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古夜郎國後裔的蒙正「活人墓」由來

《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這便是成語“夜郎自大”的由來,後來這個成語成了膚淺自負的代名詞,而其中提到的“夜郎侯”則是古夜郎國的統治者。

保護古夜郎國後裔的蒙正“活人墓”由來

古夜郎國,是我國西南地區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第一個國家,早在戰國時期,夜郎國的名字已被世人知曉,楚襄王曾派將軍莊躍伐夜郎王,後夜郎出降,直到西漢成帝年間,金竹夜郎統治時期的最後一位夜郎王惹怒了大漢王朝,最終招致滅國之禍,當時一部分夜郎人出逃,隱姓埋名在偏僻的山野中,時刻準備著報仇復國,現在的貴州省鎮寧縣蒙正村一帶,就是當初古夜郎國人隱居的地方之一。“蒙正”在當地語言裡是“遺留下來”的意思,居住在這裡的苗族人崇拜夜郎竹王,不僅家家戶戶都掛著竹王的畫像,還設立有專門的“竹王節”,他們堅稱自己是夜郎人的後裔,有著只屬於自己的文化信仰。

保護古夜郎國後裔的蒙正“活人墓”由來

蒙正村每年都會舉行一次祭祖活動,但祭祀的對象卻不是什麼陵寢墓園,而是周圍山坡上的一個個小石洞,當地人稱這些石洞為“活人墓”,也就是說裡面曾經躺過的都是活生生的人,這聽起來似乎是一樁殘忍的歷史過往,然而蒙正村人卻說他們的祖先都是從“活人墓”裡爬出來的,沒有這些活人墓就沒有現在的蒙正村,所以對於他們來說,正是這些“活人墓”給了他們生命的延續,而這一切還得從諸葛亮出兵南方,擒拿孟獲說起。

保護古夜郎國後裔的蒙正“活人墓”由來

東漢末年,天下烽煙四起,在各方割據政權你來我往的一番爭奪之後,最終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公元223年,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後病逝,南中諸郡的豪強便開始蠢蠢欲動,打算伺機反蜀,諸葛亮於公元225年採取了南征行動,平定了南中廣大地區,但此時古夜郎國的遺民們始終沒有放棄復仇的念想,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古夜郎國的遺民們終於看到了機會,畢竟東漢王朝早已形同虛設,蜀國頂樑柱諸葛亮去世,劉禪軟弱,國家外強中乾,確實是起事的好時機,於是,他們傾力發動戰爭,卻不想諸葛亮雖然離世,蜀國內尚有一大批軍事人才,這場仗一打,夜郎國遺民就潰敗不已,如是,蜀國大勝,還俘虜了敵方兩千士兵。

保護古夜郎國後裔的蒙正“活人墓”由來

其實諸葛亮降服孟獲,也並沒能徹底解決西南地區的民族問題,像古夜郎國遺民一樣抱著復國信念的民族還很多,以至於當年的諸葛亮既要北伐,又要顧及自家後院,不斷解決南方叛亂,實在是兩頭為難,蜀國的兵力財力也是捉襟見肘。因此夜郎國戰敗,蜀國為了徹底解決問題,決定將他們全族全部發配到漢中,讓他們離開自己的故土,去到他鄉實現民族融合。但夜郎遺民怎麼可能安然接受這樣的安排,先不說一千多公里的路程,老人小孩婦女能不能走完,這一路跋涉會死多少人?就說當時的族長必然明白,他們這一去就將永遠失去自己的土地,甚至連夜郎族人也會永遠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因此,為了保留下族人,他們以埋葬戰死士兵為由,修建起了一座座墳墓,並在墳墓上留下氣孔,再放上一定數量的水和食物,讓一部分婦女和小孩鑽入其中,等蜀國官兵押著其他人走後,這些人再從墳墓裡爬出來,繼續在這片土地上生活。

保護古夜郎國後裔的蒙正“活人墓”由來

他們就是蒙正村村民的祖先,而“蒙正”的名字正是來源於此,如今的蒙正將夜郎竹王崇拜看成最重要的事,他們認為,是那些“活人墓”保護了這個民族的存續。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