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伟院士的量子通信真的是伪科学吗,为什么?

未来探索菌


光量子通信可谓漏洞百出,识别它是不是伪科技,既不需要做什么实验,也不需要很高学问,只需基本的公认的物理学与生活常识,便可看穿它的真面目,比如,奥地利既无与中国连接的量子干线,也无地面对墨子号卫星的信号接收与发送设施,而潘建伟居然可以实现在中国与奥地利之间的量子通信视频通话,这明显是弥天大谎!

又比如,墨子号卫星所谓的量子密钥分发,其纠缠单光子显然很难从1203公里高度的轨道上穿越大气层到达地面接收站,在雨雾天气更难穿透,而地面接收站也无法在布满太阳与宇宙辐射光子的天空中,区分出哪个光子是卫星发送下来的,即使是夜间没有了太阳,也有大量宇宙辐射光子夹杂其中。因此,与其说墨子号是量子卫星,倒不如说是智商检测专用卫星!

再比如,为太阳光亮度十亿倍的激光都无法穿透500米深的海水,但潘建伟的单光子,尽管没有它千亿分之一的能量,却声称在海水中所向披靡,实现了潜艇的量子通信密钥分发,这显然不足为信!

中科大并不仅仅只有量子通信是伪科技,还有光量子计算与探测,以及讯飞Al、5纳米芯片与二氧化碳逆成能源等也是伪科技,并且是集中爆发式地出现,还有一大群网民为之洗白,恶语相加地攻击抹黑我等质疑者,这确实耐人寻味!预示着在学术界倡导"学术自由与学术法治并举"的方针已到了十分迫切的地步,它是实现"科技兴国"大战略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欲详细了解光量子伪科技的真相,请用本人姓名在头条搜索相关质疑文章,其中关于《池昭新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质疑潘建伟在量子力学方面的成就》的提问答文,从理论到技术,全方位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光量子通信、计算与探测等一系列伪科技的真面目,并且内含百万元悬赏求驳倒,欢迎各位老师与网友批评与指导!


池昭新一城市新模式


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一样,本身严格建立在量子力学基础上。如果量子通信成了伪科学,那就代表量子力学成了伪科学,而现代物理学建立在量子力学基础上,整个现代物理学就成了伪科学……这么不知天高地厚的话,只有那些没学问又没智商的民科才说得出来。

而且量子通信也不是潘建伟院士独创的东西。量子通信理论提出者是美国物理学家Bennett和加拿大密码学家Brassard,两人在1984年提出了量子通信的第一个版本量子密钥分发,即BB84协议,成为了现在实用化量子通信主要采用的协议。随后两人在1989年和其它4位物理学家一同提出了利用量子纠缠传输量子比特的量子隐形传态(quantum teleportation)。Bennett和Brassard一同获得了2018年的沃尔夫物理学奖,这是物理学界仅次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项,有几位沃尔夫奖获得者在随后几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潘建伟院士的贡献是将量子通信最先做到了实用化,并一直保持着通信距离的世界纪录,建成世界第一条量子密钥分发骨干线路、发射世界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使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世界领先。他对中国科学和技术的意义就好比刘翔、孙杨对中国体育的意义,第一次让中国本土的成就站在了各自领域的世界之巅并多年保持。


九维空间


如果这个问题成立,是不是也代表着中国的一群科研精英都被耍了呢?在中国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代表着什么?上位者是要掀桌子的。并且后果可想而知!所以这样的问题基本跟没问没什么区别!答案当然是真科学!不然自然科学的刊文和国际学术界如此高度肯定的态度,能是假的么?

题主能问这个问题,当然也与近些年来学术界很多造假的丑闻有很大关系,但中国的量子科学发展在潘建伟的带领下已经发展到实质化的进展阶段,也就是说不但实物化通讯卫星已经发射升空,开始进行相关量子通讯的实质实验,而地面的长达2000公里的上海到北京的量子通讯干线已经达到实质运用阶段。

说到底,是因为在验证前人量子研究理论的这条路基本上是处处堵死的,而潘建伟做到的是把堵死的路打通,使得发现量子纠缠理论的前辈有了实质性的验证,并且为此做到了在通讯领域的突破,而这样的突破在现阶段是突破性的,笔者虽然讲不通这样的理论论述,但作为门外汉,如果连国际上公认的事情都有假,那么只能证明我们的科学家更牛掰,连全球都骗了!这水平也是没谁了!


长安小师爷


潘建伟从事量子通信方面的研究,最早开始于1996年。



那一年,潘建伟硕士毕业,经导师推荐,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量子实验研究的世界级大师蔡林格。

1998年,作为学生参加了他蔡林格教授(奥地利科学院院长)的项目, 成功实现纠缠态交换。这个阶段的小潘,展现的是一个优秀学生的闪耀才华。

1999年,潘建伟作为第二作者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实验取得“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这个实验被公认为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开山之作,欧洲物理学会将其评为世界物理学的年度十大进展,美国《科学》杂志将其列为年度全球十大科技进展。



这可以看作潘建伟学术生涯的起点,1999年以后,他开始独立从事工作。他的学术研究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且每一次成果都是发表在顶级期刊PRL,Nature,Science之上,接受的是整个学术共同体最严格的同行评议。

