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彭德懷元帥誕辰120周年」彭德懷:橫刀立馬 頂天立地


「紀念彭德懷元帥誕辰120週年」彭德懷:橫刀立馬 頂天立地

彭德懷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作為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彭德懷在近半個世紀的革命鬥爭歷程中,橫刀立馬,南征北戰,戰功赫赫,鐵骨錚錚,為中華民族的獨立,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成長、壯大,為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建立了不朽功勳,彪炳千秋。

一、雄關漫道,平江揚眉井岡突圍

出生貧寒的彭德懷為了擺脫生活的困境,懷著對剝削階級的仇恨,於1916年3月投入湖南陸軍第2師第3旅第6團,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彭德懷投入湘軍後,刻苦自勵,習文練武,很快在士兵中樹立了威望,從二等兵升任班長、排長。孫中山領導的北伐軍從廣東進入湖南時,彭德懷已從陸軍軍官講武堂畢業,並擔任國民革命軍第8軍第1師第1團第1營營長。1926年夏,彭德懷率部參加北伐作戰。部隊進抵武昌城時,彭德懷暫代團長,奉命率一營英勇而頑強地配合葉挺部攻打武昌南門。在攻打武昌戰鬥中,彭德懷結識了第1師政治部秘書長、共產黨員段德昌。在段德昌的開導、啟發、幫助下,彭德懷的思想豁然明亮了許多,並在所屬部隊建立了以救貧會為核心的秘密組織,訂立了反對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和維護士兵權益的會章。

在革命處於低潮的情況下,已是湖南獨立第5師第1團團長的彭德懷於1928年4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後,他更加關注革命形勢的發展,以對黨的高度忠誠和無畏的革命膽略,在敵軍營壘內,積極擴展革命力量。7月22日,彭德懷與中共湘鄂贛特委書記滕代遠等一起舉行了著名的平江武裝起義。起義成功後,平江成立了工農政府,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彭德懷為軍長,滕代遠為黨代表。平江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之後又一次重要的起義。為此,當年彭德懷還賦詩一首以示慶賀。詩云:北伐時期士兵會,秘密活動兩三年。平江起義揚眉目,工農革命旗幟鮮。

「紀念彭德懷元帥誕辰120週年」彭德懷:橫刀立馬 頂天立地

◆《平江起義》油畫。

平江起義的槍聲,極大地震驚了湖南反動當局,國民黨反動派立即調集軍隊圍剿、堵截,彭德懷與滕代遠率紅5軍經與湘軍激戰後撤出平江,在湘鄂贛邊轉戰數月,創建了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為了將這支從舊軍隊衝殺出來的部隊鞏固下來, 1928年8月下旬,彭德懷和滕代遠率紅5軍主力揮師南下,向井岡山進發。幾經戰鬥,終於於12月11日同紅4軍在寧岡會師,彭德懷實現了他同毛澤東、朱德匯合的偉大願望。會師不久,國民黨反動派調集湘贛兩省敵軍18個團的兵力,分五路撲向井岡山,狂稱要把井岡山“夷為平地”,把紅軍“一網打盡”。面對這一嚴重形勢,紅4軍前委召開湘贛特委聯席會議,決定朱德、毛澤東率紅4軍離開井岡山,向贛南進發,開闢革命根據地。彭德懷與滕代遠率紅5軍留守井岡山,以牽制湘贛敵軍,掩護紅4軍向贛南出擊。這時,留守部隊只有800餘人。彭德懷為了革命大局,可謂“橫刀立馬”,勇敢地承擔起留守井岡山的艱險任務。

面對隨即而來的國民黨湘贛敵軍對井岡山的合圍,彭德懷指揮留守井岡山的部隊,在風雪交加糧彈奇缺的情況下,抗擊著20多倍敵軍的“圍剿”。為保存有生力量,彭德懷決定率隊突圍,向贛南轉移。突圍部隊到達贛南臨近廣東新城時,僅剩280多人。彭德懷面對挫折,沉著冷靜,率領餘部奇襲于都,經安遠、會昌進到瑞金與紅4軍第二次會師。會師後,紅5軍根據紅4軍前委決定,重返井岡山,恢復湘贛革命根據地。重返湘鄂贛不久,彭德懷率部與黃公略所率的原5軍第2縱隊會合,恢復紅5軍番號,至此全軍發展到3000多人。

