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房貸的反歧視造成了美國十年前的「次貸危機」


對房貸的反歧視造成了美國十年前的“次貸危機”


2018.10.18 學習薛兆豐經濟學的第15天,這是NO.14,我要寫到NO.1000。


美國次貸危機(subprime crisis)也稱次級房貸危機,也譯為次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金融風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開始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次貸危機目前已經成為國際上的一個熱點問題。(百度百科)


對房貸的反歧視造成了美國十年前的“次貸危機”


課程主題:有時候歧視是合理的

前面三講都在說一個問題,由於存在稀缺性,我們必須作出選擇,有選擇就要有選擇的標準,有選擇標準就有歧視,歧視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更應該討論的是:

1. 誰有權利來歧視?

2. 誰承擔歧視的後果?

3. 凡歧視就要付代價,付的是什麼代價?

在認同前面概念的基礎上,我們就可以用歧視去討論更加複雜的現象:

1. 為什麼說有時候歧視就是合理的?

2. 如果合理的歧視被政府禁止,會釀成什麼樣的惡果?


對房貸的反歧視造成了美國十年前的“次貸危機”


壹 東南亞華人的歧視故事

我們通常認為,歧視別人的人都是比較強勢的人,比如白人歧視黑人,健全的人歧視殘疾人,被歧視的人是被欺負的一方,但是有位美國經濟學家卻說情況並不是這樣。比如,中國人在美國就是弱勢群體,但是他們卻很喜歡歧視別人,在很多行業,比如賭博業、零售業、金融業,中國人就只喜歡跟自己人玩,這是怎麼回事呢?

有一位華人女經濟學家叫詹耐特·蘭達,她是馬來西亞的華僑,自小在馬來西亞長大,她從小就發現當地人有許多排華行動,為什麼排華呢?因為當地人覺得中國人做生意的時候排斥外國人。

她想要弄明白這個現象,她就發現,有個地方的橡膠園是由來自福建泉州和永春縣的陳、李、林、黃、嚴五大家族把持。她發現中國人之所以強調儒家思想,是要用儒家思想來進行關係計算。這種關係計算其實是一種信用評級的方法。

這個信用評級是怎麼回事呢?當地華人把關係分為七等:

第一等,直系親屬,也就是近親;

第二等,大家庭當中的遠親;

第三等,同族或者同姓的人;

第四等,同村的人;

第五等,同方言的人或者其他說本方言的中國人;

第六等,說其他方言的中國人;

第七等,非中國人,包括歐洲人、印度人,還有居住在馬來西亞的土著等等。

把人分為七等之後,跟他們做生意的條款、貸款收取的利息都不一樣,他們為什麼這麼做呢?這樣做生意不是縮小了嗎?賺的錢不就少了嗎?


對房貸的反歧視造成了美國十年前的“次貸危機”



貳 歧視行為的效率含義

蘭達通過分析告訴我們,這種歧視是有道理的,你想一樣,在一個異國他鄉,閩南人的語言不通,又對當地的法律不瞭解,那最保險的方式就是跟同族人做生意,因為如果跟當地人做生意受了損失,他們很難通過司法途徑獲得收益。這其實是一種更加保障他們利益的做法。這就是蘭達所提出的同族中介理論。

這個理論的意義,是讓我們脫離黑板經濟學(黑板經濟學是指新古典經濟學理論成立的前提條件過於抽象,不能解決實際經濟社會問題。這種經濟學只注重抽象的演算,忽視現實的經濟現象,就如同閉門造車。百度百科),不能簡單地把人理解為單獨的人,沒有文化背景的人;不能把人們做生意的環境,簡單地理解為有或者沒有法律保障。

所謂的保障其實是一個連續的光譜,當正式的法律體系不能保障人們做生意的利益的時候,就得利用其他形式的約束來保障。比方說,同村的人、同族的人、同是中國人,我們就有自己的道德約束,有自己的關係,有自己的聲譽。這些都是用來保障我們生意信用的重要工具。

這個例子說的是,歧視是有其合理性的。


對房貸的反歧視造成了美國十年前的“次貸危機”


叄 平權運動,一場反歧視運動

如果政府禁止了本身合理的歧視的話,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這就要講到美國十年前的次貸危機(如果對次貸危機不瞭解請看開頭第一句話)那為什麼會產生次貸危機?

