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南粵古驛道 品非遺茶果習俗

探尋南粵古驛道 品非遺茶果習俗

南粵古驛道,歷史記載

中山市三鄉鎮古鶴村是有著近八百年曆史的文化古村,相傳古時有許多雀鳥在古鶴村山林中棲息,眾多鳥類中以白鶴居多,由此得名"古鶴"。

探尋南粵古驛道 品非遺茶果習俗

南粵古驛道角頭街

主街道分為上、中、下街,佈局井井有條。沿著始建於同治二年、貫穿整個村落的青石路,保留了相當多的古建築和珍稀古樹:鄭氏祠堂、樂善好施牌坊、舉人旗杆夾、土沉香樹、古榕樹等等。漫步在古鶴村的石板街中,青石巷、老榕樹、舊祠堂、古門樓,彷彿被帶回到一個久遠的年代。

探尋南粵古驛道 品非遺茶果習俗

南粵古驛道古鶴村

歷史悠久的古鶴村有著濃厚的人文氣息。清代就有的4條石板街,總長約1800米的,悠長而古樸,展現了800多年的-。村民曾在1922年翻新石板路,去年古鶴村又花巨資重修。

探尋南粵古驛道 品非遺茶果習俗

樂善好施牌坊介紹

清代皇帝光緒賜的"樂善好施"牌坊,有李鴻章的題辭和印章,該牌坊為四柱三間三樓牌坊,用花崗石雕鑿構築,高約8米,柱下鑲嵌抱鼓石,見證了這個古村的歷史。古鶴村作為中山一座特色古村落,村內保留著很多的牌坊,每一座牌坊都代表著一種榮耀和優良教育,村中僅清代就出過8位舉人,當今還出過外交-和中國工程院士。

探尋南粵古驛道 品非遺茶果習俗

南粵古驛道,古老的八卦圖

此外,近170年曆史的古祠堂村中有三座,其中鄭氏祠堂內提有敦宗睦族的宗旨,見證了古鶴有史以來的包容、和諧精神。

古鶴新建牌坊

三鄉鎮古鶴新建牌坊兩側一副對仗工整的對聯,古道循行仙領鍾靈傳樂善祥迎紫氣,鶴聲高迥文呈煥彩啟宏圖步接青雲。字裡行間透露著這座800 年曆史文化村落的發展脈絡和新時代煥發出的新氣象。

探尋南粵古驛道 品非遺茶果習俗

古鶴村新牌坊 南粵古驛道入口

三鄉茶果

古鶴這裡有豐富的飲食文化資源,傳統的食品更是形形色色,多種多樣,其中最有名的特色美食自然是茶果、芋頭糕、蘿蔔糕、角仔、葉仔、三丫苦 、兼粽、兼糕、蘆兜粽、豆撈、瀨粉等傳統茶果種類繁多。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三鄉茶果傳統飲食習俗),古驛道入口旁邊的三鄉茶果店,三鄉茶果的精品,傳承了百年傳統飲食文化。

探尋南粵古驛道 品非遺茶果習俗

南粵古驛道入口旁邊三鄉茶果店

樂善好施坊

"樂善好施"坊位於中山市三鄉鎮古鶴村古鶴下街49號正對面,建於清光緒八年(1882)。牌坊為四柱三間三樓,花崗石構築,通高約8米。2009年被中山市人民政府公佈為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探尋南粵古驛道 品非遺茶果習俗

樂善好施牌坊

古鶴村閘門

古鶴村閘門位於中山市三鄉鎮古鶴村,始建於清初,民國十一年 (1922)重修,2007年重鋪。2009年古鶴村閘門被中山市人民政府公佈為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探尋南粵古驛道 品非遺茶果習俗

南粵古驛道古鶴村閘門

日東祠

曰東祠位於中山市三鄉鎮古鶴村古鶴下街40號,始建於清代,光緒七年 (1881)重修。2009年被中山市人民政府公佈為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探尋南粵古驛道 品非遺茶果習俗

南粵古驛道 日東祠

石板街

該街始建於清代,1922年重修。青石鋪砌的街道環繞古村,起始於村頭閘門,沿著角頭街、古鶴上街、古鶴下街、古鶴中街、清泉街蜿蜒延伸,止於村尾閘門及北閘門,全長約1200米,寬約2.5米,以6000餘塊花崗條石鋪砌而成,是目前中山市保存較完整的石板街。

探尋南粵古驛道 品非遺茶果習俗

南粵古驛道古鶴村石板街

探尋南粵古驛道 品非遺茶果習俗

南粵古驛道古鶴村石板街

尚古重文

關於古鶴村,值得一提的名人極多,像是飛虎隊飛行員鄭社燦、香港"西餅皇后"曾超群、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健超等,他們皆源自這片鍾靈毓秀之地。再沿歷史追溯,尚古重文的古鶴村於清代便出過八位舉人,其中更有奇人劉學詢,這位前半生致力於政治鬥爭,後半生卻退隱西湖邊,親自打造並維護名園劉莊(即如今西湖國賓館)的清朝進士。此外,據記載,孫中山年少時亦曾多次隨長輩路過古鶴,更於1912年回鄉省親時發表演講,引來數里民眾聆聽。還有鄭觀應、康有為、梁啟超、唐紹儀、陸皓東、高劍父等人,也曾途經此地,為那秀麗山水駐足。

交通

路線一、從中山城區出發:走城桂公路,過五桂山、三鄉,轉入G105國道,往珠海方向走1公里左右至華財古玩城處即到(古玩城對面即是)。全程約30公里,耗時約40來分鐘。路線二、從城區出發,經廣珠公路,過板芙、三鄉,至華財古玩城處即到,全程約37公里,耗時約45分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