為了總結作戰經驗,10月中旬,彭德懷向湘贛特委寫報告,系統總結了他一年多“橫刀立馬”的體會:“紅軍惟一的良好戰術,即是力避硬戰,打破恃險死守,以避實就虛,專擊小敵為上策”,“敵人進剿時,可乘機竄到敵人背後擊其虛處”,“敵軍如分散追擊時,可作盤旋式的打圈子”,“敵人駐紮時,夜間宜派純粹戰鬥小部隊去擾亂他們”,“敵軍退走時,便可乘機尾追擊之”。這些在鬥爭實踐中提煉出的游擊戰術思想,對後來紅軍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十六字訣”作出了重大貢獻。

「紀念彭德懷元帥誕辰120週年」彭德懷:橫刀立馬 頂天立地

◆1930年7月,紅3軍團攻佔長沙示意圖。

軍閥混戰之時,往往也是發展革命根據地的有利時機。1930年春,彭德懷利用南北軍閥混戰的時機,率紅5軍在湘贛地區連克安福、分宜、宜春,使湘贛根據地進入發展的全盛時期,紅5軍也一度達到近7千人,成為紅軍的一支重要力量。6月,紅5軍擴編為紅軍第3軍團,彭德懷為總指揮,滕代遠為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部橫掃鄂東南鄂城、嘉魚、通城等地,並乘勝南下,連克湖南嶽陽、平江等城。7月,國民黨湖南省主席何鍵調集3個旅進攻平江。彭德懷面對強敵,看透了敵軍長蛇陣部署的弱點,決定出其不意進攻長沙。他指揮紅3軍團,以伏擊戰、進攻戰、陣地戰等戰法,勇猛戰鬥,連破敵陣,力佔長沙,以8000餘人,破敵3萬餘優勢之眾,大振紅軍聲威,創造了紅軍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光輝範例。

紅3軍團在撤出長沙向瀏陽方向開進途中,在瀏陽之永和市同朱德、毛澤東率領的紅1軍團會合,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朱德為總司令,毛澤東為總政治委員,彭德懷為副總司令。在其後的歷次反“圍剿”中,彭德懷身先士卒、揮刀躍馬,率領紅3軍團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將紅3軍團鍛造成一支攻無不克的英雄部隊。

二、橫刀立馬,長征如鐵西征論道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紅軍被迫開始了長征。在長征途中,彭德懷與接任紅3軍團政委的楊尚昆指揮紅3軍團連續突破國民黨軍三道封鎖線,敵軍為堵截紅軍西渡湘江,急調幾十個師沿湘江兩岸設了第四道封鎖線,企圖在湘江東岸圍殲紅軍。此時,紅軍強渡湘江勢必要付出高昂代價。彭德懷向中央建議,紅3軍團宜向湘潭、寧鄉方向挺進,威脅長沙,吸引敵主力;中央率主力進佔漵浦,在湘西北發動群眾,準備戰場,粉碎敵之進攻。當時博古等人對此重要戰略建議,不但不予理採,仍令紅軍全力突破第四道封鎖線。彭德懷與楊尚昆即奉命率紅3軍團急速行軍進入廣西,11月底在桂西北部興安縣界首突破敵第四道封鎖線時,為掩護中央縱隊和紅軍大部隊渡過湘江,在遭強敵追擊的危急關頭,彭德懷再次“橫刀立馬”,親臨江邊指揮部隊與敵拚殺,血戰三晝夜,使中央縱隊順利過江。此役紅3軍團付出了極大代價。中央紅軍也由渡江前的7萬餘人銳減到了3萬餘人。

中央紅軍進入貴州後,黨中央隨即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彭德懷在會議上,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尖銳批判了“左”傾路線的錯誤。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領導。會後,紅軍北上入川受阻,回師黔北。1935年2月,彭德懷與楊尚昆指揮紅1、3軍團強攻敵重兵把守的天險婁山關,繼而又攻克遵義,全殲敵兩個師又8個團,稱為遵義大捷。這是中央紅軍長征幾個月以來的第一個大勝仗,也是長征中最大的一次勝仗。毛澤東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豪邁詩句讚譽了這次輝煌的戰鬥。

