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兵臨城下,指揮官是如何判斷死守城市還是放棄城市?

我們在影視劇或許會經常看到,有的時候部隊會死守城市,有的時候會放棄城市,那麼指揮官通常是如何判斷到底守不守這座城市呢?

指揮官必須要決定防守城市是否為勝利所必須,在定下決心之前,要考慮以下方面。

揭秘:兵臨城下,指揮官是如何判斷死守城市還是放棄城市?

1、防禦城市的理由

A 、特定的城市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工業、交通、經濟複合體,比須防守。首都和文化中心因為對己方有著巨大的心理和士氣上的影響,即使不具備任何戰術上的優勢,也要防守。作出這種決定的通常是政治領袖或戰區指揮官。

B、 防禦一方要調動和集中部隊以及在廣大地區調動物資,這些都需要依賴至關重要的交通樞紐。大多數交通樞紐都是要供給廣大區域的,因此要守住每一個城市來控制交通樞紐。

揭秘:兵臨城下,指揮官是如何判斷死守城市還是放棄城市?

C 、世界範圍內的城市擴張使得軍隊指揮官很難避開城市作戰。大多數的道路每隔幾公里就會經過城鎮,只是防禦一方一定要控制的。這些區域會成為陣地和支撐點,被迫擊炮或野戰火炮覆蓋又被堵塞的街道會迫使進攻的裝甲部隊改道進入雷區或反裝甲火力殺傷區。攻方如果要繞過城鎮,就會遭遇大量的反裝甲火器,要肅清這些區域,就要犧牲速度和動力以及大量的資源,城鎮會很容易的成為障礙。

揭秘:兵臨城下,指揮官是如何判斷死守城市還是放棄城市?

D 、部隊可以在危急地區集中。面對數量佔優的進攻者,訓練有素的防禦者憑藉城市回給敵人造成嚴重殺傷。城市防禦可以節約大量兵力用於野戰。

E 、城市為部隊提供了良好的隱蔽條件,航空照相、傳感器都很難發現城市中的目標,如指揮所、預備隊、後勤中心和部隊等。

F、城市中有未撤離的市民,必須保證人民的生命安全。

揭秘:兵臨城下,指揮官是如何判斷死守城市還是放棄城市?

2、不防禦城市的理由

指揮官在決定不防禦城市前要考慮以下方面:

A 、城市的位置不能支持防禦的整體計劃。如果城市的位置在該單位的防禦地段中過於靠前或靠後,突出孤立,或者不是橫跨在敵軍的接近路上,指揮官都可以決定不防禦。

B 、鄰近地區有隱蔽的道路可供敵人繞過。一些城鎮,通常是小城鎮,旁邊有主要道路或高速公路系統,敵軍可以繞行。

揭秘:兵臨城下,指揮官是如何判斷死守城市還是放棄城市?

C、 城市內的建築不能充分保護防禦者。大片的鬆散建築或易燃建築所提供的保護是有限的,鄰近易燃或危險地區如煉油廠和化工廠的建築群不要防禦。

D、 距離關鍵地形太近。如果敵軍佔領鄰近的關鍵地形就能控制該城鎮,那麼指揮官會寧願決定防禦該關鍵地形,這種情況多見於較小的建築群如村莊。

E、 建築區域外部有更好的戰場和火力條件。此時指揮官可以將全部或部分防禦建立與建築群外的遠程戰場和遠程火力上。這種情況多見於重裝甲部隊防禦多個較小的周圍有大片農田的區域。

揭秘:兵臨城下,指揮官是如何判斷死守城市還是放棄城市?

F 、該城鎮有重要的文化、宗教、歷史意義。在聲明“不設防”後,根據國際法,該區域要非軍事化,不得進行防禦,也不得進行攻擊。進攻一方必須以民事法律來進行管理,將該地區居民視為被佔領區的非戰鬥員。防禦方必須迅速撤離並且不得武裝平民。聲明只能在攻擊之前發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