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診26年,醫師朱緒坤與汨羅的不了情

汨羅時刻報道(文/葉霄 圖/夏凡 黃佳)“對!您老按醫囑用藥咯!”上午10點,市人民醫院內一科主任朱緒坤接到老病患湯嗲的電話,反覆叮囑。每天,他要接上十個這樣的電話,都是“請示”如何用藥,或“彙報”身體狀況。用他的話說,忙碌,是生活的主旋律;病患,更讓他無法割捨。

坐診26年,醫師朱緒坤與汨羅的不了情

初次交道,記者根本沒意識到他是一個異鄉人。“用了18年學會說汨羅話。”朱緒坤不自然地笑了。

1992年,華容伢子朱緒坤從衡陽醫學院(現南華大學)畢業,成了市人民醫院一名內科醫生。當初只有一個內科,6名醫生坐診,朱緒坤要跟著資深醫生查房、看病、填病例。

從學生到醫生,朱緒坤最大的苦惱,是語言交流乏力。據他回憶,一次,一名農村來的老人要看腳。朱緒坤請他“抬腳”,老人愣是將“腿”抬高。難不成要學汨羅話?

面對工作,朱緒坤決定試說汨羅話。久而久之,朱緒坤越說越流暢。和語言一同進步的,還有他的醫術。1993年,內科分出了內二科,內一科主要治療心血管類疾病。“楊順和是我的老師。”剛分科時,他跟著楊順和主任,參加疑難病症、病危病人會診,當旁聽生。

一個月後,老師一句“今晚你單獨值班”,朱緒坤緊張了,準確說來,應是“重視”。虧得科班出生底子實,也積累了不少臨床經驗。值守一夜,輪完57個床位,沒出多少汗,心力卻有點交瘁。

第二天,朱緒坤顧不上休息,回宿舍搬起醫書。幾天後,藏書被翻了遍,他愈加感到所學匱乏。於是,找藏書,查資料,訂刊物,和同行交流,休息時間幾乎都用來學習。

坐診26年,醫師朱緒坤與汨羅的不了情

“不學習,就無法秉承‘盡最大努力搶救病人’的宗旨!”朱緒坤深知,心血管疾病,風險大,責任重,需要高素質的醫生把關。

2000年,一名身患“結核性腦脊髓膜炎”的病人,因無法接受“腰穿”,被湘雅醫院拒收。病人抱著試一試的心理,找上了朱緒坤。第一次“腰穿”,朱緒坤也沒找到合適位置。病人不住地叫痛,眼神中的失望刺激著朱緒坤。

朱緒坤反覆琢磨,嘗試找到適宜做手術的部位。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找到了,併成功完成穿刺。每週兩次手術,老人病情漸漸穩定,神智慢慢恢復正常,再次返回工作崗位。

救回一條生命,救回的就是一名醫生堅持從醫的信念。多年來,朱緒坤治癒的病患不計其數,也攤上了一大堆瑣事。病患帶著自己的親朋來看病,同事也帶熟人來找他,每天,朱緒坤要接診多名不掛號的對象,還要扮演“健康顧問”角色。

尹娭毑、張老倌、胡大哥……諸多慕名而來,健康回家的人,一帶一,一傳十,朱緒坤很忙,也從中獲得了快樂。一個醫師最大的快樂是什麼?他如此回答,“是救死扶傷,是幫助病人!”

今年8月16日,朱緒坤被評委岳陽“白求恩式好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