遵義大捷後,彭德懷與楊尚昆率紅3軍團挺進貴陽城下,掩護紅軍主力向西進入敵軍兵力空虛的雲南,並以兩個團佯攻貴陽,苦戰兩晝夜,使紅軍主力順利從貴陽、龍里之間穿過湘黔公路南下,跨北盤江,直抵金沙江南岸。5月初,紅軍全部渡過金沙江,取得戰略轉移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偉大勝利。

1935年6月,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後,彭德懷堅決擁護中央北上方針,反對張國燾的分裂活動。為執行北上抗日方針,黨中央將紅1、3軍團和中央縱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彭德懷任司令員,毛澤東為政治委員,指揮紅軍突破國民黨軍的渭河封鎖線,翻越六盤山,到達陝北吳起鎮。至此,紅一方面軍主力行程二萬五千裡的長征勝利結束。中央紅軍到達吳起鎮後,毛澤東曾寫詩讚頌彭德懷卓越的軍事才能和無畏的革命精神: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1935年11月初,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番號恢復,彭德懷任司令員,毛澤東為政治委員。接著,在毛澤東、周恩來的部署下,彭德懷和毛澤東親自指揮了著名的直羅鎮戰役,為黨中央將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舉行了一個奠基禮。

「紀念彭德懷元帥誕辰120週年」彭德懷:橫刀立馬 頂天立地

◆彭德懷到達陝北騎馬照。

黨中央決定東征後,將紅一方面軍改為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彭德懷為總司令,毛澤東為總政治委員。1936年2月彭德懷先期率指揮部,冒著凜冽寒風,在黃河邊上“橫刀立馬”,瞭解敵情,勘察渡河點,督造船隻。在彭德懷指揮下,先鋒軍不僅順利渡過黃河天險,進入山西,而且首戰就聚殲閻錫山軍兩個團,其後圍攻晉中霍縣、趙城,北上直逼太原,5月初回師陝北,結束了歷時75天的東征戰役,推動了華北和全國的抗日救亡運動。

東征戰役結束後,黨中央又決定組成西方野戰軍西征,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部向隴東進發,經過5個月的艱苦戰鬥,打破了國民黨軍對陝甘根據地的圍攻,在隴東會寧附近同第四方面軍和第二方面軍會合,實現了紅軍三大主力的勝利會師。此時,國民黨軍又調集十幾個師圍攻我軍,彭德懷指揮三個方面軍的部隊,排除張國燾的干擾,於11月指揮了陝甘寧交界處的山城堡戰役,全殲敵軍一個旅又兩個團,迫敵軍主力西撤。

在西征途中,彭德懷專門接受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戰地採訪,對中國紅軍的游擊戰爭的革命道理進行了深刻的談論。他指出,中國的游擊戰爭,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才能取得勝利,中國工農紅軍必須得到農民群眾的擁護和參加,紮根於人民群眾的心中,實現群眾的要求,鞏固農村革命根據地,游擊戰爭才能勝利。彭德懷對人民戰爭思想的“論道”,顯示了他革命家、軍事家的膽識。

三、揮戈山西,正面擊寇背面反逆

盧溝橋事變後,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他們率領八路軍英雄兒女,誓師出征,挺進山西前線,開始了在華北戰場的浴血奮戰。9月下旬,八路軍第115師奉朱、彭命令,進至平型關設伏,殲日軍精銳板垣師團1000餘人,取得了抗戰的第一個偉大勝利,使全國為之振奮。彭德懷在晉東前線向記者發表豪邁談話,指出:“我們要使華北一萬萬人民的每一個人都是日本帝國主義的敵人”,“日本人吞併華北如同吞下一個炸彈,遲早要爆炸。”