有人就開始解釋,資本家的貪婪造成了這次危機,但是資本家從來就是貪婪的,這並不能解釋為什麼會出現次貸危機。也有人說,這是金融創新犯的錯。有各種各樣的資產和債務,被銀行打包賣來賣去,鏈條太長,出現委託人和代理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從而導致了金融危機。但是,銀行家從來都是精明而審慎的,在別的行業裡面,怎麼就沒有商人,把東西包來包去,最後賣個好價錢糊弄別人呢?

這兩個說法都沒說到點子上。真正的原因是這樣的:

美國的房價跟中國一樣,大部分美國人也買不起房,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銀行家們非常審慎,不會輕易的向沒有償還能力的人放貸,但是美國在1960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平權運動”,目的是希望矯正社會上不公正的現象,支持所謂的弱勢群體,鼓勵他們買房。


對房貸的反歧視造成了美國十年前的“次貸危機”



1991年,美國商業銀行放貸的數據被公開化,大家可以拿這個數據來做研究。這時候就有人發現,能夠拿到貸款的人多數是白人,而那些少數族裔,那些弱勢群體,他們拿到貸款的可能性比白人低很多。這個時候媒體就拿這個事情大作文章,造成大家都覺得,商業銀行有特別強的歧視弱勢群體的傾向。我們知道,銀行如果歧視一部分人肯定是有道理的,哪有有錢不賺的道理,但是民眾根本不會管這個的。

到了1992年,聯邦儲備局波士頓分行發佈了一份所謂的科學統計報告,聲稱:我們不需要再做任何研究了,經過非常嚴密的計算,美國的商業銀行肯定是對弱勢群體進行了歧視。

這份報告出來以後,雖然有專業人士指出,這份報告做得很爛、數據處理不及格。但是大眾不聽這個,整個社會就掀起了一股要對弱勢群體發放更多貸款的運動。為了讓弱勢群體拿到更多貸款,商業銀行就得降低他們的放貸標準。


對房貸的反歧視造成了美國十年前的“次貸危機”


肆 政府威逼利誘反歧視,釀造次貸危機惡果

商業銀行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考慮的,肯定不會輕易的降低放貸標準,政府有辦法,威逼利誘!

所謂的威逼,就是一旦查出某個銀行存在歧視,就罰他很多很多錢。

所謂的利誘,就是讓有政府背景的兩家房地產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去收購那些貸款合同。

這就意味著,商業銀行已經沒有風險,無論怎麼放貸,最後都有政府兜著。那肯定是敞開來貸款了。有些銀行就不但不審查你的經濟狀況,反而請明星代言拍廣告,鼓勵貸款。

當所有銀行都這麼做的時候,房地產市場當然會有一段繁榮的時間。因為每個人都不是在花自己的錢,每個人都在花別人的錢。但一向審慎的銀行知道,這些債務是有毒的,所以他們把這些債務包來包去、賣來賣去,就像擊鼓傳花,只是不知道誰最後撿到這個有毒的資產。

他們還相信一點,就是所謂的“大而不能倒”——你欠債越多,影響就越廣,政府就越不會讓你倒,所以他們就毫無顧忌地這麼做下去。

最後的結果,就是次貸危機。

這其實是告訴我們,當銀行家實施合理的區別對待的時候,如果政府出於政治上的原因,強迫他們扭曲區別對待的標準,就會產生嚴重的後果,這並不是自由市場的失敗,而是政府過度干預的失敗。


對房貸的反歧視造成了美國十年前的“次貸危機”




伍 課堂小結

在現實中,歧視往往都是有原因的,尤其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下,歧視往往是有效率的。如果出於政治原因,政府逼著商業銀行改變歧視標準的話,就有可能釀成惡果。


陸 課後思考

你能不能舉一個歧視的例子,社會上大多數人都認為這種歧視不合理,但你卻覺得它是合理的?

我的回答

一些公司歧視30左右沒有小孩子的女性,尤其是小公司。30左右未育的女性往往接下來就要面對的是生孩子,這可能就是長達幾個月甚至是1年的長假,這對公司來說就是一種損失。為了避免這種損失,一般不會錄用這個年齡段的女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