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北機采棉試驗示範田增產30%以上

近日,由農業農村部農機化技術推廣總站牽頭,邀請有關專家組成棉花測產驗收組,對山東省無棣縣兩塊機採棉種植模式試驗示範田進行了實地測產。測產結果為:無棣縣景國合作社示範片密度為5260株/畝,平均畝鈴數70768個,鈴重5.56克,畝產籽棉334.5公斤;無棣縣牧禾農機服務合作聯合社示範片密度為5640株/畝,平均畝鈴數75200個,畝產籽棉354.1公斤。示範區比常規種植增產30%~40%。

兩個示範區種植面積均為100畝,品種為適宜機採的魯棉研37號,按76釐米等行距機採模式種植,專家組按照《全國棉花高產創建示範片測產驗收辦法》,在每個示範區隨機抽測5個點,每個點測產6.67平方米,調查棉花株數和總鈴數,田間實測50鈴重(九折),籽棉畝產量按畝鈴數×單鈴重×85%÷1000計算。

無棣縣的200畝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基地,是由農業農村部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專家指導組棉花組與農業農村部農機化技術推廣總站、山東省農機技術推廣站、山東棉花研究中心、無棣縣農機部門,共同建立的黃河流域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基地,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學庚親自指導建設。示範田借鑑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植棉經驗,採用激光整平土地、機械深耕深松、衛星導航施肥與膜上打孔播種、膜下滴灌等新技術。核心是提高耕整地質量,增加播種密度,強化化控、水肥管理措施,實現既提高棉花品質和產量、又適合機採的目的,全面提升全程機械化水平,提高棉花生產效益。

測產結束後,測產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對在魯北鹽鹼地棉花種植取得增產30%~40%的顯著成效給與了充分肯定,並建議不斷總結經驗,因地制宜,改進措施,在黃河流域穩步推進新疆機採棉種植模式,為振興我國棉花產業提供機械裝備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