彭德懷不僅堅決執行黨中央和毛澤東的人民戰爭思想和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方針,而且指揮八路軍各部廣泛發動群眾,全力創建抗日根據地,在日寇“正面”開展大規模的交通戰,破襲敵軍鐵路、公路,不斷襲擊敵軍,多次粉碎日軍掃蕩,建立抗日民主政府,與華北人民建立了血肉聯繫。至1938年底,晉北、晉察冀、晉冀豫三大敵後抗日根據地基本形成,八路軍已發展到15萬人。八路軍在華北敵後的蓬勃發展,使國民黨頑固派深為不安。從1939年底起國民黨頑固派,在八路軍抗擊日寇的“背面”不斷搞反共“摩擦”,到處綁架、殘殺抗日軍民,尋機制造武裝挑釁。彭德懷奉中央指示,為團結抗日,先後赴西安、重慶、冀南和陝西宜川等地,同蔣介石、閻錫山、鹿鍾麟等會談。但國民黨頑固派,依然堅持反共方針,於1940年初掀起抗日戰爭以來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並向抗日根據地發動軍事進攻。面對這一反動逆流,彭德懷決心予以反擊,經黨中央批准,在八路軍總部部署指揮下,發動敵後軍民,給國民黨軍進攻抗日根據地的急先鋒朱懷冰等部以痛擊,穩定了鬥爭形勢。

「紀念彭德懷元帥誕辰120週年」彭德懷:橫刀立馬 頂天立地

◆百團大戰期間,彭德懷在武鄉縣關家堖前線的炮團哨所親臨前線指揮作戰,這裡距敵只有五百米。

侵華日軍佔領武漢後,開始強化對華北的鞏固與統治,把抗日根據地作為主戰場,大肆增修交通線據點,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據點為鎖,盡其所能封鎖、切割和蠶食抗日根據地,實施“囚籠政策”,使抗日根據地從103個縣驟減至60個縣,縣城幾乎全部被敵佔領。為了打擊日軍對抗日根據地的“囚籠政策”,1940年 8月20日夜,在彭德懷指揮下,一場大規模的戰略出擊戰在華北廣闊戰場上展開。各地區、各部隊踴躍參戰,達105個團。此次戰役,歷時3個月零5天,共進行大小戰鬥1800多次,斃傷日偽軍12.5萬餘人,破壞鐵路190餘里,毀敵橋樑、車站、隧道126餘處,拔掉日偽軍據點近3000多個,史稱“百團大戰”。此次戰役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軍隊的威望,堅定了全國人民的抗戰信心,遏制了妥協投降暗流,爭取了“正面”和“背面”時局的好轉,讓八路軍真正“像一把利刃刺在敵人的心腹之上”。

四、保護“心臟”,陝北立功西北反攻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為掠奪抗戰勝利成果,悍然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經過8個月的戰爭,國民黨軍隊遭到嚴重打擊。1947年3月初,國民黨軍結集25萬人的兵力,改向陝甘寧邊區實行重點進攻。其首要目標是攻佔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摧毀革命武裝力量的“心臟”。當時在陝甘寧邊區的野戰部隊僅6個旅2.6萬多人,僅為國民黨軍兵力的十分之一,裝備和兵力對比處於絕對劣勢。加之邊區土地貧瘠,物資缺乏。面對嚴重的形勢,中共中央決定組成西北野戰軍,由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習仲勳任副政治委員,統一指揮陝甘寧邊區所有部隊的作戰,依靠陝北優越的群眾條件和有利地形與敵人周旋,使敵人達到十分疲憊與缺糧的程度,然後尋機殲敵。從3月13日起,彭德懷指揮陝北一部分部隊在延安以南節節抗擊胡宗南部,經過6天的激戰,掩護並安全轉移中央機關和群眾。

國民黨軍佔領延安後,大肆宣揚“勝利”,急於尋找我軍主力決戰。彭德懷針對敵軍這一心態,先以小部兵力誘敵北上安塞,將我軍主力隱蔽集結於延安東北的青化砭以南設伏,當敵軍進入伏擊圈時,我軍突然發起猛烈攻擊,僅戰鬥一個多小時,就殲敵3000多人。4月中旬,彭德懷指揮部隊,抓住戰機,虎口奪食,在羊馬河地區經過8個小時激戰,再殲敵1個旅,約4700餘人。羊馬河戰鬥後,彭德懷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又率部在安定、瓦窯堡、清澗、永坪之間與國民黨軍周旋,並以一部佯裝主力,誘敵主力北上。然後集中兵力,向蟠龍鎮守軍發起攻擊,經過兩天三夜激戰,全殲敵軍6700餘人,繳獲大量糧食和軍需物資。這樣在中共中央撤離延安後的45天之內,彭德懷指揮西北野戰軍取得了青化砭、羊馬河和蟠龍的三戰三捷,粉碎了國民黨妄圖摧毀我軍的“心臟”,消滅西北我軍的計劃,穩定了西北戰局。

