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花」之爭

國花是指以自己國內特別著名的花作為國家表徵的花,是一個國家、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象徵,雖然不寫入憲法,但為各國人民高度重視,反映了對祖國的熱愛和濃郁的民族感情,並可增強民族凝聚力。

中國“國花”之爭

1903年,清朝赦定牡丹為國花;1915年版《辭海》載:“我國向以牡丹為國花”;1929年,前國民政府將梅花定為國花。 中國目前還沒有選出國花,理由正是因為南北各地的人喜歡的花不同,很難確定一種大家都認同的花作為國花。

中國“國花”之爭

有關國花的各種主張紛紛呈現。

主要有四種:

一是單一國花,其中又分為擁梅花和擁牡丹的"兩派":是將分佈在黃河流域的牡丹作為國花,牡丹象徵著雍容華貴,與目前國家經濟現狀和政府所宣傳的"節儉"不甚相符,抑或將分佈在長江流域的梅花作為國花,梅花象徵著堅忍內斂,與開放性的國家政策稍有出入;所以中國有關方猶豫不決;

中國“國花”之爭

二是一國兩花,由梅花、牡丹同任國花;

三是一國四花,即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司春夏秋冬四季;

四是一國五花,以"一主四輔"五名花同為國花--牡丹為主國花,蘭(春)、荷(夏)、菊(秋)、梅(冬)為"中國四季名花"。

中國“國花”之爭

經過多年來激烈的國花之"爭",最近業內已逐步達成共識:一國多花不便記憶,單一國花代表性不強,"雙國花"應該比較適宜。理由有6個:

一是梅花、牡丹均原產中國,栽培歷史悠久, 品種繁多,香、色俱佳,花文化內容豐富,深受中國人民喜愛,在1987年進行的中國十大名花評選活動中,梅花得票數第一,牡丹第二就是很好的例證。

二是中國疆域廣闊,橫跨熱帶、亞熱帶、溫帶,而梅花自然分佈主要在珠江和長江流域,牡丹自然分佈主要在黃河流域,兩者一南一北,具有更廣泛的代表性。

中國“國花”之爭

三是梅花為小喬木,牡丹為灌木,在園林應用上更豐富。

四是在花文化上,中國人很早就有用梅、愛梅、賞梅、吟梅、藝梅的習慣,對梅花有著深厚的民族感情。元代楊維幀詩句"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成為傳世名句,表達了梅花"凌寒獨自開"、"梅花香自苦寒來"的不畏強暴、堅忍不拔的頑強精神和中華民族勤勞勇敢、艱苦奮鬥的品質以及預報春天,呼喚百花的先行開拓者的風範。梅文化代表著精神文明。牡丹雍容華貴、國色天香,代表繁榮富強的物質文明。以兩者為雙國花,表明了我們黨"兩個文明"一起抓的信心和決心。

中國“國花”之爭

五是現在我國臺灣地區仍在沿用國民政府時期定的梅花為"國花"。確定梅花、牡丹為雙國花,可促進和平統一。同時,"一國兩花"也是一種政治文明的體現。

六是"一國兩花"世界上並不是中國獨有。如日本以菊花和櫻花為雙國花,墨西哥以仙人掌和大麗花為雙國花。在一個市內,雙市花也是存在的。如北京以菊花和月季為"雙市花",無錫以梅花和杜鵑花為"雙市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