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土專家」變身新型職業農民

□記者 馬景陽

通訊員 其寧 文彬 徐慧 報道

本報淄博訊 10月14日是週日,可是淄博市博山區博山鎮上瓦泉村的“劉老師”仍然格外忙活。一大早,他就鑽進草莓大棚,手把手地指導村民管理剛種植不久的草莓。

村民口中的這位“劉老師”名叫劉慶忠,是上瓦泉村村民,今年49歲。他不但是本村草莓種植的專家,鄰近村的老百姓也都爭著請他去指導。而在十年前,他還是村裡數得著的貧困戶。

劉慶忠說,讓他改變命運的,是村裡的黨支部書記王金成,王金成是他的“老師”。“十年前,忙活一年都掙不上2000元,日子不好過。後來,村裡改變傳統種植模式,大力發展草莓、韭菜等特色農業種植,王金成書記找到我,給我鼓勁,並一點一滴教我種植技術。”劉慶忠說,那時王金成不僅是村裡的當家人、農業改革發展的領路人,還是響噹噹的技術“大拿”,種、管、養等樣樣精通。

經過幾年的種植實踐,劉慶忠又摸索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種植經驗,不僅種植技術突飛猛進,種植收入也大幅提升。去年,他的11畝有機黃桃和一個有機草莓大棚,淨掙了12萬元。這個沒啥文化的貧困戶搖身一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劉老師”。

從“王老師”到“劉老師”,這些“土專家”們成了農業種植的表率,引領著農業發展。王金成說,村裡原來每月組織一次農技培訓,後來在村民的提議下,改成每月兩次。現在,上瓦泉村已從一個以傳統種植業為主、年人均收入僅千元的“省級貧困村”,發展到2017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6萬元、村民人均收入1.9萬元的富裕村。

鄉村越來越好,回鄉“大展身手”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目前,博山鎮已認定新型職業農民118人。他們有技術、懂營銷、會管理,下得了田、上得了網,‘含金量’非常高,致富帶動力非常強。”博山鎮黨委書記孫雪紅說。近年來,博山鎮以技術為支撐,全鎮現代高效農業進程不斷加快,高效農業在全鎮農業總產值中佔比達到45%。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博山區先後組織實施了“有機農業人才支撐計劃”“智力迴歸計劃”等重點人才工作項目,開展了“青年創新創業之星”“十佳新農人”評選活動,湧現出了一大批鄉村致富能人、返鄉創業典型。目前,全區登記在冊的鄉村人才共2485人,被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411人。

“現在農村有大批農業實用人才,他們被譽為‘土專家’‘田秀才’,把他們的作用發揮好,把他們的能量放大好,就會匯聚起脫貧奔康、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博山區委書記劉忠遠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