2001年,潘正式回国工作,在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立了自己的团队。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潘建伟所从事的,并不是理论物理,而是正儿八经的实验物理,那些所谓理论无法证明的人,恐怕是喷错了对象,潘一直都是在做实验,用实验验证前人的理论。物理学是两条腿走路,量子理论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建立,潘一方面在用实验证明理论,一方面也在将这些理论实用化。

潘的研究说起来也简单,量子纠缠,从获得单光子,到两个光子量子态纠缠,三个光子量子态纠缠,最近好像能做到十六个光子量子态的纠缠。



然后是量子通信,从13公里,到100公里,到200公里,再到2000公里,以至于量子通信卫星实现天地间的量子通信。那些说没有实用化的,2015天安门93大阅兵的信息安全保障就是采用的潘之队的量子通信,而京沪两千公里的量子通信干线则每天都在为国家信息安全贡献力量。

为什么潘建伟伟能发表那么的Nature、Science论文,因为他是真正走在世界的前沿,每前进一步,都是世界级的突破。科学没有捷径,也没有一步登天,就得这样一个量子态一个量子态的往上做,一公里一公里的往上做,就这么踏踏实实地走过来,居然还被人称为伪科学,我也真是无语了。



此外,在潘的课题组还诞生了世界首台量子计算机,验证了贝尔不等式,产生了量子随机数。。。就这样的人,还每天被各种谣言攻击,说实在的,我为中国的科学家感到寒心!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有点跑题。

是不是伪科学我就举一个例子吧,全球最权威知名的两个科学期刊《自然》《科学》,这是千千万万科研人员崇拜的圣刊。潘建伟院士实现了第一次一天内在《科学》杂志发表两篇成果。2018年9月20号是科大六十周年校庆,潘建伟告诉《自然》杂志编辑,必须在校庆当天发表我们的文章否则就不投你们了。

哈哈,就是这么任性!

图为中科大校庆现场,刚刚雨过天晴出彩虹。



智鱼知乐


首先说几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然后再评论潘院士量子通信的真伪也不迟:

1.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是爱因斯坦、罗森、薛定谔、贝尔等一代代科学家逐渐提出并逐渐证明了的。



2.光量子纠缠对的远距离分发传输

实现量子纠缠的远距离分发传输,是目前量子纠缠领域的重大挑战。因为纠缠量子对的衰减是随着通信距离成指数衰减的。目前解决的常用办法就是量子纠缠中继器或者使用一些特殊的通信信道,这些已经有相关报道。潘建伟院士则是首次利用卫星建立了双向天-地信号通道,并成功检测到了量子纠缠对(是检测到,并未说明这种信号强度是否能够用于通信要求)。相关成果已经于2017年6月15日发表在杂志上,题目是:Satellite-based entanglement distribution over 1200 kilometers,科学杂志当时还以此为封面,感兴趣的可以看下。



3.量子通信的分类

量子通信分为量子密码术和量子隐形态传输。可能大家都更倾向于量子隐形态传输才是真正的量子通信,而密码术不算。潘建伟相关的公司科大国盾,就是研制的基于BB84协议的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并不是量子隐形态传输。虽说都属于量子通信领域,但是大家对此还总有微辞。



基于上述,我们可以认定潘建伟院士在量子纠缠的远距离分发传输上面确实开创了新局面。但是,如果说真的想利用量子纠缠实现通信,我觉得差的还不是一点两点。不过,能做到这些,已经十分不易了。


PhD肖


俺没那么高的学问,安敢妄议量子通讯是不是伪科学???借我一万个胆儿,我都会收藏起来,坚决不敢用。谢谢提问者了。俺不配回答这种尖端高科的问题。谅。但是,据我所知,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一直在研究量子科学。这些外国科学家是十分敬佩潘建伟院士。外国人一直想得到量子通讯科技,但是,一些外国人还是徒劳无功。故放些烟幕出来,反激一些知情人,透漏出一些蛛丝马迹来。😊😊😊


烟台蝎子


天天都是量子雷达让F一35,F一22无处藏身,量子通迅不用加密敌方也窃听不了,量子炮,量子导弹,量子鱼雷,量子潜艇,量子无人机不怕乱方电子干扰等,老百姓谁知到真假,根本不知到什么是量子,在一起抬扛时有共同的话题吧、反正抬扛,吹牛不犯法。


user8800837233751


经常蹭头条的‘业余专家’池昭新、袁灿伦之流认为量子通信是‘伪科学’,常在头条上摸黑潘院士及其团队。更有甚者冒牌教授曲昭伟(吉林大学称未查到此人)说‘池昭新比潘建伟强一万倍’,这些乌合之众常推出他们的理论在头条上惑众,池昭新还悬赏100万与潘院士叫板;袁灿伦认为头条就是科学论坛,其推销的谬论只在头条里有市场,他们拙劣的表演欺骗头条上的愚人为之叫好,自以为是‘大师’而飘飘然然。

潘院士及其团队在国际科学刊物上不断地发文,硕果累累;这些‘业余专家’在头条上不停地攻击和摸黑‘量子通信’,狗屎遍地。


大石头的爹


根据这几年受骗的经验看,潘建伟的量子通讯极可能是伪科学。从目前中国科研的水平看,不具备冲击量子科学这样的实力。

这几年凡是吹成世界尖端,动不动让美国吓尿日本傻眼的高科技,最后都不了了之。讲理论我真不是潘粉们的对手,还好我知道潘院士根本拿不出真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