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瀘州話白酒——瀘白酒起源(第二集)

醉美瀘州話白酒——瀘白酒起源(第二集)

楊慎

寒夕與簡西嘗小酌別

楊升庵

豔曲縈弦別思長,

華燈相對少輝光。

江陽酒熟化如錦,

別後何人共醉狂。

君自來釜山,

我曰渡江口;

不看街中花,

要飲小市酒

清代作坊

醉美瀘州話白酒——瀘白酒起源(第二集)

城下人家水上城 ,酒旗紅處一江明。

銜杯卻愛瀘州好, 十指寒香給客橙。

瀘州在清代已經成為四川著名的“成、渝、瀘、萬”四大口岸之一,瀘州的酒得益於水路的便利而運銷各地。清王朝出於統治的需要和對糧食的考量,曾幾次頒佈禁酒令,但瀘州地界連夷,一直未真正實施朝廷的命令,瀘州酒業的發展達到了空前的鼎盛,許許多多的釀酒作坊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 從明末清初開始,又先後出現了:“天成生”、“洪興和”、“順昌祥”、“秫香春”、“永興成”、“鼎豐恆”、“大興和”、“生髮榮”等釀酒作坊。清末時期,瀘州釀造經營大麴酒的作坊已經發展到了十八家之多。

《瀘縣誌》卷三《食貨志·酒》記載:“瀘酒,以高梁釀製者曰白燒,以高梁、小麥合釀者曰大麴。清末白燒槽戶六百餘家,出品運銷永寧及黔邊各地。……大麴槽戶十餘家,窖老者尤清洌,以溫永盛、天成生為有名。運銷川東、北一帶及省外……”

醉美瀘州話白酒——瀘白酒起源(第二集)

安定遺徽

在瀘州至今還保留著明清時期的一個重要文物“安定遺徽”的門牌坊。徽商在瀘州,主要是經營酒業和鹽業為主,兼營其他。 獨特的的亦賈亦儒的文化自覺,出於對瀘州源遠流長酒化的推崇,使徽商們走上了經營瀘州白酒的道路。 徽商還有一個重大的歷史貢獻就是突破明代禁海政策,徽商一定意義上還扮演了明代海外貿易先行者的角色。明嘉靖年間,徽州商人已經開始了海上運輸貿易,也就有了瀘州老窖大麴酒順江而下,出夔門,遠銷到南洋、東南亞等地,因此歷史上就有瀘州老窖酒“船過夔門聞酒香”的讚譽。“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新安理學的文化紐帶將商業與宗族整合在一起,使得徽商商業利潤的一大流向,他們不僅在家鄉修建牌坊、祠堂、民居,而且也投資土地與房產,營造故土家園的行為,為徽州創造了大量精美的建築,興盛了徽州的宗族文化,也在外地留下了很多建築遺蹟,瀘州的徽商與瀘州烤酒老闆合作,興建“大興和”作坊,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大中”作坊,建築具有明顯徽派建築風格,並立下牌樓,刻下“安定遺徽”四個字。

醉美瀘州話白酒——瀘白酒起源(第二集)

同治八年(1869),九世祖溫宣豫建“豫記溫永盛酒廠”,釀造的“三百年老窖大麴”酒出品,盛極一時。章士釗賦詩稱讚:“名酒善刀三百歲”;“溫家酒窖三百年,瀘州大麴天下傳。

民國初期,走出國門寫春秋

民國時期,瀘州老窖特曲已經遍銷長江南北,廣州、南洋等地客商聞名而至,爭相採購,通過船運彙集重慶出川,於是留下了“船過夔門聞酒香”的佳話。

1915年,溫永盛釀酒作坊生產的瀘州老窖特麴酒遠渡重洋,在美國舊金山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一舉奪得金獎。

醉美瀘州話白酒——瀘白酒起源(第二集)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

醉美瀘州話白酒——瀘白酒起源(第二集)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

1916年,朱德隨蔡鍔起兵,入川討袁,駐防瀘州期間在詩中寫道:“護國軍興事變遷,烽煙交警振闐闐;酒誠幸保身無恙,檢點機韜又一年。”“酒城”之名由此而生。

醉美瀘州話白酒——瀘白酒起源(第二集)

抗戰時期,瀘州酒業的生產發展到了歷史上的鼎盛時期,釀酒作坊和酒窖年年遞增,遍佈城郊各地縱橫數十里,出現了溫永盛、天成生、協泰祥、春和榮等36家作坊晝夜生產窖酒的壯觀場面,產量居全中國之首。

1949年12月3日,瀘州解放,為了迅速恢復和發展麴酒生產,國家大力扶持瀘州酒業。

1950年初,在政府的扶持下,瀘州釀酒實業家李華伯先生,以其“春和榮”作坊為首,牽頭組建了“瀘州麴酒聯營工業釀造社”, 邁出了恢復發展瀘酒生產的第一步。10月,城裡另一些酒商聯合成立了“義中麴酒釀造社”。年底,溫氏兄弟分別經營的幾家 “溫永盛”酒坊,又聯合成立了“溫永盛麴酒聯營社”。

1951年,私營鼎豐恆酒廠亦更名為“定記酒廠” 。至此,“定記”、“溫永盛”、“曲聯”、“義中”四傢俬營酒社又聯合了麴酒作坊19家,恢復生產性窖池82口。同年3月,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在瀘州以贖買的原“金川酒精廠”為主體,吸收了未參加聯營的另外17家麴酒作坊,正式成立了“川南區專賣事業公司國營第一曲酒廠”。瀘酒的生產得到了很好的恢復,當年全區白酒產量便一舉達到了3831噸。

醉美瀘州話白酒——瀘白酒起源(第二集)

李華伯

李華伯春和榮酒坊業主,解放後組建義中麴酒釀造社,自任經理,動員工商業戶陳中和等復業擴大經營. 1954-1969連任瀘州市副市長。

1953年12月,瀘州小市、南城、羅漢、藍田、胡市、福集六個酒廠組成“四川省專賣公司瀘州國營釀造廠”,並於1954年5月與四川省國營第一釀酒廠合併,命名為“地方國營瀘州麴酒廠”。之後,城區四個私營聯營“社”、“廠”經過改造,也於1955年12月走向公私合營道路,成立了“瀘州市公私合營麴酒廠”。

1961年1月,“地方國營瀘州麴酒廠”與“瀘州市公私合營麴酒廠”合併為“瀘州市麴酒廠”,1964年更名為“四川省瀘州麴酒廠”。這正是瀘州老窖的前身。

未完待續》》》》》》明日將給大家講明清瀘州36個手工酒業作坊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