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不下执念,信念要去何处坚守?——读《一个人的朝圣》

半个月后,《一个人的朝圣》突然从我的脑袋里迸出四个字:信念、执念。

哈罗德65岁那年,收到一封告别信:20年未曾联系的朋友奎妮身患癌症,将不久于人世。打开信的那一刻起,哈罗德的记忆便一点点展开、漫延,无法停止。他写下简短的回信,走过一个又一个邮筒,不舍驻足。于是,一个穿着帆船鞋,揣着一封来信的老人,没带钱包,没带手机,没带指南针,犹犹豫豫又毅然决然地开启了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87天,627英里,从最西南到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

走错路,遇上坏天气,碰到害怕的人,体力透支到极限,精神崩溃几至放弃……是什么引领他上路?又是什么让他坚持到终点?

回望自己45年的酒厂销售代表生涯,哈罗德没有收获任何朋友、敌人、升迁、甚至退休时的欢送会。他和妻子莫琳心生隔阂20年,在英国一个乡村日复一日,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

奎妮的一封信,就像平静的湖水被掷下一块巨石。平淡的生活、近乎停滞的时光,以及那些遥不可及的思绪,瞬间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哈罗德身旁。

他看到20年前,最优秀的儿子在自己的面前自杀,几近疯狂的自己闯进酒店老板办公室掀翻了老板的珍藏,奎妮为帮自己顶罪不辞而别;他看到妻子20年来,宁愿对着空气和儿子讲话,再不愿多看他一眼,更别奢求得到她的原谅;他看到儿时的自己哭喊着乞求母亲留下,父亲领进一个又一个阿姨,15岁那年终于把自己永远赶出了家门……

他要改变。他要赎罪。当他认定只要自己一步一步走到英格兰另一头的闺妮的医院,她就会一直等着他。于是,他开始了一个人的坚守。

一路上,男人、女人、老人、小孩敞开心尽其所能帮助他。一路上,为他鼓劲、加油,甚至追随他的人越来越多,同时也招来一些沽名钓誉的人和事。在吵吵嚷嚷的朝圣大军中,哈罗德又一次迷茫、动摇。

所幸,哈罗德的坚守,化解了妻子莫琳20年的心灵坚冰,他们开始重新审视对方。他也终于放下“真希望儿子跳舞那天晚上自己没有笑出来 ”、“儿子掉进了水里,你竟然还要解鞋带”的虽万死难辞其咎的负罪。

如果20年来的任何一天,他们放下了执念;如果在这漫长的87天里,在某个时刻他放弃了信念,是否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我并没比谁好,真的。谁都可以做我做的事。但人一定要放手。刚开始我也不懂这一点,但现在我知道了。要放开你以为自己离不开的东西,像钱啊、银行卡啊、手机啊、地图之类。”他看着她,眼神明亮,笑容笃定。天空被渺小得几乎不可见的星星点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