「紀念彭德懷元帥誕辰120週年」彭德懷:橫刀立馬 頂天立地

◆1947年,彭德懷在動員大會上講話。

隨後,彭德懷指揮部隊先後進行了隴東戰役、圍攻榆林、沙家店激戰,徹底粉碎了國民黨對陝甘寧邊區發動的重點進攻,使我軍由內線防禦轉入了內線反攻。毛澤東對沙家店戰役給予高度評價:“沙家店這一仗打得好,對西北戰局有決定意義,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側水側敵本是兵家所忌,而我們的彭老總指揮的西北野戰軍英勇奮戰,在短短一天時間裡,就取得了空前勝利。”1948年初,西北野戰軍為配合中原戰場和收復延安,彭德懷與習仲勳一起發起宜川戰役,以圍城打援戰法,誘殲劉戡所部。這次戰役,我軍英勇頑強,戰鬥十分激烈艱苦,彭德懷給中央軍委電報中描繪“每攻一山峰,須反覆數次,用刺刀才能取得。”接著,彭德懷又揮師西進,於4月22日收復延安,從根本上扭轉了西北戰局。

西北野戰軍於1949年初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他率部在西北大地上,先是進行了陝中戰役,後又指揮了規模巨大的扶(風)、郿(縣)戰役,殲敵4個軍4.3萬餘人,再克寶雞,給胡宗南集團以毀滅性打擊,迫其南逃退守秦嶺,八百里秦川獲得解放。扶郿戰役後,彭德懷指揮第一野戰軍長驅萬里,橫掃殘敵,相繼解放太原、西安,攻克蘭州、銀川、西寧,和平解放新疆,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勳。

五、殫精竭慮,境外抗美境內強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彭德懷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朝鮮內戰爆發不久,侵入朝鮮的美軍悍然越過“三八線”,向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舉進犯,嚴重威脅我國安全。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臨危受命,率志願軍20萬人,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0月20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的第二天,在朝鮮人民和朝鮮人民軍的大力支持下,彭德懷指揮志願軍對敵軍發動猛烈圍攻。運用近戰、夜戰,迂迴穿插,斷敵後路的打法,使我軍一開始就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經過12個晝夜激戰,殲敵1.5萬餘人,把敵軍從鴨綠江邊趕回清川江以南,取得了第一次戰役的勝利,初步穩住了朝鮮戰局,震驚了美國朝野。

狂妄的美軍憑藉其強大空軍和優良裝備,於11月6日,再次向志願軍陣地攻擊。彭德懷利用敵人恃強驕橫的情緒,故意示弱於敵,令各軍主力後撤30裡,佔領有利地形,並以小部分兵力邊打邊撤,誘敵深入,以逸代勞,尋機殲敵。敵軍果然分東西兩路,進入志願軍設下的圈套。彭德懷抓住戰機,指揮各部隊迅猛神勇穿插包圍,將敵軍分段切割。敵軍只得丟棄大批屍體和輜重,開始向“三八線”潰退,進一步扭轉了朝鮮戰局。美國前總統赫伯特·胡佛承認:“美國在朝鮮被共產黨中國擊敗了,世界上沒有任何部隊足以擊退中國人。”

「紀念彭德懷元帥誕辰120週年」彭德懷:橫刀立馬 頂天立地

◆彭德懷臨危受命,出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油畫)

第二次戰役後,敵軍在“三八線”企圖組織防禦,等待援兵,彭德懷抓住此戰機,乘敵立足未穩、援軍未到時,繼續指揮部隊發起對敵軍的第三次戰役。中、朝軍隊密切協同、並肩作戰,一舉突破敵堅固設防的“三八線”陣地,打亂了敵軍防禦部署。志願軍經過7晝夜進攻,殲敵1.9萬人,打過“三八線”,解放了漢城。在第四次戰役中,中朝軍隊經過85天頑強戰鬥,殲敵7.8萬餘人,其損失超過前三次戰役的總和。為此,敵“聯合國軍”總司令、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被美國總統撤職。

