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有“文獻名邦”之譽。據宋《太平廣記》引徐鉉撰《稽神錄.登第皂莢》載:“泉州文宣王廟,庭宇嚴峻……庭中有皂莢樹,每州人將登第,則生一莢,以為常矣。梁貞明中,忽然生一莢有半,人莫諭其意……”
當年,本文主人公陳逖狀元及第,泉州另一舉子黃仁穎學究及第(明經科中的一科目),黃仁穎感到很恥辱,更加勤奮研讀,九年後半個皂莢長成了全莢,黃仁穎也中狀元。皂莢登第的傳說,雖然帶有迷信色彩,但也表明泉州人自古以來十分重視教育。
陳逖(890—952),字田遠,號易齋,泉州晉江瀆頭田洋(今池田鎮)人。自幼聰慧,飽讀詩書,博聞強識,五代後梁貞明四年(918年)狀元及第,該科共取進士十二人。在徐晦狀元被考證確定為泉州人之前,陳逖是學界公認的福建第一個狀元。
陳逖為人深沉而有雄才大略,在五代社會動盪不安的朝代,日夜操勞,為後梁盡心效力,被當朝宰相敬翔所器重並舉薦提攜。末帝朱友貞下詔,到後梁京都汴梁(今開封)候職,初授編撰。
當時,後梁國土大部為晉國所侵佔。陳逖曾向後梁末帝上奏指出:國家連年喪失兵力,士氣未振,陛下深居殿閣之中,何以建家立業?但未被後梁末帝所採納。陳逖非常苦惱,多次向當朝宰相敬翔提出辭去編撰之職,沒有得到批准。後歷禮部員外郎、郎中、翰林承旨等職。
陳逖曾隨從安元信援救上黨,攻破夾寨,收復潞州,以功授校檢司空。後來,因受奸臣趙巖排擠,被貶為雷州推官(從八品)。
陳逖體恤民情,關心民瘼。相傳,有一年他的家鄉晉江陳洋遭受水災,五穀絕收,他將自己有限的俸祿捐出來,幫助鄉親渡過難關,重建家園。此事雖然已過千年,至今仍為當地百姓銘記。
後梁龍德二年(922年),陳逖抱憾稱病返鄉隱居。宋太祖廣順二年(952年)陳逖病逝,享年63歲,賜諡“文端”。著有《田遠詩話》五卷。
(作者簡介:林琪翔,資深媒體人,高級編輯,北大文學碩士,頭條號“東南新華”,代表作《尋找南少林》《福建狀元的那些事》)
閱讀更多 東南新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