敢。

市府從錦州市撤退帶的一個排戰士,都是很好的,在連續撤退途中,無一開小差。

10月下旬以後,國民黨在美帝的支持下,向東北進犯,形勢日趨緊張。

市府動員各區積極備戰,搶修工事。

敵偽倉庫物資,統統由軍區司令部後勤部接管。遼西地委、專署又作了緊急備戰佈置。

總的要求是要我們作好撤退準備工作,嚴防敵對分子造謠、破壞。

11月16日,得悉我軍根據中央的決策,在完成阻擊戰後,主動撤出山海關。19日撤出綏中,相繼撤出興城、錦西。

在此緊急時刻,市府的一營士兵,在營長李振山同志和教導員白鳳岐同志的率領下全部劃歸錦州市衛戍區領導(李、白兩同志是我從關裡帶來的兩名警衛員,都是中共黨員)。

11月23日晚,專署通知我們要在是夜將我市、區幹部、戰士,以及能帶走的重要物資,立即集合連夜撤離市區向義縣撤退。

魯夫同志用電話通知各區領導,市府機關需撤離的幹部、區幹部和一些新參加的戰士,很快陸續集中在我住所的門前。

只有一個區,電話久打不通,派人去找不見,由於出發緊迫,直到東方大白才啟程向義縣進發。

這是11月24日清晨(注)。

次日,又從義縣出發向北票縣境撤退。

到達北票後,縣長李鳴山同志、書記宋克南同志給我們作了很好的安排。

這時,遼西地委和專署部分同志(張士毅同志未隨來,帶一部分同志到熱東),還有我們市、區幹部、戰士都集合在北票縣政府。

在地委書記徐志同志統一指揮下,在北票度過1946年新年。

在這一短暫時間內,地委曾指示我在可能的條件下,繼續作錦州市的統戰工作和選擇適當對象派回作隱蔽工作,為收復錦州作必要的準備。

當時隨我撤出的汽車司機於德同志,從我們錦州市政府工作到撤退,一直表現很好,決定派他回錦市,該同志的關係,後由魏奇同志掌握。

錦州鐵路局方面,高起和另一同志和耿進同志有聯繫,後均由魏奇同志掌握。1953年我在鞍山鋼鐵公司工作時,高起同志還從齊齊哈爾機車車輛廠寫信給我。

過新曆年後,北票縣政府隨我們大隊一起向敖漢旗方向撤退,我們和地委到達赤峰南小哈拉道口過春節,春節過後返回北票與敖漢旗交界的貝子府。

這時已是熱遼地委和熱遼專署和熱遼軍分區了。

以錦州市政府的縣區幹部為基礎,成立新東縣政府,我任縣長,秦北辰同志任書記(已病故)。

該縣的奈曼旗的土城子和保國圖兩個區,敖漢旗的貝子府、牛古突、下窪和桐梧好萊四個區作為新東縣的管轄範圍。

在那裡放手發動群眾,開展清算復仇運動,減租減息,擴充軍隊,壯大我們的力量,徵糧徵款,支援前線。

1947年冬,開始土地改革,這時為了迎接朝陽的第二次解放,我又轉任朝陽縣長了。

總之,一切為了人民的解放和收復遼西而奮鬥。

注:一說25日撤出錦州。

——原載1984年7月5日《錦州黨史通訊》第7期(總第31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