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高手進階路系列:「固化——優化——簡化」讓學習更有深度

我和微博朋友裡有人問我:為什麼往往看上去聰明的人成就並不大?


“越聰明的人往往最終的成就與學習效果並不總能讓人滿意”這不是個案,在我過去的5年的教學生涯中是非常普遍的一個現象。其實想研究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頭去拆解,為什麼他或她看上去更聰明?他或她在哪個行為上的表現讓我們覺得其聰明?這個行為背後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期學習影響?為什麼他或她最好的成就並不好?是什麼切斷了這種聰明的鏈條?

學習高手進階路系列:“固化——優化——簡化”讓學習更有深度

帶著這些問題下面我再試著去還原學習的本質原理: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們偉大的孔子老師一語中的,他告訴我們學習要兩手抓,即要通過閱讀、老師去學習,還要懂得自己去思考。這是學習界的世界觀,但方法論呢?孔老夫子並沒有更深入的說下去(高人說話都是點到為止,哈哈)!這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

但總之學與思不分家,這一條應該成為每一個人最至高無上的學習原則,為什麼如此強調學思結合?因為我本人也從中犯過極其嚴重的錯誤,後期會有專門的文章《學習誤區三:過目不忘記憶術是一個什麼樣的坑》給各位詳細討論。

回到主題,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很聰明卻最終成就並不高?在這裡我給大家說另外一個例子:你有沒有記得在你的中學時期,老師經常會誇獎一個不好好學習的學生很聰明,如果努力學習一定可以成為年級前幾名類似的話?其實這些老師中的大多數都過於武斷的,我有另一篇文章《不是所有人都會“努力”》來反駁這種教育上的偏頗觀點!事實上這些老師的觀點並不成立的原因在於他們看到某些學生很容易的從30分進步到了70分,就想當然認為他可以很輕鬆的從70到90,從90到95分!

學習高手進階路系列:“固化——優化——簡化”讓學習更有深度

然而,我們知道知識是有深度的!用這種分值劃分對應腦力層次簡直就是亂彈琴!30分到70只是一個表層學習,是任何人淺能力水準下都可以做到的,而從90到95分卻是一種能力結構學習,不可同日而語!而從本質上來講這種偏頗觀點的來源就是對孔老夫子的“學與思”沒有研究透,淺層的東西通過基本的“學”就可以出成績,很多人被這種現象迷惑以為這是智商高的表現,熟不知有價值的深層知識需要進一步的“思”才能更進一步!並且這“思”還得有形,有色,有套路!

我大膽的將孔夫子的“學與思”拆成了三段學習論以幫助大家更好的學習。

我做出聲明,下面的這幾個小段我曾在新浪微博上發表過類似的內容,也是本人原創並不存在抄襲!

固化------優化-------簡化

A、所謂固化,指的是學習者可以先不要進行太多的思考和質疑,重要的是先將知識或技能按照好的教學者的要求進行一定程度的系統化的重複和訓練。當然並不是說不可以質疑,而是說你質疑別人之前需要先通透的瞭解別人的思維與方法,你只有進入了他的大腦才能找出他的漏洞。

而固化有兩個特徵:

1、適合初學者,就像微博裡朋友說的,你一丁點基礎都沒有的話,直接就進行聰明式的思考很大程度上是徒勞無功的,初學者要先通過基礎的訓練和實踐掌握教學者的理念與方法,這時候才有可能入門、上道。上來不學只想,怕是要走火入魔。當年我大一時去人家公司實踐直接提出了一些建議,人家說我閉門造車,我當時還不服,但事實上人家說的是對的。

2、學習內容對象。對於那些己經證明或很大程度上己經證明的、不存在太大爭議的學習內容,學習者要做的就是快速掌握,這個時候儘快培養感覺或者儘快入門、上道的最佳方法就是實踐、訓練、做、嘗試。這也是昨天文章裡提到的運動員進行肌肉訓練的案例。

PS:當然還有一個考量因素:學習者的性格,善學而知思者,我會讓他慢出手先思考;對於眼高手低的“聰明者、思考者”我會讓他用實際的題目證明他的猜想。

B、優化,是指學習者要想讓知識在大腦中能夠得到自由的組合、提取、刪減、變形等,就一定要把教學者或資料上的固定的文字形態進行轉換、具體化、鏈條化。這樣書本上的、別人嘴裡的才可以消化成自己的東西。所謂優化並沒有“優”的標準,只要符合你自己的思考與記憶模式就是最佳的。如果一定要找個標準的話,那就是:感覺舒服就是最好的。

所以,優化的特徵是:

1、對基礎內容的掌握己經達到了一定程度;

2、有了一定整體式學習基礎的非初學者。

C、簡化,這個談起來就吊炸天了,我自認為是個不錯的學習種子,過去五年的時間還在學習“簡化”這一個法則,現在略有心得,但也不敢妄言。倒真不是它有多神秘,實在是每個人的思考方式確實是有差異的。簡化的本質是一個壓縮與思考的過程。

簡化,就是你能將一個章節的東西用一句話、一個詞說清楚,別人可以不懂,但你懂;就是你能將一本書的內容用一句話、一個詞說清楚,別人可 以不懂,但你懂;就是你能將一個專業的領域的全部用一句話、一個詞說清楚,別人可以不懂,但你懂;就是你啥也說不清楚,但你啥都知道,可以大腦中瞬間反應出來 ,有時候又能調出說不完的話題。

綜上說述:針對不同的學習階段+不同的學習對象+不同的學習內容,調試不同的學習重點,或學,或思。

這三段論之後還沒有結束,因為這畢竟只是一個學習的三段過程,要想讓你的學習更有深度,你的知識更有力量,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學習技巧。後期會有大量的學習類的觀點貢獻給各位哦,大家可以先關注一下,我爭取做到每天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