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迹罕至中秋赏月圣地,三潭印月竟输给了它|武林探幽19

点击蓝字关注

| 慢 旅 manlver | 慢 下 来 , 世 界 不 同

人迹罕至中秋赏月圣地,三潭印月竟输给了它|武林探幽19


杭州有三大赏月圣地。在古代文人心目中,按照BIGGER(俗称B格)高低,也是有排名的:


人迹罕至中秋赏月圣地,三潭印月竟输给了它|武林探幽19


后面两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就不啰嗦了。

月岩是啥?

月岩是啥?

恐怕80%的人都不知道。

因为它不在游人如织的西湖边。

它曾经属于南宋皇城废墟。


01皇城废墟

去月岩的路,是一条杳无人烟的野路。一边脚蹬树根往上走,一边感叹,在繁华都市的心脏位置,竟有荒山僻岭存在。

手臂粗的藤蔓交织在一起,像一张遮天蔽日的网,网住千百岁月。它们从树上垂挂下来,有的在半空中拧一个圈,像在等哪根倒霉的脖子,十分惊悚。

人迹罕至中秋赏月圣地,三潭印月竟输给了它|武林探幽19

脚步声惊动了沉默的生灵。不知名的鸟,从背后刷地飞起。山谷里回荡着咕咕桀的鸣叫,像婴儿的笑声,遍体身寒。

草丛时不时悉悉索索,有什么东西正飞快地溜走。夏天的时候,山上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四脚的小蛇,通体金黄闪亮,像铜铸的一般,并不咬人。也可能是淘气的松鼠,只要给些食物,很容易对人产生信任。


人迹罕至中秋赏月圣地,三潭印月竟输给了它|武林探幽19


当你看到一片奇形怪状的石林,围着一方井池,岩壁上刻有“无影相”“高大光明”“光影中天”“本来面目”等题咏,这就是月岩了。

南宋时,这一带属于皇宫御花园。那时候,有机会见证神秘的时刻来临的,都是皇室成员和他们邀请的客人,非富即贵。

有人说,这是山上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遗迹。从布局风格上看,的确像是宋代宫廷园林设计师的手笔。


02赏月圣地

月岩为什么能够成为南宋之后杭人心中赏月圣地TOP.1?

在深山僻静之地,宫苑幽虚之上赏月,吓退了很多预谋观赏者,使它渲染上几分神秘与荒凉。

更绝的是,月岩中心有一天然圆孔,形如手镜。只有在中秋之夜,月光穿透石孔,漏入六角形“桂月池”中。

人迹罕至中秋赏月圣地,三潭印月竟输给了它|武林探幽19

八百年前,八月十五夜晚。雨露生凉,丹桂飘香。

宫人早就设下玳瑁筵桌,乐工奏起琴瑟管弦,一轮银蟾自天空徐徐升起,皇子妃嫔坐在月岩旁的月榭中,屏息以待。

天上清辉似柱,填满孔隙,宛若合璧;水中月影成双,须臾不见。

这种奇妙景色,只持续半个小时。

一年只有一夜,一夜只有一刻,风雨天错过月光,则再等一年,实在是欲觅难得。


人迹罕至中秋赏月圣地,三潭印月竟输给了它|武林探幽19


清代诗人沈捷有一首诗《月岩》,详细记录他月岩赏月的经历。

起初,他怀疑月岩之奇,是别人浪传瞎话,经老僧指点后,与友人亲访月岩,终于见得中秋奇景:

日月出没的时候,光影斜穿入月窦之中,“以月嵌月窦,分毫不爽焉”,直到夜将半时,明月中天,月光从月窦中直射,“地下玉镜悬”,人从窦孔中窥视,天上、地下双月合璧。


人迹罕至中秋赏月圣地,三潭印月竟输给了它|武林探幽19


人迹罕至中秋赏月圣地,三潭印月竟输给了它|武林探幽19


据潘志良《西湖赏石》一书考证,南宋时月岩主峰下有水池,后因战乱填平,1999年重建,因此清代沈捷赏月当时,月影光斑是投在地下。

这种熟知并利用日月运行规律,营造园林景观的理念,不仅在中国实属罕见,在世界天文考古遗产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03月岩三奇


杭州还流传“月岩三奇”的说法。

在秋分、春分的上午,9时至9时半,可以观测到红日穿岩的景观。

没胆量去废墟上赏月的人,可以尝试下赏日奇观,一年有两次机会哦!

:-D 慢旅君已在白天探过~


人迹罕至中秋赏月圣地,三潭印月竟输给了它|武林探幽19


月亮还挂在天上,月榭崩为尘土,皇子妃嫔也已作古。

陈天瑞诗:“怪石堆云矗太空,女娲炼出广寒宫。一轮常满阴晴见,万古无亏昼夜同。捣药声繁驱白兔,漏天孔正透清风。光明自照如来镜,肯学姮娥西复东。”

假如有一天,你厌倦了都市的浮躁,想自烦恼中抽身而退,从清凉夜色中获得安慰。

你可以举一盏小灯,在满月的夜晚,带着酒,支起帐篷,约上三五知己、才子佳人,爬上红尘孤岛似得玉皇山,去寻找那一束亘古不变的月光。

支持原创,给重度拖延症作者一点鼓励

设计师、旅行摄影师、自媒体写作者,“慢旅”创始人。喜欢慢节奏旅行,深度体验当地生活。三年来行走东南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地,追随玄奘足迹,寻找佛陀圣地,对焦生命意义。

新书即将上架,具体事宜烦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慢旅(manlv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