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劉邦都要忌憚三分的「商山四皓」是何方神聖?

漢高祖劉邦建國之初,百廢待興,所以高祖極力主張任用避世的高人為官。故使張良約請商山四皓出山入世。四皓因不滿劉邦輕漫高士的處世之道,拒不從命。

連劉邦都要忌憚三分的“商山四皓”是何方神聖?

後劉邦寵幸戚夫人,欲廢太子劉盈,改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為太子。呂后謀求於張良,問可否勸說劉邦回心轉意。張良說:“此計萬萬不可,唯有請得商山四皓出世輔佐太子,太子之位方可無虞。”

於是公元前196年的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太子劉盈齋戒三日後,香湯沐浴,高車駟馬,帶領隨從,“卑詞厚禮”,迎接四皓於建成侯府中。

連劉邦都要忌憚三分的“商山四皓”是何方神聖?

四皓深知當年秦始皇長子扶蘇被賜死,幼子胡亥立為二世,結果天下大亂,楚漢爭雄,致使民不聊生。如今高祖又欲廢長立幼,必會造成新的動盪,使天下生靈塗炭,萬民遭難。況且太子劉盈“仁且孝”,謙恭下士,堪為明主。至此與太子形影不離。

漢高祖十一年,即公元前194年,劉邦舊部黥布反,劉邦欲派太子劉盈帶兵征討。四皓在分析時弊後借呂后之口諫言:“黥布乃聖上之舊部,深知太子勢微,此役需聖上親征方可全勝。”。劉邦採用其計,果然大獲全勝。

連劉邦都要忌憚三分的“商山四皓”是何方神聖?

漢高祖十二年,劉邦凱旋而歸,在宮中設宴,看到太子身後有四位鶴髮隨從,雖是白髮老者,卻也衣冠偉岸,驚詫異常,因問之:“坐上之人是誰。”四皓回稟姓名。高祖凱而惑曰:“吾求公數歲,公闢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遊乎?”四皓白高祖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高祖莫然......

連劉邦都要忌憚三分的“商山四皓”是何方神聖?

宴會之後,高祖對戚夫人說:“太子羽翼已然豐滿,又得高人輔佐,甚得人心,難以撼動了,呂后以後就真是你的主子了。......”戚姬掩面而泣:“妾與如意性命休已。”

這讓不可一世的漢高祖劉邦都忌憚三分的“商山四皓”到底是何方神聖呢?

連劉邦都要忌憚三分的“商山四皓”是何方神聖?

商山四皓是秦末、隱居在陝西商山深處的四位白髮老人。他們品行高潔,德高望重。四位分別是蘇州太湖甪里先生周術,河南商丘東園公唐秉,湖北通城綺裡季吳實,寧波夏黃公崔廣。他們輔佐太子劉盈之時都以八十歲有餘,所以稱為“四皓”。

始皇之時,他們都是秦宮中的博士官。這裡要說明的是:此博士非今天所謂的博士。博士作為一種官職最早出現在許慎《五經異義》中:“戰國時,齊置博士之官。”秦始皇即位後,也建立了完善的博士官制度。《續漢志》有記載:“博士,掌教弟子,國有疑事,掌承問對。”馬非百《秦集史》中認為,博士“其職掌有三:一曰通古今;二曰辯然否; 三曰典教職。”可見博士是對大政方針有參謀與決策之責的,相當於政府的“智囊團”。

秦始皇十分重視網絡天下人才,據《史記 秦始皇本紀》記載:公元前213年,“始皇置酒咸陽宮,博士七十人前為壽。”《漢書 百官公卿表》載:“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員多至數十人”。秦1石摺合30360克,600石為18216千克。粟米按照現在的價格10元/千克計算,年薪為18.216萬元。

這商山四皓皆為秦博士,後因逃避焚書坑儒來到商山。登上商山,舉目四望,只見青山蒼蒼,泉淨石幽,草木多情,比起紛亂的世間,真可謂天堂淨土。遂決定隱居此處,過著清貧而安逸的生活。還寫了一首《紫芝歌》以明志:

莫莫高山, 深谷逶迤。

曄曄紫芝, 可以療飢。

唐虞世遠, 吾將何歸?

富貴之畏人兮, 不如貧賤之肆志。

連劉邦都要忌憚三分的“商山四皓”是何方神聖?

(吃上好的紫色靈芝充飢?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啊!——別攔著我,讓我嚐嚐。)

高祖劉邦死後,劉盈如願做了漢惠帝,四位老人功成身退。

東園公姓唐,(一說姓庾),名秉,字宣明。河南商丘人。今江蘇省蘇州西山島西北部的鳳凰山西南有一東村,有東園公祠,門樓正面書“東園公祠”,背面橫額為“商山領袖”四字。

夏黃公崔廣,(又稱黃石公),字少通,鄞縣(今浙江寧波)人。一說本為齊國人,因隱居夏裡修道成名。傳說漢相張良年輕時得黃石公指點,“遺橋三敬履”,終得《太公兵法》,成就大業。黃石公後回故里隱居,並在鄞西一帶行醫救世,死後葬於餘姚的覆船山,終年九十有餘。

蘇州太湖甪里先生姓周,名術,字元道。綺裡季姓吳名實,商洛人氏,即湖北通城人氏。史間沒有詳細事蹟的記述,只知皆為知名隱士,以致於後世用“綺裡季”之號泛指高隱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