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药学院的外裔“洋院长”当选美国化学会会士

近日,美国化学会(ACS)公布了2018年新增学会会士(ACS Fellow)名单,天津大学药学院、生命学院院长

杰伊·西格尔教授获此殊荣。杰伊·西格尔(Jay S. Siegel)教授现任天津大学药学院、生命学院院长,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功能分子平台团队负责人,是天津大学近60年以来首位外裔院长、也是唯一一位现任“洋院长”。

天津大学药学院的外裔“洋院长”当选美国化学会会士

美国化学会成立于1876年,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科学学会之一,被誉为“全球化学企业、化学家和化学工程师的职业家园”。ACS Fellows是美国化学会设立的极高荣誉,用于认可和表彰会员在科学研究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为学会作出的重要贡献。ACS Fellows遵循提名推选制,对提名人/组织和被提名人均有严格的规定。由于选举标准很高,通常每年只有几十位科学家当选。2018年全球共有51位杰出科学家当选ACS Fellow,除Jay S. Siegel外,来自中国的公司或高校、科研院所的还有中科院化学所王笃金研究员和陶氏化学的陈红宇博士入选。(完整名单:https://www.acs.org/content/acs/en/funding-and-awards/fellows/list-of-2018-acs-fellows.html)

天津大学药学院的外裔“洋院长”当选美国化学会会士

杰伊·西格尔(Jay S. Siegel)教授,1959年出生于美国洛杉矶,1980年获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学士,1985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自1996年起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担任教授,2003年受聘为苏黎世大学教授,担任有机化学研究所共同主任,工艺化学实验室主任,苏黎世大学理学院教学院长,理学院研究委员会主任。现任天津大学药学院、生命学院院长,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功能分子平台团队负责人,是天津大学近60年以来首位外裔院长、也是唯一一位现任“洋院长”。西格尔为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科技部973重大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曾获美国总统杰出青年奖、考普学者奖、2015年中国政府友谊奖、2016“外教中国”年度人物。他带领天津大学药学院成功申请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联合推出的“国际化示范学院”项目,使药学院成为全国首批4个获批学院之一。2018年4月,西格尔获评“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

天津大学药学院的外裔“洋院长”当选美国化学会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性超分子架构的设计、医药化合物的工业生产与合成、手性有机合成及其立体化学研究。著书5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38余篇。包括Science 7篇、Nature 4篇、Nature Chemistry 1篇等,文章被引用超过12500余次(SCI)。现为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功能分子平台团队负责人(PI),负责新物质创制以及功能转化等领域的研究。2014年作为首席科学家申请的973重大科研项目成功获批。

天津大学药学院的外裔“洋院长”当选美国化学会会士

于1988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颁发的美国总统杰出青年奖,1992年获Alfred P. Sloan研究员,1998年获得美国化学会Arthur C. Cope 学者奖。现任瑞士化工学会、瑞士化学学会和欧洲化学与分子科学学会执行委员会成员,是欧洲化学与分子科学学会有机化学分会的创始人,曾担任Topics in Stereochemistry 期刊主编,并获得2018年度Humboldt Research Award (洪堡研究奖)。目前担任美国化学会京津冀分会主席,为当地组织了很多促进化学科学发展的公益活动,其中培养青少年兴趣的Chemistry Festival 科普活动还获得了美国化学会2017年ChemLuminary Award。

一顿饭请来“洋”院长

天津大学药学院的外裔“洋院长”当选美国化学会会士

2010年10月,时任苏黎世大学理学院教学院长的杰伊·西格尔到天津访问,与同为业界知名人士的美国同行理查德·熊不期而遇。当时,理查德是天津大学药学院的特聘教师。随后,西格尔到药学院作了一场学术报告。当晚,学院设宴款待时,西格尔讲述了自己颇具传奇色彩的学术生涯。

西格尔是个地道的美国人,在普林斯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跟随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简·马里·莱恩在法国路易·巴斯德大学作博士后研究。学业结束后,他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任教,直至正教授。2003年,他应苏黎世大学邀请,出任有机化学研究所共同主任、工艺化学实验室主任。通过多年努力,他将实验室建成了世界一流的分子设计中心。现如今,由于聘期已满,他希望能将重心转到亚洲,希望在亚洲某地复制自己在苏黎世大学的传奇。

听到这里,药学院的一位老师说道:“你不要再去找其他地方了,就来中国吧,来我们天大药学院!”药学院党委书记冯翠玲也盛情邀请,她向西格尔介绍了中国引进高端海外人才的“千人计划”,表示如果西格尔能来天大,以他的条件极有可能入选该计划。此外,冯书记还告诉西格尔,药学院已经拥有一位“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就是理查德。听到这儿,西格尔有所心动,因为他与理查德早就相识,对方的经历或许能给自己提供某些启示。在经过一番考虑后,他最终接受了天津大学的邀请。就这样,

天大用一顿饭就聘请到了一位新院长。2013年,走过118年历程的天津大学,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真正的外籍院长。

天津大学药学院的外裔“洋院长”当选美国化学会会士

西格尔院长聘任仪式

在成为药学院院长后,西格尔曾表示,他身边很多朋友都在中国有兼职,但从事全职工作的朋友却没有,“因为他们缺乏在这里开展工作的信心”。放弃熟悉的科研教学环境,只身融入中国的学术环境并从事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对于任何一个外国学者来说,都是一件困难的事。不过西格尔适应得很快,没过多久,他就主动去街边品尝美味的煎饼果子了。

