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乱涂鸦没意义?家长应这样培养孩子绘画能力

小喵老师有时候听身边上了我们早教艺术课的学员家长们说:

“孩子老是在家里涂墙,害得我跟着收拾”;

“宝宝那胡乱涂鸦,有什么用呢?”

“我家孩子画的不像啊”

“有时候孩子想画,不过我怕洗手洗衣服麻烦”

......

这个时候啊,老师就会告诉家长们:

胡乱涂鸦并非无意义

当你的孩子用手指或者笔在纸上涂抹的时候,小手慢慢一下往上,一下向下,身体也似乎跟着吃力,去完成这幅画作。重复的做着,Ta很开心。家长看着孩子好像在胡乱涂鸦,但是以上一些列动作就是这个孩子运用自己的头脑和感情实践了一次“绘画行为”。

胡乱涂鸦没意义?家长应这样培养孩子绘画能力

宝宝最初的绘画行为通常出现在宝宝15个月左右。这个时候宝宝靠着肩部运动,感受画笔的触感来完成画作。

宝宝2-3岁时,这时候画画需要手指和手部肌肉协调控制,于是会画出曲线、直线、斜线、横线以及竖线。逐渐,他们可以用食指和拇指握住蜡笔、马克笔等等绘画工具。

可以说,在0-3岁期间宝宝“绘画能力”提升的过程,其实是宝宝对手部肌肉控制和协调能力的提升过程,涂鸦,是帮助孩子们学会控制和协调肌肉的天然通道。

胡乱涂鸦没意义?家长应这样培养孩子绘画能力

而真正具有意义的创作出现在宝宝3岁左右,孩子的思维过程将通过有形的图画展现给我们:例如用一个圆圈代表人的头,用两条直线当作腿。这代表孩子已经可以开始用符号来表示现实中的物体。直到4-5岁,孩子已经可以开始通过图画来讲故事或解决问题。

胡乱涂鸦没意义?家长应这样培养孩子绘画能力

鼓励胜于教育

在宝宝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要着急,也不要说孩子画的不像。应该这样做:

第一、让艺术创作变成游戏的一部分: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纸笔,陪着孩子一起,在每天的游戏时间中和孩子一起享受绘画的乐趣。

第二、不需要任何指导,让孩子自己探索:有学者说过:“创新意味着有能力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独立的创造过程有助于孩子自信性格的形成,帮助孩子在日后成为更有能力、有智慧的人。

第三、重视过程,而非结果:我们常常称赞孩子在绘画中取得的成绩,但也常常因为类似于“树是紫色的”问题而感到头疼。我们总想着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但其实在这个阶段,孩子在过程中所能收获的要更多。

所以要多称赞孩子,例如“宝宝涂的颜色很好看,让人心情很好”、“这朵花好特别”或者让你的孩子为你讲讲画的内容,你会从Ta的分享中更了解你的孩子。

第四、将孩子的作品展示出来:我们要对孩子的作品表示尊重,收集起来或者是挂在家里作为摆设,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重要的。但现实中很多家长是当垃圾扔了......

胡乱涂鸦没意义?家长应这样培养孩子绘画能力

注意

一、不要模型:

孩子的关注点往往在抽象的线条和形状上,不要急于给孩子提供模型,让他们照着画。孩子并不具备那样的能力,这样的做法会大大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二、不要问“这是什么?”:你可以让你的孩子来描述自己的作品,而不要简单粗暴地问“这是什么?”,这种表达看起来并不积极,家长应该更多采取正面的鼓励式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

胡乱涂鸦没意义?家长应这样培养孩子绘画能力

小喵老师说

“绘画”这一简单行为在孩子身体和情感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绘画通过孩子自主的体验和表达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帮助孩子想象力的发展,与此同时孩子的运作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锻炼,可以说绘画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种种的好处。

不过不要功利地看待这些好处,这只是孩子成长的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