第五次戰役中,彭德懷指揮中、朝軍隊組成東、中、西3個突擊集團,向敵軍陣地發起猛烈的反突擊。經過6晝夜激戰,殲敵8萬餘人,粉碎了敵軍在中朝軍隊後側登陸計劃,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迫使敵軍轉入戰略防禦,並接受停戰談判。1952年4月,彭德懷因病回國就醫,愈後被留中央,一面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一面兼顧人民志願軍作戰。11月,為對付美軍可能在志願軍側後登陸作戰,他親赴安東、大連,勘察遼東半島地形,進行軍事部署。1953年2月,又赴上海、杭州,勘察華東地區的海岸和島嶼,佈置防務,預防國民黨在這個方向策應美軍。6月,他又趕赴朝鮮,指揮了金城戰役,參加停戰協定簽字,最後被授予“朝鮮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在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期間,彭德懷與軍委其他領導同志一起,根據毛澤東對軍隊建設的要求,在國防建設和軍隊建設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開創了軍事工作的新局面。在國防建設方面,彭德懷認為加強國防力量,防禦帝國主義侵略,是建國後我軍的重要任務。而加強國防建設,必須首先解決戰略方針問題。1956年3月他主持召開中央軍委擴大會議,領導制定了我國“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為軍事建設規劃提供了重要依據。他還認為,國防建設的步驟,必須從我國國力的實際情況出發,服從國家經濟建設的全局,擺正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係。

「紀念彭德懷元帥誕辰120週年」彭德懷:橫刀立馬 頂天立地

◆彭德懷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的授予元帥軍銜及勳章典禮上,接受毛澤東主席授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及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在軍隊的政治建設中,彭德懷強調要總結我軍成長壯大的歷史經驗,繼承和發揚我軍優良傳統。他指出,我軍的一切勝利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的。在新的歷史時期,必須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必須同一切脫離黨的領導的傾向作堅決鬥爭。在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上,彭德懷首先從改革軍隊體制入手。他提出,必須科學地規定軍隊的組織體制,切實解決建國初期軍隊存在的機關龐大,部門過多,組織重迭,分工機械的弊端。在他的主持下,對軍隊的組織體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率先從總部開始,將當時的8個總部調整為3個,各級領導機關也相應進行改革。與此同時,他按照“積極防禦”戰略方針,通過深入論證,決定有重點地建設和發展空軍、海軍和陸軍中的特種部隊。彭德懷認為,正規化是建設現代化軍隊絕不可少的基本條件。他親自主持對我軍有關條令進行系統修改,並一再強調,條令是軍人必須遵守的法典。在1954年的軍委擴大會議上,他提出,為適應軍隊現代化、正規化需要,實行兵役制、薪金制和軍銜制已屬刻不容緩的大事。為促成三大制度順利實施,他嚴格督促,統籌協調,及時解決各種矛盾,很快頒佈實行,完成了我軍建軍歷史上一次重大改革,為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1955年彭德懷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59年夏,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廬山會議)上,彭德懷勇於直言,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提出批評,因而受到錯誤的批判和處理,隨即被撤銷軍隊領導職務,結束了他光輝的軍事生涯。1965年9月,彭德懷被派往四川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第三副主任,仍顧全大局,兢兢業業地工作,為軍隊建設和戰爭準備作出重大建樹。對於彭德懷的遭遇,黃克誠曾賦詩:“經常相逢在夢鄉。宛當年,上戰場。奔走呼號,聲震山河壯。富國強兵願已償,且共勉,莫憂傷。”

“文化大革命”時期,彭德懷面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迫害,身陷囹圄,他不屈淫威,堅持真理,剛直不阿,於1974年11月29日含冤逝世。在讀《彭德懷自述》後,曾與彭德懷共事多年的楊尚昆寫道:“他臨陣對敵的雷霆之威,對黨對人民的赤子之忱,政治上的松柏之節,生活上的冰雪之操和作風上的樸實無華,使他不愧為我們共產黨人和革命幹部的表率,中國人民的忠實兒子。”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