谈到引进外籍院长的举措,西格尔说,在现有体制下引进外籍院长,并非易事,“但天津大学的领导们是很好的沟通者,他们为我描绘了一个梦想,同样也给了我在这里实现梦想的信心”。他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化的教学模式,为中国的科研机构树立一个范例

早在正式上任前,西格尔就已经与药学院有关负责人一起讨论工作,每个星期都要进行沟通,商谈学院未来的规划。这里积极向上的氛围,让他想在这里工作。“要改革,我们的梦想是让学院在药物科学与技术方面成为世界一流的药学院。”这是西格尔与天津大学药学院共同的目标。

洋教授的“中国梦”:天大药学院要成为世界一流

近几年,在这位洋教授的指导下,天津大学药学院在顶层设计、人才引进、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方面不断探索。2017年3月28日,西格尔向天津大学北洋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了28万元,支持师生奖学金、奖教金、国内外学术交流等相关工作的开展。

天津大学药学院的外裔“洋院长”当选美国化学会会士

西格尔院长参加第一届药物科学研讨会

在西格尔看来,天大药学院的工作给了他尝试教学改革的沃土。西格尔说:“我在西方院校从事了30多年教学管理工作,在见到天大校长李家俊后,我们对教学理念进行了探讨,正巧天大药学院需要教学推进,于是我把西方高等院校成熟的教学管理模式带来了,我与院领导从基础做起,每天看着药学院的进步。”

为天津大学药学院营造不一样的工作模式,让教师们了解什么是国际标准,有效沟通促进学术发展,这是西格尔来到天津大学药学院最重要的教学心愿。

据天津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周艳介绍,每年西格尔院长都会请60至70位国际药学和化学专家,来到天大进行学术探讨,药学院教师与国际专家进行一对一交流,既可以和顶级专家探讨在学术上遇到的困惑,还可以询问在论文发表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技巧。

“3年来,药学院的老师经过与顶级专家进行大密度密集化交流后,不用走出国门,就可以了解什么是国际学术标准。同时,老师们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2016年,药学院SCI论文发表88篇,同比增长19%NSFC基金10项,同比增长400%。”周艳说。

天津大学药学院的外裔“洋院长”当选美国化学会会士

西格尔院长与药学院毕业生

国际标准的引入,也带来了天津大学药学院语言的突破,进而实现了西格尔第二个教学心愿——中西文化融合

西格尔来到天津大学药学院以后,十分重视中西文化的融合。他说:“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源远流长,西方文化也有先进之处,我希望在药学院将两种文化融合起来。”每次在天津大学药学院举办国际会议,西格尔都会教外国老师说中文。同时,本土的老师和学生上课主要以英文为主,逐渐可以与外国老师侃侃而谈。

天津大学药学院书记冯翠玲说:“在西格尔院长的带领下,药学院打造成为国内首个本硕博全英文一体化、贯通式药学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药学院以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端药学人才为目标,参照西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包括实验室轮转、开题报告、综合测试、进展报告、Fail/Past、预答辩等一系列质量保障机制,设立每学期重点培养环节,并建立淘汰与奖惩机制。”

天津大学药学院的外裔“洋院长”当选美国化学会会士

西格尔院长指导学生实验

不仅如此,西格尔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他将国外实验室建造与应用引入,要求天津大学药学院的每名学生能够每天有足够时间在实验室中动手学习,并邀请国外老师亲自辅导。实验室的改变,完成了西格尔第三个教学心愿。

天津大学药学院实验室负责教师张勇说:“从2013年开始,西格尔院长主张用玻璃代替砖墙,建造

开放式实验室,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走廊与实验室之间具有很好的通透性。因此,做实验的师生、研究人员可以加强沟通和相互监督,学生互比互学,一旦出现实验隐患,便于发现,及时进行喷淋等处理。”

天津大学药学院青年教师黄剑辉表示,实验室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师生提供办公桌,还有背景音乐,使师生的实验环境更温馨。“西格尔院长希望可以用世界一流的硬件,吸引世界一流的研究人员,培养出世界一流的人才。在他的努力下,很多海外教授加入到实验室的教学当中。”

在对天津大学药学院院长西格尔和其他教职工的采访中,“前沿”新闻记者了解到,西格尔不仅仅为实验室吸引一流人才作出努力,也在整个学院乃至学校的招聘理念和教学理念中做出贡献,比如在天津大学建立国际级别的分子科学中心,吸引世界更多的教学人才。

据天津大学药学院书记冯翠玲介绍,西格尔院长为药学院的师资队伍设立了

5年规划,学校给予西格尔很大的自主招聘权,学院还成立了自主招聘委员会,不断争取更多优秀人才。良好的教学体系设计、招生宣传规划及外籍教师的加入,也使生源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留学生的招收数量实现重大突破。

天津大学药学院的外裔“洋院长”当选美国化学会会士

西格尔院长通过论坛吸引更多教学人才

天津大学药学院在不断进步着,西格尔的教学心愿也在一个个实现。正如西格尔所说:“一流大学不是模仿哈佛大学,而是明确自己真正的定位和目标。

我的梦想是让天津大学药学院成为世界上一流的药学院,这也是我们几位洋教授的共同心愿。”

综合 | 天津大学新闻网/今晚报/北方网 编辑 | 化学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