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味品行業經久不衰,複合調味料有望成新寵

與眾多快消品行業中新面孔輩出不同,調味品行業偏愛“老字號”。誕生於 17 世紀中葉的龜甲萬、19 世紀的亨氏、味好美,以清代醬園為前身的海天、美味鮮,這些都是有著上百年曆史的調味品企業。地域遷移、時間推移、菜系拓展、現代企業的渠道擴張等是調味品行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並在其漫長的歷史變遷中帶來了三大長青壁壘:風味工藝、用戶粘性、品牌規模,使得調味品企業穿過歷史沉浮。

參考中國報告網發佈《2018年中國調味品市場分析報告-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預測》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風味,調味品的形成與地方飲食文化密不可分,區域性差異較大。以醬油為例,醬油源於中國,東漸日本,西入歐美,由於不同地區氣候條件、製作工藝差異,產品口味也有較大差異。

調味品習慣性消費屬性較強,具有代際傳承。調味品的更換會被味蕾敏銳地捕捉到,味覺記憶是調味品的天然用戶粘性之一,我們更喜歡吃家鄉菜、媽媽做的菜,也是對背後調味品的一種熟悉和依賴,調味品的複製讓家的味道在代際之間得以傳遞。

從產品生命週期來看,複合調味料目前處於發展早期,而味精、鹽則已經開始衰退。醬醋等處於黃金髮展時期,滲透率加大,量價都有提升空間。而在品類黃金週期中,又疊加有品牌黃金週期(品牌集中度提升),醬油、醬醃菜品牌企業擁有絕佳發展賽道,而中長期視角下,醋的潛力更大。

調味品下游對接兩種渠道,家庭渠道是傳統意義的消費品,而餐飲渠道是綜合服務提供商,要求更高。兩者在採購群體、產品需求、量價空間、消費粘性、集中度、核心資源上有所差異。

調味品在餐飲、家庭、工業中比重的經驗數據約為 4:3:3,隨著餐飲外部化持續發展,餐飲的空間會持續擴大。

對接餐飲向上遊看齊,對接家庭向下遊看齊,餐飲渠道集中度更大。調味品總體分為配料、調味料、佐餐醬菜幾類。上游對接 B 端產品同質化,高度集中,以味精為例,阜豐、梅花等寡頭壟斷;而下游下飯醬、醃製品則口味多元,呈現百花齊放的狀態。醬油、醋對接餐飲更多體現為工業品屬性,講究規模和效率,客戶集中度更高、口味標準化更高;對接下游則迎合多種需求,品類更加多元。

從 2014 年以來餐飲起底復甦,空間持續被打開的三個推力為:行業復甦、大眾餐飲崛起、外賣大發展。2013年餐飲行業受八項規定衝擊較為嚴重,部分高端餐飲退出市場,從 2014 年開始,行業復甦與結構調整同步發生,大眾餐飲成為行業回暖復甦的主動力。與此同時,外賣也逐漸打開空間,前期體量雖小,但連續幾年的高增長使得其在餐飲行業中地位不容小覷。

目前我國大部分調味品集中度偏低,對照日本、歐美等國家,行業提升度空間大。消費升級對優質產品的需求和落後產能在成本、政策等壓力下加速淘汰,將構成未來幾年龍頭加速的主要推動力。

飲食形態、健康觀念成為品類方向之關鍵。一方面,未來品類的發展方向與飲食形態變化方向高度相關,中國傳統菜系相互融合還將繼續,西式餐飲也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品類的發展方向與消費觀念發展相適應。參考國際經驗,健康化、複合化將成為未來品類發展的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